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的教育理念
——先父宇苍公事略之四

2018-07-24 11:59朱子南
苏州杂志 2018年3期
关键词:先父海宁人权

朱子南

常说,“知子莫若父”,又说“知父莫若子”。惭愧,作为儿子,我对先父宇苍公(字宇苍、名尚)的了解,实在太少了。1927年5月,他因躲避国民党反动派的清党而逃离故乡海宁,寓居上海。而我出生于1932年,对他在海宁的活动,就一点不知了;而宇苍公在世时,又极少谈及1927年之前的种种事业,因而我实在不能说是“知父”了。如果要说“知父”,只能说我对先父的性格——随遇而安、正直、诚信有所了解。

直到我退休后,才有时间整理先父留下的资料——这些资料,都是我在“文革”结束后,陆续从上海寓所搬到我现今的工作地苏州的。这才对先父在故乡海宁风云一时的作为有所了解。其中之一,是以海宁县学务委员会主任的身份创办了海宁的第一份杂志《海宁教育》,并担任主编。这《海宁教育》究竟办了几期?我不清楚,我所见的仅有的一本是于1920年出版的《海宁教育》第二期,现存海宁市档案局。这是得益于宋云彬先生的。他在1920年出版的《海宁教育》第二期上,发表有他最初的两篇文章(现已编入由中华书局出版的《宋云彬文集》第三卷)。云彬先生1924年在浙江杭州编报时,由宣中华、安体诚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后又在周恩来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时,去黄埔军校政治部出任编纂股股长,并编辑《黄埔日报》。后去汉口出任武汉政府的劳工部秘书,并与茅盾一起编辑《民国日报》。七·一五,汪精卫反共,宁汉合流,宋云彬被列入黑名单,即逃离汉口,几经转辗,到了上海。但因中共地下组织被破坏殆尽,未能接上组织关系。抗战开始,去桂林。抗战胜利后,去香港。1949年2月,在潘汉年的主持下,与柳亚子、郑振铎、徐铸成等人乘轮北上,作为代表参加了第一届政协会议。后至浙江省工作,任省政府委员、文委主任、文联主席等职。1957年,因说了省委对文物保管工作不很重视一语,被江华主持的浙江省委打为“右派”,沦为“贱民”。周恩来总理得知此事,知道他在杭州处境艰难,即要文化部直属的中华书局把宋云彬调往北京进入中华书局工作。虽未摘帽,但仍作为特邀委员,参加了第二届政协。云彬先生于1979年去世,其哲嗣剑行兄把云彬先生的所有资料均捐赠给海宁市档案局,其中就有这一本弥足珍贵的《海宁教育》第二期。这可能是存世的孤本了。由此使我对先父宇苍公有了更深切的了解。要感谢云彬先生几十年保存了这一本杂志。所以要简介云彬先生的经历,也是为了说明这本杂志保存至今的不易。

在《海宁教育》第二期上,刊有先父宇苍公署名朱尚的《教育的变》一文。这一《教育的变》写于民国九年(1920)元月,于今看来,仍有其现实意义;而在当时,则是对教育改革的超前认识与教育必须改革的决断了。当时,1920年,海宁县还处于军阀统治下,马克思主义以及一些新思潮虽已开始传入中国,而中国共产党尚未创建,旧势力把持着地方政权。但一些先进者已在着手救国救民之道,改造旧教育,就成为他们反专制、反旧传统的突破口。这需要胆略和勇气,也需要有新的理念与对时代进步的清醒认识。《教育的变》就是在这一背景下问世的。

《教育的变》中指出,社会进化的责任,是要教育来承担的,而旧教育却是,“贵族的”,主持教育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他们的这些学生将来能当官,成为下一代的贵族。是“书本的”,只是按模型教学。由此,我想到一代教育家经亨颐在上世纪初主持春晖中学时的教学理念,他提出了要“一洗从来铸型教学之积弊”,建立平民教育。时在1920年左右,与先父宇苍公提出的反对“模型教学”的教育理念在同期。是“散沙的”,那是说当政者“很不愿意人民集会结社”,受教育者则就缺乏了公共观念,没有了互助协作的精神。文章着重提出了教育改革的意见,这是对症下药的。《教育的变》,这“变”,就是指的改革。

下面,是先父宇苍公所写《教育的变》的全文,有识之士现今若能从中获得某些启示,则是不胜荣幸了。

教育的变

朱 尚

变,这个字是好不是坏的。《易经·系辞》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论语》说“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变”字实在含有进化的意思。动物的生长取最显明的节足动物来看,它自幼虫而蛹而成虫,不变是不能够的。“变”字又是达到完成的路径。所以历来政治科学文艺种种多是变过的,变得愈快,那进步也愈快。那停着不变的,就一天一天到了静止的境界,如我国政教艺术从秦汉到清,翻来覆去,总跳不出一个小圈子,它的结果大家也可知道了。

教育事业在人类社会上占重要地位。人家公认的,办理教育事业的人,就是社会上的先知先觉。他有两种重大的责任。其一,凡社会上已发现的弊害事实和未发现而已埋下的弊害种子,就要他们精密观察设法预防,但事实和种子是一时一时不同的。所以,教育不可拘守成法,当随时变换。其二,社会进化的责任,也是他们负担的,要社会进化,要组织社会的分子个个健全,那组织社会的分子就是个人,个人生活得能够充分发达才算健全。说到“生活”二字,却是时时依环境变迁的,所以教育必须随时变换才好。

变的程度也有大小,自平民主义的潮流到我国以后,教育上变的程度实在比往常大些。且说为什么要变——原因,怎么样变——方法,变到什么样——目的,这三件容我一一述明。

一、为什么要变,因为它(旧教育)不好。怎样不好,是不适用了。为什么不适用,因为现教育一是贵族的,二是书本的,三是散沙的。

甲、贵族的。科举制度在我国行了两千多年,求学的人为的要合科举程式,那么可以做官,所以不希望做官的就不必求学。为要做官再去求学,这种教育是限于富贵之家的。秀才是贵族的最下级,宰相是贵族的最上级,教育是为贵族的。所以离开实用专讲好看,学的是诗赋策论,八股对联,这就是因为它好看,用来做装饰品,麦菽不辨是不要紧的。清末,废科举改学校,大多数人的心理,何尝根本改变,目标仍在“贵族”二字。学的人为做官而学,教的人也希望他们去做官,所以教育上略改了些形式,内容还差不多。大家说要普及教育,我说还幸而未有普及,如其真个普及了,哪里容得下许多贵族?现在学校毕业的人,个个希望高一等的职业,但是高一等的职业不够支配,弄得高不成低不就宕空起来,弊害已经实现。诸位看这样的教育,适宜不适宜?

乙、书本的。从前教育,是先定了一个模型叫人家去学它,绝无变通余地,学得像就算出色,所以学问永没有进步。譬如要金银铜铁玻璃水汞等物成就一件物品,必定预先塑了一个模子。水汞等物较柔,容易变换,一倾入模就像了。学生像水汞容易变换气质,先生以为容易教的竭力称他聪明。金银铜铁玻璃不容易镕化的也要硬把它来做成同样的物品。学生像了这等物质,先生就以为难教了。其实,各有各的好处,尽可各做各的器物。但为模型所限,不能不戕贼他的天性了。那模型是哪里来的?无非是时王的制度、先生的衣钵罢了。自从八股废、策论废,改为学校,成了现今的式样,守旧的人在旁愤怒得了不得,以为毁灭了他们先圣先贤传下来的大经大法,其实误会了。现在学校里所去掉的,不过是旧时的糟粕,至于精神仍旧是替他保守的。何以见得呢?五经四书不过换了些教科书,教科书的内容不过加入些科学、地理等等。至于教法,人人仍从书本中讨生活。问答哩,考试哩,哪一件脱出书本?同从前比较,好比方的模型换了一个圆模型,高的模型换了一个低的模型,模型观念仍旧没有脱。或者驳我说,从前不讲解,现在却讲解了,难道不是精神变换吗?我说没有用的知识,装到脑子里是有害的,比如将石子吃到肚里一样。从前的初步教法是将整块石子叫人吃下,现在不过把石子敲碎将石沙吃。到底好处在哪里呢?所以只知有书本,不知学生的个性,不问社会的需要,这样教育现在适宜不适宜?

丙、散沙的。专制时代君主及官吏最怕的是有知识的人民合群运动,所以很不愿意人民集会结社,因此教育上以师为本位,俨然一国君主,学者也各隔离,永不知道学生有共同协力的事情。自私塾改为学校,这一种弊病仍然遗留,教师对于学生只教他各人做各人的事,不知道各人的进步并不单靠个人的,必定与教师和同学有连带关系的。组织一个学校,凡在校内的个人多是他的分子,要学生有进步,必要学校好。要学校好,必定要组织学校的分子个个负责。但是教师说你嫌本校不好,请你随便去罢,本校里他人的事你不能管的。学生说这事虽与我们有切己关系,但是别人不响,我也何必说,况且我说未必有效,只索随他罢。这种情形在教师是养成散沙的人材,在学生是散沙行为的表示。他们后来出去在社会上办事就缺乏了公共观念,没有互相的精神了。这样的教育现在适宜不适宜?

我就断定,贵族的教育是装饰品,书本的教育是死的,散沙的教育是孤立的、自私的。

二、怎么样变。就是用什么方法去替代不适用的旧教育和改革时所取的途径,方法一层当参酌专家学说和当地状况再定,另用专篇发表,请求评判。这次就所取途径上说,要有三种紧要条件:甲、觉悟;乙、研究;丙、试验。

甲、觉悟。晓得了旧教育不适宜的所在,须得有两种态度才算真觉悟。哪两种态度?一是慈悲。我们想起了数千万为国家根本的儿童青年日日受不良的教育,压阻他们的生机,要如禹的他人溺如己溺、稷的他人饥如己饥一般,这就是慈悲的态度。二是彻底。对教育上的不良地方,应下确定的批判,不存将它来敷衍的心,这就是彻底态度。

乙、研究。用分析比较的法子来研究教育,尤须有精密正确的思考。精密是要观察内容,不可专从表面着想;正确是要说什么是什么,不可似是而非。

丙、试验。试验不是考试学生成绩,是教师施教育时用来证实他的方法好不好的,在教育上实在很重要。教育方法没有永古不变的铁则,所以天天在试验之中。如其存心现在是好的了,是确定的了,教育哪里还有进步?我说试验的时候,也有三种紧要条件:一、完备;二、坚忍;三、勤勉。

一、完备。因为试验的事体不是简单的,必定有别种事务与它生连带关系的,须得预备完备再行动手。

二、坚忍。初次试验,教者、被教者俱不免生疏,习惯上发生不便之处,但是既经过研究认为确定的,即当排去困难努力进行。

三、勤勉。试验着手的时候,偶然不小心,或者生出与预料不合的结果,试验者当随时留心照旧勤恳,不怕劳苦。

三、变了怎么样。就是变了的结果,也就是要变的目的。我且分个体、群体两层说说。

甲、个体。个体要求他健全为目的,个体的健全须得要个体的知识和道德和体力一概健全,才算得健全。

知识怎样是健全?这个问题的答案,简捷说是要有说于人生的。试想为什么要知,是要用的,不是装点博学拿来傲人的。所以知识可分两种:一种是大家要知道的,如公民知识、自然界的常识;一种是一部分人知道,一部分人可以不知道的,如农工商等专门知识。教育当察各地情形要求学生所得的知识适合需要。知识既然要用的,当然还有程度,就是幼儿应用的知识和成人相差很远,大不相同的。教育者当认所教的是何种年龄。如知道他们是年龄小的儿童,不是成人,不当将成人的知识,不管它合用不合用,只顾灌下去。我们拿食物来比方,婴儿饮乳、成人吃饭,强儿童受成人的知识,和强婴儿吃饭相同的。

道德怎样是健全?道德有积极和消极的分别。消极的道德如惩忿窒欲,要知果能达到“惩、窒”二字,也不过独善其身,况这是不可能的事。现在认定忿不是全不好的,欲也不是全不好的。只要改换路经,如忿之用于人权的丧失和爱国之欲,岂也要惩他、窒他么?不用惩窒的方法,用发展他的正当的忿和欲的方法,这就是养成积极的道德的手段。积极的道德是用利他主义做目的的,利他主义的道德一天一天发达起来,那道德就一天一天健全起来了。要养成健全的道德,还须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权。人权是天赋的,属于个人的,个人须各自保守自己的人权。如其人权被夺,那就是奴隶。奴隶失却了自主权,他的道德不是真道德。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权,学生才知保守自己的人权。保守人权和利他主义看来似乎相反,其实是相成的。因为人家尊重我的人权,我自然也要尊重别人的人权。我能保守自己的人权,才能够实行利他主义。就是孔子说“己立立人”、“己达达人”的意思。奴隶牛马的利他行为是逼迫出来的,不是从心所发的。所以不能有健全道德。

体力怎样是健全?知识、道德都要身子来载的。身子不健全,那知识、道德断断载不起的。体力的健全是要各部平均发达灵肉一致。各部要平均发达,那末不能专靠在体操场上的工夫。平时在课堂和作业场所都有关联的地方。比如知识从前只知道在课堂内书本中去求,现在知道是不济事了,那求体力的健全也是如此。至于我说的灵肉一致,与别人说的恐有些不同。我说的灵就指精神,退一步讲就是思想。肉就是体干。运动身体或锻炼身体的时候如其心里不愿意,强迫他去做,这就是灵肉不一致。灵肉不一致,他的效验很少,或者竟等于零的。运动或锻炼的时候,他的心里很注意这件事,很有兴趣,或有目的,这就是灵肉一致,他的效果一定很好的。所以要体力健全,必须要求各部平均发达灵肉一致。

乙、群体。群体就是人与人结合而成的社会,不过比“社会”二字意义稍宽些。我们革新教育的目的,要使社会呈健全的状态和进步的状态。

社会的健全。为什么要社会健全?先要问何以发生社会?现在人不能够离别人而独自生活。简单的证明,就是农人必定用铁工做的田器去耕田、木工造的房子去住,木工也要用农人种出来的米去吃,铁工做的斧凿去做工。世界愈文明,人的需求愈多。分工愈细,社会中黏力愈厚,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愈切。那么个人对于社会,怎样才能使他健全?我敢断定说必定要各个人受了社会的帮助,还要报答社会。报答的种类不一,只认定做有益于社会的事就是。其次,社会的健全是我人要求出来的,就是用力去做成的。社会能够使各个人安居无害,才算健全的社会。为什么要各个人去要求才能健全?譬如时疫流行,要害我人的生命,我们要设出一种公共卫生法去防止它,不能以为我个人能卫生就够了。有了一个杀人的凶手,我们要将法律去裁制他,不能以为他不害我我就不问了。河流不通,我们要设法使它流通,不要说我不往来这条河就不管了。如果真个不问不管,等到害到我身上,还来得及吗?以上不过二三件事拿来做个例,其余的事正多。凡是社会上已发生,或将发生,可以使人类不能安生及有害的事,无论哪一个就立刻要出来把它整理或预防。童儿在家庭或学校,已经身为群体的分子,就当养成他将来为社会有用分子及负责任分子,是希望社会健全的紧要条件。

社会的进步,人类本有发展进步的天性,所以社会状态决不能一成不变的。社会进步和社会的组织法很有关系,人类知识进步了,或者环境变换了,倘若那时社会组织还没有变更过,必定发生种种不便利的地方。除去这种不便的组织换了一种便的组织,这就是社会的进步。我们要社会进步,不仅有贡献于社会就歇,还要有一种牺牲精神,牺牲一己的体力、脑力,去谋社会的进步,这是我们人类的大责任。儿童对于学校,他心目中是一个大社会,凡有不便的地方很有牺牲精神去改革。我们当养护他,使他日长夜大,不当摧残压抑他,将来为成人社会分子时候自然也有这种精神了。

本刊为教育界诸同志研究教育之用,原可尽用文言,第以现当文学革新之际,故以尝试为倡,凡我同人幸鉴此衷!

猜你喜欢
先父海宁人权
人权不应成为西方话语霸权工具
刘海宁作品(一)
数字时代的人权何以重要:论作为价值系统的数字人权
平凡的人 伟大的事
残疾人体育权——一项国际人权
也说“先父”“先君”“先人”
天下奇观海宁潮
微软向人权高专办提供500万美元 利用新科技帮助实施推动人权项目
“海宁丹”与“兰山爱”
倒霉受骗两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