关于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的思考

2018-07-23 07:46刘殷
艺术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声乐教学儿歌学前教育

刘殷

摘 要:学前教育人才的音乐能力是其专业构成中的重要内容,而儿歌弹唱、教唱儿歌又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学前教育专业大多数学生入学前声乐训练零基础,儿歌演唱时高音吃力、声音软弱无力、破音、节奏混乱、缺乏音准、真假声转换生硬等问题,建立在民、美声乐技巧基础上的,以培养儿歌审美、演唱能力为重点的声乐教学模式能更好地适应学前教育人才需求。

关键词:学前教育;声乐教学;儿歌

在幼儿教学实践中,教师弹唱、教唱儿歌是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因此,儿歌演唱是幼儿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专业能力之一。然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考入本专业前并未接受过专业声乐训练,在演唱歌曲中大多会出现高音吃力、声音软弱无力、破音、节奏混乱、缺乏音准、真假声转换生硬等各种声乐技巧问题。因此,学生的演唱能力亟须在科学的、系统的专业声乐训练中得以提升。同时,学生在经过声乐训练,具备基础演唱能力的情况下,再学习儿童歌曲的特殊处理手法和艺术审美,方能有效地培养出良好的儿歌演唱能力。学前教育的声乐教学,就是建立在民、美声乐技巧基础上的,以培养儿歌审美、演唱能力为重点的教学模式展开。

1 基础声乐训练

基础声乐训练以美声和民族唱法为主要内容。基础声乐训练能让儿歌演唱者在以下几方面有所提升:

1.1 气息

气息是歌唱的基础,是声音的动力。正确的呼吸能使歌者获得良好的气息支持,从而更好地去表现歌曲的内容。美声训练体系中所使用的胸腹式联合呼吸,是目前学术界所认为较为科学的歌唱呼吸方法,使用这种方法控制呼吸,声音松弛、自然、宽泛、灵活。在声乐教学中,指导学生用这样的方法来体会胸腹式呼吸:较有深度地、安静地用鼻子吸入空气,体会气息的到位情况。注意在呼吸过程中肩膀保持放松,胸部尽量不要有太大起伏。感受到腰腹部周围有支撑感和扎实的感觉。

1.2 共鸣

演唱中的共鸣包括头腔共鸣、胸腔共鸣和口咽腔共鸣,一般在实际演唱中三者是混合使用、共同协作。在儿歌演唱中,使用头腔共鸣的能力,即头声能力尤为重要。首先,绝大多数的学前儿童在无意识发声状态下呈现出的自然状态就是头声,因此正确运用头声唱法可以使教师的音色更接近幼儿纯净、自然的声音,由此建立与幼儿的亲切感和信任感。其次,正确使用头腔共鸣可以改善演唱者音域和持久力,由此能够胜任更多类型、更广音域的歌曲。最后,头声唱法可以使声音更加集中、明亮,更符合儿歌的特色和儿童审美心理。

1.3 音准、节奏

音准、节奏是儿歌演唱的基本要求。由于年龄特点决定,幼儿不识谱、不认字,因此听觉的印象就成了幼儿学习歌唱的重要依赖途径。歌唱中,教师的演唱与琴声是幼儿获得听觉印象的主要来源,因此,教师的演唱一定要准确。在基础声乐训练的过程中,通过接触各种节奏、旋律风格的声乐作品,培养和巩固学生的乐感、听音能力。同时,头腔共鸣的正确使用也能扩展演唱者音域,降低高音唱不上去造成的音准偏差。

1.4 音乐的审美能力

学前儿童的音乐教育应该是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它应该以美的形式、美的内容等进行组织,通过美的活动在潜移默化中赋予儿童一种审美的态度、眼光与情怀。作为幼儿的教育者,幼儿教师应自身具备对音乐的高水平审美能力,才能在日常活动中将正确的审美观传递给儿童。学前教育的基础声乐训练,选取美声艺术歌曲和风格浓郁的民族作品为主要教学内容,涉及文学、艺术、历史等知识的学习。在训练声乐技巧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情趣和综合人文素质。

2 儿歌的艺术处理

在基础声乐训练完成后,要学习儿歌的艺术处理方式。儿童歌曲在吐字方式、技巧使用和混声比例等方面有自己独特的艺术处理方式:

2.1 吐字准确,亲切自然

儿歌的演唱方式偏向口语化,吐字更加亲切、自然。儿歌的咬字发音要非常清晰,这主要是幼儿正处于身心迅速发育的时期,教师的语言和行为都会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如果教师发音不准,很可能影响幼儿的发音。儿歌演唱强调字正腔圆,要求字头、字腹及字尾发音清晰准确,从而形成标准的普通话发音,为幼儿成长建立良好的基础。在儿歌演唱时,杜绝矫揉造作的演唱,力求自然亲切、简单清晰的表达方式。

2.2 喉头放松,避免压嗓、吊嗓

人说话是最自然的发声状态,然而有些学习声乐学习者在学习真假声混声发声方法后,由于不能很好地把握真假声混声比例而出现声音虚弱地“吊起来”的感觉,或者为追求音量增大和模仿美声的浑厚音色而压迫喉头。“压嗓”和“吊嗓”都是不正确、不科学地演唱方式,特别是在儿童歌唱演唱中,需力求声音的纯净、自然、结实,喉头需保持放松状态,放平而不是压迫或者“吊起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用混声“念白训练”来培养学生歌唱时正确的喉头位置。教师先以混声念白的方式做出示范,使学生明确声音状态,当学生掌握混声念白技巧后,再将混声念白的状态带入到儿歌的演唱中。例如,儿歌《小毛驴》,此曲开头的念白部分可以尝试用混声念白,歌词:“我有一只小毛驴我从来也不骑,有一天我心血来潮骑它去赶集”,由于歌词语言比较生活化,通常学生在发声过程中会出现“大白嗓”的现象。教师在此时示范,引导学生将“我有一只小毛驴”用假声状态轻声说出,当稳定假声轻声状态后,引导学生混入气息和真声将声音变得结实有力,即可感受正确的“混声”状态。当学生能很自然地用混声状态念白歌词时,就将这种状态带入到儿歌演唱中,并反复练习体会,巩固发声器官的肌肉记忆和听觉记忆。

最后,幼儿的日常音乐活动主要目的是表達情感,培养审美情趣和愉悦身心。因此,在幼儿教师在演唱过程中需要注重情感表达,避免过多的技巧使用,同时刻意加强演唱中的律动,以此培养学生的律动感和节奏感。

猜你喜欢
声乐教学儿歌学前教育
论流行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七月的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