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灰度模型的拉日铁路对沿线经济发展影响研究

2018-07-25 11:43李庆华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8年4期
关键词:日喀则市日喀则西藏

李庆华

(西藏大学 工学院,西藏 拉萨 850000)

拉日铁路是继青藏铁路之后,铁路网在西藏区域内的又一次延伸。研究拉日铁路对沿线经济文化影响的文章较多,所涉及的相关研究文章均表明,拉日铁路的建成通车,日喀则市将正式进入“铁路经济”时代,将彻底改变西藏西南部地区单一依靠公路运输的局面,对于完善西藏铁路网结构、增强民族团结、巩固西南边防、维护国家整体利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军事、经济和路网意义,特别是对带动沿线特色资源开发以及旅游业的发展将会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参考青藏铁路开通后对西藏经济带动作用的经验,由于西藏特殊的社会和自然地理环境,这种带动作用往往不是“井喷”型的,而是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拉日铁路已开通三年多的时间,这种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从日喀则市的经济报表中可见一斑,但借助数据来探讨相对具体的影响深度和广度却鲜有研究。因此,开展拉日铁路对日喀则区域经济影响的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对相关部门抓好特色传统产业调整升级、科学引导区经济空间结构的合理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为研究拉日铁路建成后所产生的经济影响提供了参考借鉴。

1 初步经济分析

经济是衡量地区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社会文化、科技、教育发展的基础。“十二五”期间,西藏自治区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和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片可喜局面。

1.1 西藏自治区总体经济情况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推进,西藏自治区国民生产总值不断取得新突破,总体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第三产业仍然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主导地位,而旅游业产值的年增长率远远高于第三产业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见表1)。

表1 西藏自治区2010—2014年国民经济分布表 亿元

1.2 拉日铁路对区域经济带动作用的定性分析

日喀则市地处喜玛拉雅山北麓、雅鲁藏布江南岸,位于雅鲁藏布江中游与年初河汇合处的冲积平原地区,东依西藏首府拉萨、南靠喜马拉雅山、西连阿里高原、北接藏北高原,是目前西藏的第二大城市,是一座具有500多年历史的高原古城[1]。美丽旖旎的自然风光,被誉为“最如意美好的庄园”。日喀则市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景观丰富:以珠穆朗玛峰为首的冰峰雪山,风景秀丽的原始森林带,交相辉映的神山、圣湖、草原,充满神秘和传奇色彩的名寺古刹,独具特色的后藏人文风习。扎什伦布寺则是日喀则的象征,寺院依山而筑,壮观雄伟,可与布达拉宫相比美,是历代班禅的驻锡地。江孜的白居寺拥有众多佛塔,被誉为“西藏塔王”,寺内的壁画总观结构连贯,局部看自成一体,十分和谐,白居寺和西藏的文化宝库萨迦寺都是西藏的宗教中心。

优越的地理环境,优美的自然风貌,独特的文化资源都铸就了日喀则市旅游业的迅猛发展。然而,交通运输一直制约着其旅游业的发展速度[2],进藏旅游的游客最关注的是路程时间和旅行舒适度问题。拉日铁路通车后,拉萨到日喀则的时间缩短到2 h 59 min,硬座票价为40.5元、硬卧票价为111.5元、软卧票价为169.5元,不但在时间上缩短了一般的路程时间,其舒适性、正点率、输送能力都是道路交通所不能比的,旅客们可以在安静舒适的车厢内一边高速旅行,一边欣赏美丽的西藏风光。

拉日铁路建成通车后,日喀则市的区域经济总体保持快速发展,第一产业增长速度相对较缓慢,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尤其是旅游业的发展非常迅速,文献[3]的研究表明,拉日铁路的建成通车对日喀则经济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2.1 区域交通的可达性进一步提升

拉日铁路的修建和运营,通过改变日喀则市及沿线地区的运输可达性和经济可达性从而改善其经济位置,使日喀则市的区位优势变得更加明显和突出。日喀则市地处自治区西南部,南与尼泊尔、不丹、印度三国接壤,西衔阿里地区,北靠那曲地区,东邻拉萨市与山南地区。然而这些区位优势因为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道路交通存在必然的劣势,导致日喀则市直达南亚重要通道的通达性受到严重制约,从而限制了日喀则乃至全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拉日铁路通车运营后,年货运量达830亿t,极大地增强了地区的易于接近性和联系性,使日喀则市的各类型产品也更易于到达市场,原料、燃料等物质的来源地更加广泛,从而打破了某些物质的垄断性,运营费用大幅下降,利润也大幅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明显变强,体现在以下方面:改变沿线地区的一些不足,尤其是改变了曲水、协荣等地交通可达性差的缺点,改变其物资运输仅能靠公路运输的状况,极大地加强了沿线地区与拉萨及内地的联系;扭转了铁路沿线地区的区位格局,尤其是设立了车站的城市,由于物资运输的便利性,区位优势更加明显;带动了铁路相关点、线基础设施的发展,使地区可达性提高,投资和招商引资的大环境发生了重大改观。

1.2.2 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拉日铁路通车前,日喀则市的典型工业受到道路运输运量小、运价高的制约,产量小、利润低。甚至很多产品采用原材料运往内地,在内地加工包装,最后运往西藏销售的经营模式,由于生产厂家为西藏本土企业,而制造地点为内地,严重影响了产品的商业价值和客户的信任度,品牌效应也难以实现。拉日铁路通车后,交通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凸显,一些特色民族产业开始形成规模和品牌,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日益明显。随着招商引资的进一步深入,农牧产品的深加工工业、矿产资源开发等将进一步促进日喀则市的产业化进程。

1.2.3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序推进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影响,所以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以交通事业的发展为基础。拉日铁路沿线设置的13个车站都配有站房等设施,使有客货运输的小镇逐步发展为区域城镇群,同时,加上公路的衔接作用,进而形成依靠公路辐射的卫星状小城镇。

1.2.4 促进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西藏自治区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而日喀则市的珠峰旅游更具有其独特魅力。拉日铁路的通车缩短了拉萨至日喀则的旅行时间,提高了旅行中的舒适度,这必将促进日喀则旅游业的发展,提升旅游品质。据《西藏日喀则市旅游发展主要指标统计表》显示,2015年1—9月,日喀则市接待一日游游客64.7万人次,同比增长70%,增幅之大显而易见。同时也将促进同旅游业傍生的其他产业发展,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2 拉日铁路对区域经济带动作用定量分析

2.1 模型选择

拉日铁路开通运营时间不长,在初期效应的影响下,客货运量存在一定的波动性,特别是在诱增客货运量方面,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在这种情况下定量研究其对经济的带动作用,采用灰理论进行处理比较恰当。

2.2 GM(1,1)模型介绍

灰色系统理论是我国学者邓聚龙教授提出来的,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中。所谓灰色系统是指部分信息已知而部分信息未知的系统,它所考察的是对信息不完备的系统,通过已知信息来研究和预测未知领域,从而达到了解整个系统的目的[4]。灰色GM(1,1)模型是一种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趋势性预测模型,其优点是需要数据少、预测精度高、运用简单方便。由于原始数据规律性不是很强,因此,灰色模型通常不直接运用原始序列进行预测,而是对其进行累加处理,使之更具规律性。灰色模型在进行预测时,先要建立一阶单变量微分方程,通过对参数的辨识,求得白化响应式,进而通过逆生成运算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预测。

2.3 GM(1,1)模型的建立[5-6]

2.3.1 累加生成AGO

令原始序列为x(0),累加生成数列为x(1),其中

x(0)=(x(0)(1),x(0)(2),x(0)(3),…,x(0)(n)),

x(1)=(x(1)(1),x(1)(2),x(1)(3),…,x(1)(n)),

x(1)(k)=x(1)(k-1)+x(0)(k),

∀x(1)(k)∈x(1)⟹k∈K={1,2,3,…,n},

2.3.2 级比和界区

级比和界区必须满足一定的范围才可以建立比较理想的模型,令σ(0)(k)为x(0)的级比

当σ(0)(k)满足

σ(0)(k)∈(0.135 3,7.389).

x(0)可作非畸形的GM(1,1)建模,并且x(0)可作GM(1,1)建模的界区为

2.3.3 模型的形式

灰模型GM(1,1)的定义型为

x(0)(k)+az(1)(k)=b.

式中:a为发展系数,b为灰作用量。

设z(1)(k)为白化背景值序列,有

z(1)=(z(1)(1),z(1)(2),z(1)(3),…,z(1)(n)),

z(1)(k)=0.5x(1)(k)+0.5x(1)(k-1).

2.3.4GM(1,1)模型参数

GM(1,1)模型的白化模式响应式为

2.3.5 残差与精度

p°=(100-e(0)(avg))100%.

2.4 方法应用

选取西藏统计局关于日喀则市的相关指标数据[7],运用灰色理论中的GM(1,1)模型进行预测,可以得到预测曲线(见图1)。

图1 GM(1,1)预测曲线

根据文献[3]的计算和数据,可得出灰色评价关联度结果条形统计(见图2)。同时,结合有关文献的计算可知,拉日铁路对沿线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逐年显现。开工之初,拉日铁路的前期修建工作已经对沿线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刺激效应,带动了沿线基础建设行业的发展。特别是建成运营后,为沿线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现出更为明显的就业、资源等优势,吸引着众多的人口迁移集中,逐步显示出巨大的经济助推作用。

图2 灰色评价结果条形统计(日喀则2010—2014年)

3 结 语

铁路建设项目是人类社会经济赖以发展的基础设施,是地区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铁路作为区域经济的基础设施,将通过提高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规模报酬、获取集聚经济等途径[8]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同时加强国防基础建设。本文通过对日喀则市各项经济数据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认为:拉日铁路对沿线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提高了沿线区域的可达性;加速了周边区域的工业化进程;促进了新型城镇化建设;拉动沿线甚至是整个西藏自治区的旅游业发展,将多个旅游景点串接在一起,更有利于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的宏伟目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其他线路的建设,尤其是拉林铁路的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猜你喜欢
日喀则市日喀则西藏
都是西藏的“错”
日喀则市唐卡传承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西藏日喀则岗巴县多尔玛石窟的初步调查与研究
日喀则,天堂的邻居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
西藏:存在与虚无
喜马拉雅考古调查记——日喀则篇
西藏日喀则举行撤地设市挂牌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