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品读网师园》

2018-07-24 11:59陶文瑜
苏州杂志 2018年3期
关键词:周瘦鹃阿龙郁达夫

陶文瑜

卜复鸣先生的《品读网师园》是演唱会,我是他的帮唱嘉宾。

二十多年前了,我刚调到《苏州杂志》社,有一段时间,几乎是每天下午吧,都是去网师园茶室喝茶。朋友要找我,我说,我在网师园茶室,你过来吧。朋友来了以后说,我又不要玩园林,我是来看你的呀,看你还要买门票。但我心情很好,觉得网师园是我们家的一个园子。

有时候带着一册书,想到了翻几页,读不下去就丢开了在园子里随意走走,我自己和自己玩一个游戏,将《三言二拍》或者戏曲评弹中的故事安置在一些风景里,感觉很设身处地。当时没有想起《古文观止》和古典诗词,我想我这个人生在古代也不科举,逼着自己参加,估计秀才都不一定能考取。

我这样的安置就是张冠李戴,而卜复鸣先生的《品读网师园》,记录了园子的前世今生,是我青年时代那一些填充题的正确答案了。

逝水流年,逝水默不作声地顺流而下,它只是在遇到熟人的时候开口说话。而园子和流水萍水相逢,然后一见如故,园子像树一样沿着流水,把自己种在岸上。园子的主人说闲云野鹤的日子,有一片泥土可以种花,有一张桌子可以喝茶,他们就是这样守着自己的家,心在天涯,这一个园子,就是他们的一生的荣华。

对园林的热爱和与园林的贴心,是卜复鸣先生的根据。看山是山,远山近水是喧闹之外的自然,蝉鸣山更幽。看山又不是山了,山也许是另一个焕然一新的自己和无话不谈的朋友。

这一些是我对于《品读网师园》的印象和理解。

《品读网师园》之前,卜复鸣先生还写作出版了《留园导读》,《留园导读》序言的作者是王稼句先生,稼句满腹经纶,故而头头是道,若是在古代,参加科举不出意外基本三甲,然后去翰林院修撰,说不定老皇帝会将太子交给他教育呢。现在,我跟在稼句后面写作,心里有点怯场。

其实每一个苏州人,心里面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网师园,要不我来写一写属于我的那一个,也是避实就虚或者说独辟蹊径了。

我初到杂志社,就听陆文夫先生说起,曾经借住在网师园里创作小说。老陆说园林里不能用明火,所以一日三餐要走出园子去打发。上一家老饭店,二两老酒,几碟小菜,完了以后再踱着步子回园子里去,去到当年老爷或者小姐居住的堂楼,摊开稿笺,一笔一划地写开去。半夜里肚皮饿了,只能咬两块饼干,这时候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不远处的小巷里,敲着竹梆子,走街串巷的馄饨担,想念着汤汤水水的小馄饨。这时候老陆的网师园,应该已经是参观游览的风景名胜了。

卜复鸣先生的《品读网师园》说的是这里曾经是古人的家,古人在这里人来人往生老病死,而岁月在这里春夏秋冬顺流而下。

我还要提起的一件旧事是,解放后不久,苏州园林开始全面整修,周瘦鹃对园林管理处的领导说,阿龙倒是个专业人材,可以派上用场了。

这个阿龙解放前是骨董店小开,有点不务正业的意思。

大跃进开始以后,大量的红木家具被用于算盘珠和秤杆的制造,身在园林管理处的阿龙东奔西走,所获甚丰,当时的情形下,化五千元,就能把园林里的一间厅堂布置得像模像样了。

现在网师园的“看松读画轩”里,陈列着两块别致的松化石和柏化石,这也是阿龙从民间收购来的。两块石头分明有着清晰的木纹,而敲在上面,却是“咚、咚”的金属声响。周瘦鹃自然识得这是不可多得的好东西,所以爱不释手。

周瘦鹃说,阿龙啊,这两块石头你是三十元买来的,这样吧,我出六十元,你让我在爱莲堂里放一放如何?

阿龙说,不可以的,周先生,承蒙你介绍我到园林里工作,我既然是一个国家的工作人员了,这两块石头就只能放在园林里,这件事情对不住你了。

我要说,卜复鸣先生笔下有关网师园的亭台楼阁山石花木,很多都有着和“看松读画轩”里松化石和柏化石一样的经过经历,一样的经典流传。

有关山水园林的文字,让我感动的是一些明清小品,之外就是郁达夫的《履痕处处》。

明清小品清灵而不失机敏,朴实而彰显真诚,是由着自己性子的不拘一格。《履痕处处》是我三十年前感动过的文字。因为这个文字,我特地去了富春江一带,那一年我读高二,拿了邻居家交来的电费,好像是三十多元吧,就上路了。《履痕处处》是我的旅行地图,因为郁达夫的文字,这一次旅行,几乎可以说是我一生中最美丽的记忆。但我至今没有落下文字。一是我回家之后,受到父亲严厉的指斥,他认为这是偷窃行为。另一点我以为这几乎是我和郁达夫两个人之间的隐私,我不希望让更多的人知道。

卜复鸣先生的《品读网师园》是我多年之后重逢的明清小品和《履痕处处》。

是为序。

猜你喜欢
周瘦鹃阿龙郁达夫
周瘦鹃深情回忆次子榕
周瘦鹃毕生难忘的日子
小声哭,大声哭
神奇的小蚂蚱
周瘦鹃钟情紫罗兰
福州城最后的“走鬼”
贵人
郁达夫:热烈的爱倩,却不能相守一生
周瘦鹃的初恋
抗战中的爱情:李小瑛与郁达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