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结合电话随访在PICC带管出院病人导管维护中的应用

2018-07-26 01:59,,,,
循证护理 2018年6期
关键词:静脉炎信息系统出院

, ,,,,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用于中长期静脉输液治疗病人,它具有操作时间短、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留置时间长等特点[1],尤其适用于肿瘤病人化疗及病情不稳定需要长期输液的病人。PICC由于留置时间较长,病人在治疗间歇期多带管回家,病人家中导管自我维护能力直接影响着导管寿命。移动护理信息系统(mobile nursing information system,MNIS)是指以护理信息系统为支撑,以个人数字助手(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移动护理推车和智能手机等为硬件,以无线局域网为网络平台在床旁工作的手持终端执行系统[2],借助这一系统可以实现护士工作的实时、适时、限时、延时、量化管理[3],从而达到优化护理流程、提升工作效率,加强护理质量控制、降低工作失误率,规范护理行为、杜绝差错的作用[4]。为降低PICC带管出院病人PICC并发症发生率,研究者将2016年1月—6月在我院留置PICC的250例次病人的详细资料录入系统,并通过录入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电话随访,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1月—6月在我院留置PICC的250例次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首次留置PICC;②意识清楚,无精神性疾病;③出院前无并发症及其潜在危险;④病人掌握PICC导管维护操作相关知识。排除标准:①观察期间治疗结束,计划拔管;②所留电话号码有误,无法取得联系。将2016年1月—3月的118例次病人设为对照组,2016年4月—6月的132例次病人设为干预组,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

病人在出院后给予常规随访,具体方法如下:病人出院1周后,责任护士通过电话随访病人,了解病人一般情况、PICC维护时间及地点、PICC带管局部情况、穿刺点是否渗血、是否有疼痛等不适、手臂有无肿胀或发热等症状,及时纠正病人不正确的护理方法和生活习惯。

1.2.2 干预组

①病人在PICC带管时,分别将病人姓名、性别、年龄、诊断、带管日期、导管类型、导管规格、带管静脉、带管长度、导管外露长度、臂围、导管尖端位置、血管深度等基本资料录入移动护理信息系统;②病人出院时完善出院病人中心静脉导管维护登记表,明确病人出院后导管维护地点及医院级别等信息,更新出院时PICC导管留置情况,明确其是否与带管时相符。③于病人出院后第7天~第10天进行电话随访,有特殊情况增加1次或2次随访。④随访时,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中录入病人住院号提取病人信息(包括电话号码)并生成病人随访登记表,责任护士结合系统中病人PICC信息针对性随访,随访内容除包括对照组随访内容外,还要求对条件有限的县级医院维护点病人给予信息及技术支持,针对移动护理信息系统中记录的特殊情况有针对性地随访指导。

1.3 效果评价

统计两组带管出院病人出院后一周发生导管感染、穿刺点渗液、导管堵塞、静脉炎、导管移位并返院治疗的例次数。①导管感染: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拔出血管内导管4 h内病人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②穿刺点渗液:穿刺点渗出血性液体或者黄色液体;③导管堵塞:导管不通,液体输入不畅;④静脉炎:参照2011版美国(INS)静脉治疗护理实践标准[5],凡出现I级或以上静脉炎症状均视为有静脉炎并发症出现;⑤导管移位:导管脱出2 cm以上。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及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例次(%)

3 讨论

PICC置管是近年来临床中较常见的静脉置管操作技术,与其他外周静脉导管比较,具有留置时间长,严重并发症发生例数较少的优点[6]。随着PICC留置时间的延长,穿刺点感染、渗血、静脉炎等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相应增加[7],尤其是在家中或条件有限的医疗场所进行PICC维护的病人,导管维护效果较差,直接影响导管并发症发生率[8]。研究表明:PICC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高达38.9%[9],部分病人受并发症影响出现非计划性拔管,不仅导致躯体痛苦增加,也使其医疗负担加重[10]。对肿瘤病人而言,PICC导管解决了反复穿刺的痛苦及血管受损问题,但其化疗间歇期导管维护及管理却是医护人员需要面临的严峻问题[11]。为提高病人依从性,延长PICC使用寿命,研究者将250例带管病人基本资料录入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病人出院7 d~10 d,责任护士通过移动信息系统记录的基本资料与病人取得电话联系,询问病人基本情况,针对病人PICC自我维护中出现的问题及系统中记录的特殊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病人导管感染、穿刺点渗液、静脉炎、导管移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结合电话随访有利于病人进一步掌握PICC相关知识及维护常识,提高其治疗间歇期PICC维护的依从性,从而降低PICC带管病人导管并发症发生率。干预组导管堵塞发生率为5.30%,对照组为6.7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管腔回血受使用接头影响,而两组病人使用接头相同有关。

网络医疗服务是伴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医疗手段,具有及时性、易获得性、经济性、合理性等特点[12]。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可以简单、快速、准确地提取病人的PICC带管信息,既有利于随访护士截取病人联系方式,减轻随访人员工作负担,也有利于随访过程中为病人提供个性化随访宣教,对病人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从而让病人更好地维护PICC导管,减少导管并发症发生。

猜你喜欢
静脉炎信息系统出院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防护
实施预出院流程在脊柱外科患者出院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基于区块链的通航维护信息系统研究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基于ADC法的指挥信息系统效能评估
第五回 痊愈出院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