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林语堂幽默行文

2018-07-28 20:11马超
神州·下旬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幽默林语堂文学作品

摘要:林语堂先生在其作品中对于幽默的理解和表述都有其个性的文化特点,他也是对中西文学、文化的交流做出了有益的贡献,受到海外评论界的高度赞扬。林语堂的散文中对幽默得运用和探讨更是对中国文学文化的一个大的贡献。幽默用词的背后更是体现其冷静、智慧以及超越一般知识分子的对名利的淡薄。本文对林语堂散文中幽默的用词方式进行浅析,对林语堂先生幽默、灵性等个性鲜明的语言特点进行论述。

关键词:林语堂;文学作品;幽默

引言

林语堂先生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历史上最著名的文学家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集各种文化因素于一身,中西兼具,幽默风趣,闲适冷静的代表作家。林语堂先生创作面囊括小说、译文、传记、论著等,他一生的创作风格可以说用“自由”来说不为过。林语堂先生先后在美国、台湾、香港、大陆生活过,丰富的人生阅历使得林语堂的作品风格多样,见解独特。特别是林语堂先生幽默的行文风格和用词,其幽默的用词是一种审美范畴,也可以说是一种艺术性的技巧。本文将对林语堂散文行文中幽默的用词进行浅析,发觉其中的深意,为后续人创作提供一种借鉴思路。

一、林语堂幽默观的产生及文化背景

在西方古代历史中,最早的关于“幽默”的文字记载来自于公元八世纪之前。而在我国悠远的历史长河中,“幽默”一词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比如《诗经》中的幽默风格以及后续三国时期《西游记》等都体现了幽默的行文风格。其实在我国的《辞海》中对幽默的解释为:“幽默是带着笑意的讽喻,能给人以轻松快乐,给人心理上的某种平衡和满足[1]。”本质上对幽默的解释也是有种心理层面的暗指。林语堂先生曾经对“幽默”做出这样的解释:“我们日常中所说的幽默其实是Humor的音译,若必译其意,或可作风趣、谐趣、诙谐的风格,实多只是指一种作者或作品的风格[2]。”

上个世纪 30年代,林语堂先生打破了原有的行文形象,沉迷于构建幽默理论和幽默文学创作,其原因可以说是多方面的:

首先,长时间的社会的压迫,使得林语堂走上了创作文学中“幽默”的道路。当时国民党极力压迫先进知识分子,林语堂先生本身对于这种高压政策是恐惧的。他自己也不同于鲁迅那种硬笔头,敢拼命地人,他创办的《论语》刊物,真是其自由主义旗号的代表。也可以说,,在當时那个时代知识分子为了自保只能做出这种抉择。

其次,西方自由的文化对林语堂影响颇深。林语堂出身于牧师家庭,收到教会的教育,是他与西方的文化有着不解之缘。他很钟情西方的幽默观点。他认为幽默是包含理智的成分的,幽默带来的效果也是有深远的意义的。幽默是明事理的,能发人深省的。

最后,林语堂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其实他在施行自己幽默风格之前,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幽默的研究也是非常深入的。他认为《论语》是中国文学史上从百姓角度出发的唯一的幽默的文章[3]。林语堂认为中国的幽默发展其实源远流长,老子是中国幽默的始祖中国传统文化对林语堂的影响,他认为老子的幽默来源其超脱。

二、林语堂幽默行文阶段概述

对于林语堂幽默散文的了解,我们可以通过四个阶段来走入林语堂的“幽默”行文的世界。

(1)《语丝》时期(1923-1931)

1923 年,林语堂先生和他妻子一起回国,并与1924年成为《语丝》杂志的主要撰稿人。在这一时期,《祝土匪》、《打狗释疑》、《闲话与谣言》等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章中都体现出去把愤恨寄托于幽默,用各种影射的手法与反动派进行斗争。

(2)《论语》时期(1932-1936)

1926 年 5 月,林语堂先生到厦门大学任教授,而在1933年他得知自己也是要被暗杀的名单之一时,愤怒不已。从此,他把自己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创办《论语》、《人间世》、《宇宙风》三种小品文半月刊上了。这期间他创作了大量的幽默小品文,例如《大荒集》、《我的话》等。这期间的作品主要是对国民党的腐败、丑陋的抨击以及对其独裁、消极抗日的愤恨。

(3)美国生活时期(1936-1966)

1936年初,林语堂先生受夏威夷大学的邀请去该校执教,他考虑到国内当时的时间节点以及不利的环境,决定付夏威夷任教。林语堂先生在美国生活了足足三十年,他在初到美国时写了《海外通信》、《宇宙风》等,主要是向国人介绍美国的生活点滴、见闻。后期也编写了《生活的艺术》一书,该书在西方影响颇深,书中也用风趣、幽默的方式向西方人介绍中国的文明和生活,其中掺杂了林语堂先生独特的人生见解[4]。

(4)台港时期(1966-1976)

1966年6月,林语堂先生从美国移居到了台北。在台北生活的期间,他为《无所不谈》专栏编写短文,写了一百多部小品文。1967年,林语堂先生被聘为香港中文大学教授,也主持了汉英词典的编写。1974年,林语堂从美国移居台北。不仅如此,林语堂先生用英文撰写了封笔之作《八十自述》。《八十自述》中,林语堂用幽默的语调讲述了自己的一生,文中用“矛盾”来预示其自己的一生。这其中包括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的矛盾,自己一生只能有笔杆子来抒发自己的情绪,却也不能解决中国社会客观存在的种种问题。

结束语

林语堂先生一生的行文中,对于幽默的理解和造诣是十分深入的,也对中国的文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这一生“放荡不羁爱自由”,他冷静、睿智、超脱淡泊名利,与世无争,这些优良品质也是他行文中幽默的基础。林语堂是我国文化史上宝贵的人才,林语堂的幽默小品文理论和内容,放到今天也是很有研究和借鉴价值的,而且也对当代散文创作和发展是有益的。

参考文献:

[1]张涌,赵文山,宋辉跃.现代汉语辞海:辞海[M].中国书籍出版社,2003.

[2]林语堂.论幽默(随笔)[J].湖南文学,2009(12):6-10.

[3]刘道辉.论林语堂的幽默小品文[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3(2):62-68.

[4]陈煜斓.林语堂幽默观的历史审视[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1(3):53-58.

作者简介:马超(1997.11-)男 陕西西安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方向:中外文学。

猜你喜欢
幽默林语堂文学作品
林语堂的“半场演讲”
我们为什么要文学
林语堂更衣见老友
林语堂妙论“好丈夫”
文学作品与电影文学作品间的对比分析
Lin Yutang’s Aesthetic Orientation and his Translation Thematization
文学作品与数学
论马克?吐温短篇小说集《百万英镑》的创作艺术
试论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四要素”
美国导演昆汀电影的幽默元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