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的丐头

2018-07-24 11:59黄恽
苏州杂志 2018年3期
关键词:丐帮里弄警察厅

黄恽

民国二年,即1913年夏,苏州阊门内德馨里。

德馨里是西中市朝南的一条里弄,至今尚存,这里曾是裕苏官银钱局所在地,六幢三上三下的两层楼连成一片,从清末到民初,一直是官方钱庄所在地,于1914年改设中国银行,留下了苏州金融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这里还有严家淦的故居,与钱庄望衡对宇。

德馨里靠近阊门城门,有一个时期,除了灿烂的金银,还有着另一幅景象:每逢阴历初十和二十二的凌晨,总有一群鹑衣百结、鸠形鹄面的乞丐,早早地聚集到这里来。他们在等待着什么,盼望着什么。

他们等待的是他们的首领、丐头田竹林前来发放救济。田竹林身穿晚清皂隶模样号衣,由两个副手拎了大串的铜钱出现了,乞丐的队伍引起了一阵骚动。田竹林从市民公社领了钱,在两名副手的协助下,向属下乞丐发放救济金。

青年时读金庸的武侠小说,知道有一个所谓丐帮第十八代帮主洪七公,破衣烂衫,疯疯癫癫,驰骋江湖。小说人物,固不足当真,即能号令天下乞丐的丐帮,当也是子虚乌有。丐帮作为一个行会组织,从未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过。不过,清末民初各地都有丐头,倒是不假,如苏州阊门丐头田竹林。

1912年夏秋之际,在金阊丐帮中流传着一个谣言,说山塘街乞丐顾增生觊觎丐头的位置,正花钱在县署活动,欲报效五百千文给县知事,以夺取田竹林的地位。

田竹林听说了,马上纠集了属下的乞丐,到金阊市民公社请愿。一时间,石路周遭布满了断手烂脚、满身疮疥的乞丐,他们在路上滋扰市民,到处寻衅滋事,使得商家无法营业。市民公社不敢怠慢,急忙向吴县县知事打听实情,县知事表明并无其事。于是,赶快开会研讨对策,最后达成共识:县署出面辟谣,从无顾增生取代田竹林之事。鉴于田竹林在乞丐中素具威望,不如干脆合法化,同意乞丐于10月16日在警察署立案,于1913年5月31日到县署立案。

与此同时,市民公社责成田竹林,制备号衣,并添设副手约束街头乞丐。“今每逢初十、二十二两日,责成丐头田竹林穿着号衣,凡乞丐男妇进城在德馨里弄内,大口给钱一百五十文,小口给钱一百文,平时并无丐头穿着号衣在街站立情事。”就拿成人来说吧,半个月一百五十文,一天也就十文,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也就是说,让田竹林穿着专门的服装(号衣),每月的初十和二十二在德馨里弄口发放救济,以杜绝乞丐在街头随妇孺强索硬讨,缠绕不休的现象。这就有了上面德馨里弄口的一幕。

到1917年,观前市民公社也想效仿阊门市民公社,对辖区的乞丐进行管束,并推广到全市。由总商会呈文苏州警察厅,据1917年8月23日《苏州警察厅为发给观前市民公社丐头标记式样复苏州总商会函》,苏州警察厅觉得观前市民公社仿照金阊市民公社给丐头定的号衣式样不够雅观,因此特别给观前市民公社绘制了一种长圆形的徽章,让丐头佩戴,以资识别。

该徽章长圆形,上横书:观前市民公社;下直书:丐头。并标明:铜质铅质不拘,大小照此尺寸。

这个文件由苏州警察厅厅长崔凤舞签署。

金克木先生的自传体小说《旧巢痕》也提到丐头。第十八回《新娘子》,在三哥娶三嫂的婚礼上,安徽寿县的叫化头,也即丐头出现在婚礼现场。在婚礼上,大门口石头狮子旁竖立了一根龙头拐杖似的,旗杆不像旗杆的东西,上面系着一串带穗的不知什么。旁边还摆一副桌椅,却没有人坐。到了吉期吉时,来了一个老头子在那里坐了一会儿。随后家中派了个工人提了一盒酒菜和一笔钱送那老头子。不过拐杖和桌椅还留下,挂了三天。原来,这根拐杖似的东西,就是叫化头的讨饭棍,有无限的权威,见棍如见人,有了这个就不会有叫化子前来滋扰。金克木说叫化头这个称呼见于京戏《鸿鸾禧》,这个故事最早来自明末的白话小说《金玉奴棒打薄情郎》(见《古今小说》第二十七卷),可见丐头的历史很是悠久。

苏州的田竹林,想必就是这样的一个角色。

不知田竹林是不是苏州最后的丐头?自从民国初年在苏州市民公社的档案里露了一次面后,目前笔者尚没有找到其他丐头的资料。此后,苏州的乞丐渐渐走向没落,1936年前后,苏州曾一度取缔乞丐,在全市范围内把乞丐抓到一处收容改造。乞丐失去了自由,每天由警察安排他们扫大街和做手工。

苏州的丐头也不得不在历史的演进中隐退直至消亡。

猜你喜欢
丐帮里弄警察厅
上海里弄研究文献计量分析述评(1980—2021年)*
上海石库门里弄房屋分类情况简析
日本查酒驾不许再闻
多元与包容
——上海里弄居住功能更新方式探索
多元与包容
武侠剧中的丐帮真实存在吗
武侠剧中的丐帮真实存在吗
历史上真实的丐帮
谁来决定
打“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