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问卷》的编制及检验

2018-07-25 11:33李宁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14期
关键词:检验大学生

李宁

摘 要 研究旨在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特点及影响因素探讨的基础上,编制并检验《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问卷》,从而为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调查、测评提供帮助,并在一定程度上对体育锻炼行为理论进行完善。研究通过访谈、问卷调查得出,《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问卷》共20个条目,7个维度(锻炼自主行为、锻炼促进行为、锻炼计划行为、情境诱导行为、目标应对行为、被动参与行为、伤病应对行为)。经探索性因素分析及验证性因素分析发现,《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问卷》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

关键词 大学生 体育锻炼行为 问卷编制 检验 测评工具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建设的主力军,其身心健康一直受到社会和学校的广泛关注,也是学术界研究和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在第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中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方面提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众所周知,体育锻炼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体育锻炼行为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体育锻炼的效果。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有助于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养成体育锻炼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因此,探讨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结合其影响因素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促进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

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是指大学生以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为目的的,在体育课和课余时间里进行的, 具有一定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的身体活动。毛荣建(2003)在计划行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锻炼的态度-行为”九因素模型,认为计划行为理论应该考虑感情对行为态度的影响、目标态度及行为习惯对行为的影响。钟秉枢(2007)指出,参与体育运动不仅使四肢发达,还可以增进智力,提高情商,提高人们社会适应能力,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社会意识,塑造现代化人格。体育运动在人才培养中起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重要作用。沙金(2012)认为,制度化的学校体育正是在“培养人”的实践中,在培育人的身体素质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地传播知识、培育德性、训练技能等活动,不仅对“人的身体”进行塑造,而且也对人的整体素质进行了“赋值”,从而发挥着自身独特的育人价值,最终促进人的完整、全面、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发现,国内外研究围绕体育锻炼行为等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的同时,我们也发现有关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研究仍然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有关于体育锻炼行为的研究大多通过问卷进行测量,通过多种理论来探讨体育锻炼行为的变化,而对于体育锻炼行为的问卷大多并没为涉及到行为本身,并未探讨体育锻炼行为本身存在哪些因素,因此,有必要研制一套针对体育锻炼行为本身的测评工具。

1研究设计

1.1研究对象

研究以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问卷的编制与检验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访谈法

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过对专家、老师、学生有关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访谈,将访谈结果作为收集《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问卷》初始条目的重要途径之一。

1.2.2问卷调查法

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相关量表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的结果,选择了大量的与体育锻炼行为相关各种事件或情境,征求在校大学生的意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多次修改,最后合并筛选出22个项目形成问卷的初稿。

本研究选取郑州大学一、二、三、四年级共101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的预测。在进行预测时,详细观察和记录了学生的反应,并通过任课教师和部分学生了解情况,作为修订各个项目的依据。对预测结果通过项目分析,计算问卷各项目与问卷总分之间的相关,删除相关系数小于0.40的项目;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删除因素负荷小于0.40,项目共同度偏低的题目,最后保留20道题作为正式测量问卷。各项目均采用5点计分方式,即“很不符合”记1分,“不符合”记2分,“一般”记3分,“符合”记4分,“很符合”记5分,被试在问卷上的得分越高,表明其体育锻炼水平越高。

1.3被试选取

为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本研究对比了郑州大学各个院系的差异性,确定了以四年制本科生为主,分为理工类、人文类、医学类、其他。预测问卷发放130份,回收113份,有效问卷100份,问卷有效率为88.50%。正式问卷发放560份,共收回522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501份,问卷有效率为95.98%。

1.4施测程序

正式问卷调查的实施过程严格按照测验学程序进行,采用统一的指导语和统一的答卷纸,在班级集体同时发放,统一收回,正式测试工作在2015年9月20日前完成。

1.5數据处理

本研究的全部数据处理分析由研究者采用统计软件SPSS19.0和Amos4.0完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调查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本研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调查问卷的初测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从中抽取公共因素,并通过正交旋转法求出最终的因素负荷矩阵。运用KMO and Bartlett's Test对研究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的适当性考察,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调查问卷的KMO指数=0.701,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 2=612.122,P<0.001(表2),结果说明本次研究数据适合进行因素分析。

采用主成分因素分析法提取因子,旋转方法为最大方差法,因素提取的标准为特征值大于1,因素提取数量不限定。以因素负荷值低于0.40和同一项目在多个因素上负荷值均大于0.40(多重负荷)作为项目剔除标准,经过多次因素分析之后分别剔除认为在运动过程中,我会根据具体情况对我的锻炼假话进行适当更改;我喜欢尝试新颖的体育运动2个指标;最后共提取7个因子,能够解释总变异量的63.51%;在保留的20项特征中,所有因素的负荷均在0.44以上。

经探索性因素分析,最终保留的20个项目的因素负荷矩阵如表3所示。同时,数据显示,7个因子的一致性系数分别是0.579,0.560,0.510,0.572,0.626,0.595和0.579,总体一致性 系数为0.646,这说明因素分析所得到的7因子结构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内部结构。

研究者通过对七个因子所包含的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内容进行分析,因子F1包括自觉锻炼、全身心锻炼、坚持锻炼、不由自主锻炼、经常比赛和挑战身体极限6个与大学生自己主导锻炼有关的条目,因此将F1命名为“锻炼自主行为”;因子F2包括运动后的放松、运动前的准备和运动时别人的指导3个体现大学生辅助体育锻炼的条目,因此将F2命名为“锻炼促进行为”;因子F3包括专门安排时间锻炼和制定详细锻炼计划的条目,因此将F3命名为“锻炼计划行为”;因子F4包括体育考试前锻炼、长时间不锻炼提醒自己锻炼和因为参加体育比赛而努力锻炼3个体现大学生在一定环境和背景下参与体育锻炼行为的条目,因此将F4命名为“情境诱导行为”;因子F5包括经常不能完成锻炼计划和只要感到疲劳就很难坚持锻炼2个体现大学生对制定目标的完成情况,因此将F5命名为“目标应对行为”;因子F6包括生病、肥胖等原因迫使我坚持锻炼和周围人锻炼了我也要进行体育锻炼2个体现大学生在不是自愿的情况下进行体育锻炼的条目,因此将F6命名为“被动参与行为”;因子F7包括受伤后通过总结避免再次受伤和受伤后向有经验的人寻求帮助2个体现大学生锻炼受伤后作出应对行为的条目,因此将F7命名为“伤病应对行为”。

2.2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调查问卷的效度检验

在验证性因素分析的过程中,研究者运用验证性因素分析,来检验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七因素结构的有效性。在验证性因素分析的过程中,以《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调查问卷》(正式问卷)调查到的500份被试数据为分析对象,采用Amos4.0软件共检验了两个模型的拟合情况,一个是将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所包含的20个特征看作一个因子,即单因素模型;另一个是经探索性因素分析所确定的七因素模型。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如下(表4)。

分析结果显示(表4),七因素模型均达到了各项拟合指标要求。另外,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七因素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标明显优于单因素模型,这就说明了经探索性因素分析所确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七因素模型得到了《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调查问卷》(正式问卷)测评数据的检验和验证。

从图1修正模型表面,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被动参与行为维度与伤病应对行为维度有较高的正相关(r=0.84)。各子维度的信度良好,对所属的分量表都有较高的贡献率。其中我总是自觉地进行锻炼与一到锻炼时间,我就不由自主地想去锻炼有密切的相关(r=0.34)。由图1可见,修正模型的结构与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调查问卷的理论维度基本吻合。

3讨论

通过筛选分析以及结构方程模型的检验,最终将《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问卷》分为锻炼自主行为、锻炼促进行为、锻炼计划行为、情境诱导行为、目标应对行为、被动参与行为、伤病应对行为7个维度。这7个维度也是大学生在体育锻炼行为中表现出来的7个方面,其中锻炼自主行为得分高的个体大多呈现出较好的锻炼习惯。而被动参与行为得分高的个体大多在锻炼行为中的“自动化”水平低,对体育与健康知识掌握较为丰富的个体往往会在锻炼促进行为和伤病应对行為方面表现良好,由于其掌握较多的体育锻炼知识,因此在锻炼过程中会增加多种促进锻炼的专业辅助手段,如请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在运动前后进行准备活动与拉伸等等。锻炼计划行为与目标应对行为符合了计划行为的相关理论。情境诱导行为也意味着个体会在一定情境的促进下,提高其体育参与程度。

4结论

经探索性因素分析,《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问卷》由20个条目构成7个维度(锻炼自主行为、锻炼促进行为、锻炼计划行为、情境诱导行为、目标应对行为、被动参与行为、伤病应对行为)其总体一致性 系数为0.646,这说明因素分析所得到的7因子结构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内部结构。

经过验证性因素分析,《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问卷》七因素模型得到了测评数据的检验和验证。

参考文献

[1] 汤国杰.大众体育锻炼行为研究综述[J].浙江体育科学,2006,28(06):27-29,98.

[2] 程小虎,张凯.国外关于体育锻炼行为的研究理论和成果的综述[J].湖北体育科技,1998(01):44-47,51.

[3] 宋晓东.论影响体育锻炼行为的因素[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27(02):49-52.

[4] 常生,吴健.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家庭因素调查与分析[J].体育学刊,2008,15(03):67-70.

[5] 刘正国,李莉.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对其锻炼行为影响的预测[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23(06):563-567.

[6] 吕慧青,王进.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动机冲突解释模型研究[J].体育科学,2011,31(12):30-37.

[7] 毛荣建.青少年学生锻炼态度一行为九因素模型的建立及检验[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3.

[8] 钟秉枢.体育运动与现代人格塑造——重新认识体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1(10):1-5.

猜你喜欢
检验大学生
序贯Lq似然比型检验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稿简则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稿简则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临床检验检验前质量指标的一致化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