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问题导入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探研

2018-07-25 10:33丁学保
成才之路 2018年18期
关键词:问题导入构建高效课堂

丁学保

摘 要:文章从发挥问题导入的引导作用、建立实际生活和问题导入的联系、借助问题导入来调动学生兴趣、围绕学习的重点进行问题导入几方面,研究如何利用问题导入构建高效数学课堂,从而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热情。

关键词:数学;问题导入;高效课堂;构建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18-0031-01

随着学习层次的不断加深,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遇到的难题越来越多,对于一些较为深奥的知识点,部分学生无法快速地将其内化,从而造成了课堂效率和质量的下降。而即使有些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但是尚不具备良好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始终局限于既有的定式中。為了改善当前这一局面,教师大胆地将问题导入的教学模式引入教学实践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发挥问题导入的引导作用

问题导入,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地设计合理的问题来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问题导入是否合理、切入点是否准确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有密切的关联。所以,教师应巧妙地设计具有引导作用的问题,并突出数学问题的内涵,从而起到引导学生的作用。比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教师可设置这样的问题导入:出示三位数加减法,加强学生的加减法运算能力;设计关于小数加减法的相关问题,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在计算时,为何要将小数点对整齐”;在教学任务完成后,让学生运用加减法法则将教材上的练习题正确地计算出来,以强化学生的数学基础,并使其明确整数和小数加减法存在的区别,弄清新旧知识点间的关系。这样层层递进的问题设计,能在学生和知识点之间建立交流的平台,帮助学生迅速地掌握数学新知识。

二、建立实际生活和问题导入的联系

生活中充满了数学知识,很多事物都能与数学知识建立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在设计导入问题时,必须寻找到知识点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存在的关联,使学生能更好地领悟到数学知识的真谛。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如下提问:“在摄影时,为什么要用三角形支架来固定呢?为什么斜钉着一根木条在四边形窗框上才能保持它的稳定性呢?为什么分成两个三角形后就会变得很稳?”学生们经过教师的启发后,联想到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发现很多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品中都有三角形的影子。接着,教师结合教材知识,逐步为学生揭示蕴含在三角形中的奥秘:这些物品之所以特别稳定,主要是利用了三角形具有非常强的稳定性的原理。最后,教师再让学生们举手说出自己观察到的同样利用三角形这一特性的物品,以加深他们的认知。这样一来,学生们只要在生活中看到这种物品,就能立刻联系起这一知识点,深入理解新知识。

三、借助问题导入来调动学生兴趣

学习兴趣决定着学生是否能够进行深度学习,且只有当学生产生了极为浓厚的求知探索欲后,才能产生更多的动力。这样,既不会让学习任务变成学生学习的负担,又能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例如,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教师可通过故事来设置一些生动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如《西游记》的故事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故事,教师可以将其作为切入点,将本课的知识点嵌入其中。教师可以这样设置:孙悟空在大闹天宫后,摘了30个蟠桃带回花果山,他把这些蟠桃分给6个小猴子,那么每只猴子能得到多少个?学生们经过计算后,得出答案是5个。然后,教师又提出了一个新问题:若孙悟空带回来的蟠桃有300个,都分给60只小猴子的话,每一只小猴子应该能分到多少呢?学生们再进行计算,发现也是5个。这时,教师顺势引入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学生的积极性就很容易被刚刚的问题情境带动,急于了解为什么蟠桃的总数变了,每只小猴子分到的蟠桃个数一样多。这样一来,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围绕学习的重点进行问题导入

学生年纪小,理解能力、接受能力都比较弱,所以在学习固有名词、概念或者公式推导过程时,很难在短时间内理解并掌握。鉴于此,教师在设计导入问题时,不能脱离学生所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必须设置相应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理解。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环节。师:大家能说说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百分数吗?生1:锅巴是我们常吃的零食,我发现它包装袋的成分量表上明确标着35%的能量,48%的脂肪。这些数据可以说明在这一包锅巴中,其能量占锅巴所有营养的35%,脂肪则占48%。生2:在衣服内侧的标签上,我看到了“棉100%”,这是否说明这件衣服是全棉的?然后,教师详细地解释道:“这个百分数所表示的意思其实是一个数在另外一个数中的百分比,而百分数通常用数加‘%来表示”。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很快就能了解到“比值是两数之比”的意思,并非特指一个具体的数值。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经常听到的出勤率、增长率等词语,使他们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又进一步加深。

总之,教师必须为学生构建出合理而丰富的问题情境,并引导学生一步步在学习中探索新知识,从而促使他们在数学领域中获得更好的成绩。同时,教师应更加积极地投身于数学教学中,深入研究、不断探索,从而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热情,使他们乐于探索、善于思考,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毕薇.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方法[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3(01).

[2]苏淳良.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4).

猜你喜欢
问题导入构建高效课堂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数学课堂问题导入艺术实践研究
刍议初中英语阅读课的“有效导入”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