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学生,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018-07-26 04:25刘桂玲
新课程·教师 2018年3期
关键词:鸦片战争鸦片乾隆皇帝

刘桂玲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主体即学生的参与程度。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越强,教学效果往往越好。激活课堂的活跃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激情在素质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以《鸦片战争》教学实践为例,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一、设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要能够在一开始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为高效课堂教学做好铺垫。本节课导入中,我利用多媒体教学:

图说历史的新颖导入,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教室里立刻热闹起来,学生七嘴八舌讨论开来,美丽的罂粟花与清新的中国茶和中英鸦片战争到底有怎样的联系呢?

这时,教师娓娓道来:18世纪,中国茶在英国甚为畅销,成为英国举国之饮,下午茶也正是这时在英国流行开来。英国政府为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不惜以走私鸦片换取中国的茶叶,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激化了中英矛盾,英国发动了战争。此时老师再抛出问题:有人认为,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原本可以避免。你同意吗?下面,就让我们探究战争的根源。

二、论从史出,培养学生严谨的学史态度

梁启超曾说:“史料为史之细胞。”史料教学是彰显历史学科特点、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主要方式。所以,“史由证来”“论从史出”应该成为中学历史教学的常态。鸦片战争的背景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鸦片战争前的东西方历史已呈现巨大的反差。认识这种差异能更好地理解鸦片战争的爆发,是两种文明冲突的必然结果,鸦片问题只是一个偶然性因素。因此,我精选了几则材料:

抛出问题:对这条17—19世纪中英时间轴,同学们怎么看?

通过分析17—19世纪中英两国发生的大事,同学们不难发现,鸦 片战争前中国在社会形态上已经远远落后于英国。

材料二:两份国书

1792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派遣马嘎尔尼使团,以祝贺乾隆皇帝80大寿为名,出使中国。马嘎尔尼向乾隆皇帝递交了英国国王致乾隆皇帝的信函。英国致大清国书:

抛出问题:对这两份“国书”,同学们怎么看?

指导学生阅读两份“国书”,并进行讨论,使学生从英王来信和马嘎尔尼的六点要求中,认识到鸦片战争前英国发展对华贸易的迫切心情;从乾隆皇帝的答复中,使学生认识晚晴继续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有着强烈的“天朝上国”的自大观念。

抛出问题:“两张礼单”中的礼品有什么特点?从中可以看出中英两个国家有怎样的不同?

通过分析“两份礼单”的礼品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中英两国经济形式的差异,使学生认识到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而英国则已经进入工业经济时代,并且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鸦片战争实质上是两种文明冲突的结果。

通过这几则精选的材料,培养了学生阅读材料、理解材料、分析材料提炼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史精神,为今后的历史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贴近生活,将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认识到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吸毒贩毒现象,让学生思考讨论,然后归纳总结:鸦片是当时的麻醉毒品,危害了多少中国人的身心健康,而今天的“白粉”也是罂粟果经过化学加工制成的毒品,人一旦吸食,就很难戒除,“白粉”毒性比鸦片更大。为了吸毒,有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甚至杀人抢劫,对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为了我们美好的家园,为了每个人的生命健康,我们应该坚决拥护国家的禁毒举措,对贩毒、吸毒者绳之以法。

這样设计,让学生懂得学习历史可以更好地为现实服务,懂得历史知识是每个人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精神营养。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作为中学历史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思考,努力探索最佳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激活历史课,真正提升历史教学效能。

参考文献:

[1]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

[2]李庆满.谈如何激活历史课堂教学[J].魅力中国,2009(28).

?誗编辑 薄跃华

猜你喜欢
鸦片战争鸦片乾隆皇帝
关于乾隆的美食故事
太平天国与清军的一笔奇葩买卖
太平天国与清军的一笔奇葩买卖
关于乾隆的美食故事
TWICE AS NICE
THE DRUG WAR
历史的真实与虚构
从中英经济交往看建国前两国关系演变
从关税自主权丧失的过程看鸦片战争的实质
阿富汗鸦片年产量创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