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初探

2018-07-24 10:51赵鑫
魅力中国 2018年3期
关键词:采访新闻

赵鑫

摘要:作为一名高三生的我,对于新闻报道工作的喜爱和向往却是由来已久。也因此,早在小学时候,我就参加了学校开展的“我是小记者”活动,组织参与报道学校里的典型人和事。就这样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一路走来,也总结出以下几点采访经验来和大家共勉:首先要给自已打好印象分;其次是运用好同好相吸的规律;三是二者之间要有良好的心理交融;四是要掌握好采访的技巧与方法,五是调整好自已的心态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新闻;一线;采访

新闻采编工作,看似光鲜体面,呼风唤雨,实则是一份具有极强挑战力、心理战较强的职业。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采编人员,强健的身体、敏锐的思维、海量的知識和深厚的学术功底固不可少,但是提前做足准备,下功夫做好被采访者的心理攻势策略是很重要的一环,是做好一切新闻采编工作的基础和重要保证。

一、关注自身形象,衣着谈吐一定要得体大方

现实生活中,我们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还是交友,给人留下一个好的印象是至关重要的。形象代表的是你的内心,是你的品味和气质。做为一个校园新闻采编人员更要十分重视自已在被采访者面前的第一次亮相,因为很多时候,你代表的不仅仅是你个人,你是代表一个班级一个学校一个团队,你的衣服着装、仪态仪表,以及你说出的每一句话,都要做好精心的设计和妥贴的安排,以获得被采访者的好感。如果确实因为种种原因,没能给被采访对象留下好印象,也要想方设法主动消除误会,逐步取得对方好感,使其改变态度,直到愿意配合完成本次采访任务。

记得有一次,学校安排我们去采访一位得高望重的退休老校长,目的是让他对我们学校目前的状态和存在的问题做一个比较宏观的切实可行的指导,但当我们说明来意时,这位才华横溢的老校长却以身体不好为由回绝了我们。事后通过打听才得知,他是嫌弃我们几个学生党衣着随意,形象邋遢,态度不够诚恳,所以不屑与我们交谈,更不愿与我们分享他的人生洞悟。之后我们及时改正了自已的不足,坦诚大方,尊重有加,信心十足地对这位老前辈进行了成功的采访,得到了老前辈诚恳的教导和热情的鼓励,对我们学校的奋进起到了不可言说的推动作用。

二、尽力与受访者达成共识,观点一致,同好相吸

采访的次数多了,总会遇见种种不确定因素,不能尽如人意。比如有些被访者,由于种种原因就是不愿配合采访工作,各种躲避各种逃,而我们又是时间紧任务重,容不得半点耽搁。这时就必须急中生智,群策群力,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取得被采访者的同情或信任,比如我们可以利用时间和地方等方面的相同之处去吸引被采访者,可从被采访者的口音认老乡,从对方与自已的经历中寻找相同之处,寻找爱好和认识相似点,见到工人说技术,碰到教师说教学,遇上农民说种地,碰上领导谈政策,想尽一切办法找到我们与被访者在兴趣及爱好等方面的相通之处,以此突破被采访者的心理防线,让被访者对我们有亲和感,放松警惕心理,从内心对我们有认同,愿意和我们说出他们的内心独白。有一次,学校要做一期关于历届学霸的成功集锦,需要采访一位当时正读高三的学哥,但这位学霸哥大约是出于自我学习的低调的意识,觉得学习是自己的事,始终不愿出面做任何讲说,我们就通过各种关系给他讲利弊,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说我们同是学生党,同病相怜,拼死拼活学习只为考入理想大学,并且保证不涉及他的隐私,不干拢他的正常学习,并且着重说出记者的父亲和他的父亲是老相识,又是多年好友。最终这名高一学霸哥同意了我们的采访要求,并积极耐心地配合我们的工作计划,分享了他的一整套堪称完美的学习经验,为学弟学妹后续的学习生活贡献了的他的一份宝贵力量。

三、注重双方心理交融

心理情感交融是指双方方通过情感达到心理交融、有感生情、心理拉近、互相感染的目的,这是攻占被采访者内心之门的一个重要条件。被采访对象是否愿意与新闻采编者沟通,很大程度取决于采编者的态度,用真挚情感吸引采访对象,可使采访获得更大的成功。反之,对被采访对象冷漠,当作程序工作去完成,那么被采访者对你的采访也没有什么好感,只会机械地配合你把工作完成,也不会对你讲内心之言,采访只能以失败告终。特别是对弱势群体进行采访时更应灵活使用攻心策略。比如,采访收入微薄的人、疾病患者等弱势群体时,因为其与正常人有所差异,难免会对媒体产生抵触情绪,不愿倾述将自己的内心想法,或者故意隐瞒某些事实。对此,新闻采编者应通过拉家常或者寻找共同话题来沟通,打开对方内心之门,拉近受访者和自已之间的距离。

四、掌握好采访的技巧与方法

打开被采访者的内心之门要一步一步的来,通常先让被采访者接受一个小小的要求,然逐渐接近他的内心之门,让他的内心之门慢慢打开。有时采访对象出于谦虚或其它原因不接受采访,可采取“循序渐进”的策略,可以说:“我了解您的苦衷,不愿意和我说也没关系,我们拉呱拉呱吧?”对于这些小要求,被采访者一般不回绝,但往往心里之门一打开,内心里面的话匣子就收不住,不知不觉就进了记者的“陷阱”。

放大呈现。当新闻采编者面对社会高层的名人或某一领域的权威时,不要担心受怕,缩手缩脚,要有意夸大自已,做好准备,争取第一次见面时就能摆出几个能放在桌面上的问题,使被采访者感到自已不是弱者,愿意和你交谈。

谦虚呈现。新闻采编者在采访一般群众和基层老百姓时,切不可以老师的口吻说话,而应以请教、学习的口气提问题,让被采访者认为你平易近人,和你谈得来。

塑造亲民形象。在普通民众采访中需多应用和蔼的表情、鼓励的眼神和亲近的语调,还要客观、严肃、公正,更多地换位思考,切忌官腔官话。

五、调整好自已的心态

作为采访的主体,新闻采编者自已的心理如何,直接关系着自已的言行与才能的发挥。

一要有十足的信心。信心是在采访活动中获得成功最基本的条件基础。只有“自己认为自己行”,才能敢于向前,才能敢于闯关,才能精神振奋,才能足智多谋,才能获取采访的成功。

二要有坚韧的毅力。新闻采编者在四处奔波、游走于各处的采访活动中,常常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难题,且由于新闻采编工作的自身性质特点,采访活动时常有到许多竞争和险情。因此,新闻采编者在采访中遇到困难时,坚韧的毅力必不可少缺。

三要有为民的情感。为了工作,为了事业,新闻采编者应当多一些愉快、乐观、坦然,少一些烦恼、忧愁、伤感,要善于适时地调整自已的情感,做到临危不惧,处险不惊,并且急中生智,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

参考文献

[1]时蓉华,《现代社会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2]叶奕乾、何存道、梁宁建,《普通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采访新闻
儿子“采访”我
浅谈记者在体育新闻人物采访中如何打破“中国式思维套路”
“互联网+”时代新闻采访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新闻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解构口语化新闻的语言特征
美媒估计《采访》亏了30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