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复杂信息化装备军民一体化保障模式探析

2018-07-27 11:28禹琳琳刘强
科技视界 2018年9期

禹琳琳 刘强

【摘 要】本文以预警机任务系统为例,分析单一军内保障模式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前大型复杂信息化装备发展的需求,论述发展军民一体化保障模式的必要性,提出了军民一体化保障模式建设的整体思路。

【关键词】信息化装备;军民一体化;保障模式

中图分类号: TP315;E2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09-0216-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09.104

Research on support system for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of heavy and sophisticated informatization equipments

YU Lin-lin LIU Qiang

(Naval Aviation Military Representative Office Stationed in Beijing, Beijing 100041, China)

【Abstract】Taking AWACS task system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ingle military internal security model, and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developing the military and civilian integration guarantee mode with the demand of the current he heavy and sophisticated informatization equipments, and puts forward the overall thinking way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ilitary and civilian integration guarantee mode.

【Key words】Informatization equipment; Civil-military; Support method

随着大型复杂信息化武器越来越多的装备到部队,战争力量构成、作战样式和战争形态都发生巨大变化。传统的军内单一保障模式将难以满足现代战争的需求,将工业部门技术力量引进传统的保障模式,以提高信息化武器装备的保障力量日益得到世界主要国家的重视,全系统、全寿命军民一体化保障模式逐渐成为主要的研究和发展方向[1]。

1 以预警机任务系统为例,当前单一的军内保障尚存在一些问题。

(1)当前的保障模式

当前预警机的售后服务工作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基地现场保障,由工业部门成立现场技术服务保障小组,总体单位组织各分系统技术人员常驻一线,为部队提供各项技术、使用、维护、维修保障工作,坚持经常性的与部队人员进行沟通交流,收集使用意见和建议,及时处理解决装备使用中出现的问题;二是任务伴随保障,在专项任务中,由总体单位组织相关单位派出专业技术保障人员,跟随部队在执行任务一线对任务电子系统实施现场技术保障工作,保障专项任务的顺利执行;三是远程技术支持保障,在每次专项任务保障中,通过建立现场与各研制单位的通信联络,保持24小时通信畅通,各单位领导带班负责,组织相关技术人员随时待命,有问题及时沟通决策,指导伴随保障组人员及时解决问题,对任务电子系统的使用、维护、排故等工作提供紧急人员、器材和技术支持。

(2)当前保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目前尚无渠道解决设备维修和改进升级等方面的费用

目前总体单位通过与军队有关部门签订“航材采购合同”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装备周转备件不足的问题,解决了各承研厂家在周转备件方面无经费支撑的重大难题。但是目前对于故障件维修、备件维护管理和装备改进升级的工作,一直以来总体单位组织各承研单位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尚没有明确的经费来源。

2)缺少用于远程支援的保障平台

远程支援技术是基于网络技术的一种先进的装备保障手段。在特殊情况下,后方的技术专家可通过远程支援保障平台得到现场的图像、声音和相关技术参数,使得技术专家可以快捷实时指导和协助现场保障人员分析研究问题,迅速、准确地完成保障任务,但目前尚缺少用于远程支援的保障平台。

3)任務保障方面缺乏协同机制,保障信息获取渠道封闭

预警机作为一个作战单元融入整个作战体系后,由于体系运行涉及多个平台,协调关系多,出现问题解决难度大,急需建立一个任务系统协同保障机制,解决任务前期规划设计不合理,任务执行后数据分析、协同排故协调困难等问题。基于这种情况,必须建立综合保障信息化平台,充分收集利用各种数据资源、使有用的信息及时得到汇总和分发,形成综合保障数据记录、处理和反馈机制。

4)需要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和评估机制

虽然信息化武器装备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确定和指导装备工程设计的各项总体指标却相对比较缺乏。早期主要使用平均故障间隔时间这个参数指标,后来随着维修性工程和可靠性工程的发展,陆续提出了平均修复时间指标、虚警率、故障检测率、故障隔离率指标、任务可靠度和基本可靠度指标。另外,需要明确各项技术参数指标内在关系,进一步完善参数的理论模型,对解决工程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有很大的影响。

2 大型复杂信息化装备军民一体化保障的必要性

大型复杂信息化装备一般都是软硬件高度复杂的系统,以预警机任务电子系统为例,既需要传统的硬件保障模式,又需要优化和改进软件保障模式。另外,预警机任务电子系统作为大型软件密集型装备,在使用过程中每年都要进行1-2次软件升级,同时由于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快,一般5年需进行较大的改进提升工作。为促进装备技术的不断发展,适应部队不断提升的作战需求,一方面应建立改进升级快速通道,开展预警机的改进和试验工作,另一方面应建立部队的软件维护队伍,以适应不断升级的软件维护工作。这就要求维修保障人员有很高的技术水平,部队在短时间内无法形成自身独立的维修保障队伍,需依托工业部门科研技术保障力量。近年来的实践证明,部队和工业部门联合维修保障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实施预警机任务电子系统军民一体化保障,可以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缓解制造与使用脱节、产品升级换代慢的矛盾,促进部队维修保障人员骨干力量成长。另外,以提高装备保障军事、经济效益为目的,在上级机关的牵头领导下,基层部队和工业部门共同参与,针对预警机任务电子系统的特殊性,建立一套更加快捷的检测诊断故障的保障机制,明确军方各级负责,保障内容,工业部门提供技术支援手段、方法以及航材备件供应,最终形成一个保障界面清晰、分工合理、责任明确的军民一体化保障体系。

3 军民一体化保障体系的建设目标

通过发展具有前瞻性的新技术,使得我们从过去的保障装备完好性为首要任务的维修式保障,转变到服务于未来战争的保障任务成功率为任务的保障方式上来,由研究装备向研究战争转变,同时由服务装备向服务战争转变,以保证作战为牵引,结合装备在科研、试验、训练等环节中积累的优势资源和技术成果,以保障任务成功率为最终目标,构建服务于实际作战的一体化保障体系。

通过在传统服务保障模式上进行的升级,以信息化为基础,智能化、高效化为发展方向,通过充分发挥不同用户、不同环节中信息的作用,丰富服务保障的内容,重点建设数据互享、网络互通、系统互补、管理互促。为推动科研、试验、训练与实战的一体联动,催生出“2+2>4”的效应,构建“战、训、试、研、保”一体的信息共享平台方式,实现信息统一、成果共享,确保保障任务成功率的最终目标。

(1)建设一体化保障数据中心

建设能够支撑全周期(研、试、训、战、保),全时域(和平、敏感、作战),全方位(系统、使用、保障、环境)的一体化保障数据中心。一体化保障数据中心汇总装备系统数据、保障信息、使用信息、研制信息和环境数据等,构建武器装备、应用信息和基础信息等主题数据库。

(2)建设分布式保障网络

建设能够支撑一体化数据需求,“研、试、训、战、保”五位一体的分布式网络。在工业部门科研网、外场专网、军队专用网、卫星链路和无线链路的基础上建立民用专线,使系统总体研发与集成环境数据、分系统研发环境数据、部队训练与使用环境数据、外场试验与保障环境数据等达到互联互通。

(3)建设售后服务信息系统

售后服务信息系统是以一体化数据中心为内核,分布式网络为基础,具备售后服务信息管理、远程数据传输、远程故障诊断、数据实时分析评估、故障预测及智能分析等主要功能的学习型信息系统。

(4)建设军民一体化协同保障机制

在军方经费的支持下,工业部门建立专业的保障队伍为军方提供保障服务。

按照军方为主体,军民合作的方式,充分挖掘和利用双方保障资源,调整、充实现有职能及任务,优化工作流程,打破部门界限、统筹规划的基本思想,科学谋划、顶层设计,精细管理、精确保障,对军地雙方的信息资源、技术资源与物资资源等进行优化重组,实现军地双方任务、资源、数据上的协同联动,在保证预警机装备完好率的前提下,提高预警机任务成功率,使装备真正保持战斗力。

4 结束语

我军装备保障发展需要全面推进信息化装备保障建设。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战争样式的变化牵引了保障样式的变革,走“军民一体化”保障之路是适应装备保障发展的必由之路,尤其大型复杂信息化装备,交付部队后是否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关系到信息化战争的胜负;同时,通过部队与装备的磨合和工业部门对部队需求的进一步认识,对信息化装备的改进、升级和发展也会起到极大的促进[2]。随着我军武器装备的快速发展,我们需要不断创新和探索新的装备保障理念,推动更加全面和高效的装备保障建设发展,不断适应装备建设需要,使先进的武器装备在我军建设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斌,徐康.探索信息化装备一体化保障发展之路.环境适应性和可靠性.

[2]贾秀权,李鑫,胡斌.大型复杂信息化装备军民一体化保障的研究.现代电子技术.20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