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7年消费金融行业的8个关键词

2018-07-28 11:50刘真
商情 2018年30期
关键词:小贷金融公司现金

刘真

【摘要】2017年,消费金融行业经历了难忘的一年。这一年,既是市场主体大增、业务规模大涨、运营渐入佳境的一年,又是市场竞争加剧、行业乱象频出、监管层层加码的一年。是蓝海还是红海?是春天还是寒冬?通过8个关键词,看一看这一年消费金融行业的冰火两重天。

【关键词】消费金融 现金贷 金融科技 监管

一、现金货

2017年,消费金融领域最火爆的词非现金贷莫属。它频频出现在新闻报道、朋友圈、微博、街边广告等地方。什么是现金贷?根据监管部门的定义,它是小额现金贷款业务的简称,具有无场景依托、无指定用途、无客户群体限定、无抵押等特征。

按照上述口径,现金贷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从最早的银行信用卡现金分期及招行闪电贷、工行融e借等互联网贷款服务,到微粒贷、蚂蚁借呗等互联网巨头提供的信用循环消费贷款产品,再到趣店、宜人贷等网络小贷公司或P2P公司发放的贷款,都可以被称为现金贷。近两年,放贷平台从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持牌机构,拓展到互联网巨头或专业网络小贷公司,也包括大量金融资质不全的创业公司。

相比银行及科技巨头们相对正规的产品,处于负面新闻和舆论漩涡中的“现金贷”,则指的是由部分网络小贷公司或未持牌的创业公司发放的“次级现金贷”。他们的产品门槛低(以蓝领、学生和打工者为主)、额度低(几百元到几千元)、期限短(少则几天,最长一般3个月以内)、利率畸高(普遍超过36%,极端者百分之几百)等特征,并时常伴随暴力催收、信息泄露等问题。眼下针对现金贷的整顿,瞄准的也正是这类现金贷。虽然从市场份额来看,这类业务占比明显低于银行系以及电商巨头们提供的产品,但是由于存在的巨大争议,最终造成了现金贷的妖魔化和整个行业的污名化。

二、盈利爆发

借助传统金融未能覆盖的庞大人群形成的市场,得益于95后金融需求的集体成熟和爆发,基于小额、分散、高频的借贷特征和互联网技术的便捷高效,2017年,消费金融领域的从业者,普遍展示出惊人的放款和盈利能力。

互联网巨头及专业网贷公司放贷规模与利润呈现几何倍数增长。2016年年末,腾讯“微粒贷”累放贷款约1987亿元,而到2017年一季度末,微粒贷累放额己突破3000亿元。同“微粒贷”体量相近的蚂蚁金服旗下现金贷产品“蚂蚁借呗”,2017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44.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幅高达193.5%。而网贷行业的“网红”趣店,上半年也实现了18.33亿元的营业收入和9.84亿元的净利润,并于10月成功登陆纽交所,首日股价暴涨43%,市值轻松突破100亿美元。

消费金融公司大部分实现盈利。借现金贷的东风,依靠日益成熟的业务模式,2017年消费金融公司整体业绩增长强劲。根据已披露的数据显示,最早获批的中银消费金融上半年营收为20亿元,同比增长126%,净利润6.4亿元,已经超过2016年全年。招联消费金融上半年营收22.97亿元,同比增长2602%,净利润5.41亿元,同比增长982%。此外,苏宁消费金融、华融消费金融等,在2017年均实现扭亏为盈。

三、牌照收紧

2017年,在整个金融业严监管大背景下,特别是消费金融行业正处在监管重拳出击的风暴之下,按照监管“做金融必须持牌”的要求,消费金融类牌照的发放变得从严、放缓。

自2010年银监会批准成立首批四家试点消费金融公司以来,经过7年的发展,我国消费金融公司数量仍然较少,目前只有22家获批开业。2017年消费金融公司的设立不如前几年活跃,相比2014年6家,2015年4家,2016年6家的批筹数量,2017年仅批筹1家。自2017年春节后至今,已有光大、华夏、江苏等10余家机构申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但银监会至今仍1家未批。

此外,含金量较消费金融牌照低的网络小贷牌照被停止发放。由于消费金融公司申请设立的门槛较高,诸多公司“退而求其次”申请也能在全国展业的网络小贷牌照。特别在趣店上市后,网络小贷牌照一度遭市场疯抢,转让价格被炒到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然而,11月21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办公室紧急下发《关于立即暂停批设网络小额贷款公司的通知》,暂定批设网络小贷牌照,并在全国范围进行风险排查,业务不合规的还将收回牌照。

四、金融科技

201了年,金融科技进入了大规模应用阶段。大数据、云计算、反欺诈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名词不再晦涩难懂,变得深入人心,科技与金融的结合超越了支付、运营层面,深入到了获客以及风控等核心领域,不仅改善了存量业务,更为金融机构带去增量业务,甚至形成新的商业模式。趣店、乐信、宜信等创业公司的快速发展,很好的诠释了金融科技的威力。

这一年,金融科技也动摇了零售信贷市场。短短一年时间,纯线上、无纸化、极简审批、秒速放款、随借随还、循环额度等,成为线上借贷业务的标配;在使用极少人工的情况下,零售业务日处理量就可达到数万笔乃至数十万笔以上;服务范圍和效率也实现了质的飞跃,并把复杂的金融服务过程变成了极简的消费体验。就像余额宝之于理财市场,这一次,现金贷凭借金融科技的力量,带来了一次业态大升级,正在悄悄颠覆零售信贷市场。

这一年,传统金融机构也更加重视“金融+科技”的威力。在这一波现金贷发展浪潮中,一直有些“高冷”的四大国有银行选择与BATJ结成利益共同体,从单一的业务合作升级到了全面战略合作。招商银行提出以“金融科技银行”来定位未来的发展目标,平安银行将“科技引领”提到12字方针的首要位置,这些都深度体现了传统金融机构拥抱金融科技的决心。

五、ABS(资产证券化)

2017年,消费金融旺盛的资金需求也促成了ABS大爆发。据统计,截至12月初,2017年以小额贷款为基础资产的企业ABS总计发行3417亿元,占2017年己发行企业ABS的49.2%,较2016年726亿元的发行量增长370.66%。

网络小贷公司是消费金融ABS市场上的主力。目前,虽然捷信、中银、湖北等消费金融公司均发行过ABS,但发行规模和次数远低于网络小贷公司。其中,蚂蚁金服旗下重庆市蚂蚁小微小额贷款公司和重庆市蚂蚁商诚小额贷款公司共发行 2493亿元,占2017年己发行小贷ABS规模的72.96%。在巨大的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京东金融、阳光证券化基金、百度金融、众安保险都自己搭建了ABS云平台。

解决资金来源是消费金融行业发展的关键,取得充足的低成本资金,可以满足监管要求,还能在行业竞争中占据较大优势,增加相应的放贷规模。相比大多具有银行背景的消费金融公司,网络小贷公司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杠杆倍数也较低(最高3倍,消费金融公司为10倍),将发放的贷款打包做成资产证券化产品,将这些产品在交易所销售,可提高杠杆水平,同时这种资金又列在表外,不受融资杠杆比例的限制,成为其快速做大规模、获取利润的利器。

六、行业乱象

消费金融业务的过快发展,也导致市场步入了野蛮生长期,负面事件层出不穷。年中有媒体统计了市面上50家比较知名的现金贷平台,年化平均利率是150%,最高可达600%。在巨大的利润面前,业内为数不少的公司秉承“高收益覆盖高风险”,将现金贷变成了高利贷。与此同时,由于将大部分精力和财力放在获客上,许多公司管理模式粗放,也催生了暴力催收、校园贷、裸条事件等热点事件。

另一方面,骗贷行为也从线下走向线上,并形成黑色产业链。在线下,骗贷大军往往以兼职、优惠活动等名义诱骗消费者申请贷款,或买通贷款公司内部人员合伙作案。在线上,他们己从小打小闹的羊毛党,升级为开发专业的黑客系统、批量伪造资料发起贷款申请的撸口子公司。每上线一个平台,便疯狂攻击一个;每攻陷一个,便可骗取成百上千万的贷款。很多平台面对异常猛增的申请量,不仅笑不出来,反而感到毛骨悚然。

乱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供给端来看,大量非持牌机构进场,消金市场参与主体鱼龙混杂,产品随意定价,风控水平良莠不齐;从需求端来看,现金贷目标群体具有低年龄、低收入、低学历、低财商等特点,面对市场上真真假假的信息和纷繁复杂的产品,对诱导借贷信息和利率模糊性宣传无法进行理性判断和选择;从监管端看,行业的过快发展导致出现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可避免地形成了阶段性的监管真空和滞后;从技术端看,大数据风控、自动审批等技术仍处于发展初期,并未十分成熟,成倍扩大业务规模的同时,也容易成倍放大风险。

七、监管元年

2017年,被消费金融业内称为是“史上最严监管年”。年内马上、湖北、北银、海尔等4家消费金融公司,分别因违反征信规定、违规开展ABS业务、违规开展贷款和同业业务、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原因被罚,总罚款金额近千万元。而重点针对网络小贷公司开展的现金贷整顿,范围之广、力度之大、频率之高,更是超出了业内的预料。

12月1日,互联网金融风险整治办,P2P网贷风险整治办联合下发了《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及一系列整顿措施,从纠偏网络小贷、规范持牌金融机构合作行为、打击取缔非持牌放贷机构等多个方向,针对“现金贷”哑务提出了整改要求。在贷款利率方面,划定了综合年化利率36%的红线,明确禁止砍头息;在控制杠杆方面,要求ABS融资必须纳入表内计算,银行不能投资现金贷为基础资产的ABS产品;在规范助贷方面,禁止银行亚金融机构和无牌照机构合作放贷,不得将授信审查、风险控制等核心业务外包,不得接受第三方兜底;在业务准入方面,网络小贷公司、P2P平台暂停发放无场景、用途的现金贷,不能从事校园贷和首付贷业务;在消费者保护方面,规定不得暴力催收,要求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公布了举报平台等。

自监管政策下发后,整个消金行业掀起了整改之风。原本体量排在第一梯队的多家现金贷平台或暂停放贷,或调整产品利率,掌众金服、趣店、玖富等平台综合费率均降至36%以下,支付宝规定合作商户年化费率不得超过24%;一些助贷机构则调整与消金平台的合作模式,不再触碰授信、风控等核心环节;一些杠杆率即将超标的持牌机构也紧锣密鼓的推进增资事宜,如蚂蚁金服旗下两家小貸公司将增资82亿元,将注册资本从38亿元大幅提升至120亿元以符合监管规定。

八、信联成立

2017年底,人行宣布已受理了百行征信有限公司(信联)的个人征信业务申请。公示显示,中国互金协会持股36%,芝麻信用、腾讯征信、前海征信等8家主要征信平台各持股8%。与其他大事件相比,信联成立的舆论热度要低得多,但对消金行业而言却是重大利好。

随着消金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个人征信系统不完善的问题日渐凸显。目前,中国提供个人征信服务的“正规军”,只有央行征信中心,且其数据多来自银行,对绝大部分消金目标客户并未覆盖。消金企业要想获得数据,只能接入各大征信机构,而各大征信机构各自为战、各自收费,不仅增加平台放贷成本,也会因“数据孤岛”问题形成“共债”隐患。2017年10月中旬,某第三方风控服务平台统计的上百家现金贷平台的数据显示,多头借贷数量在10家平台以上的借款人超过80%,说明消金行业借新还旧、多头借贷等问题十分严重

信联是金融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信联”的成立,通过接入8家征信机构,400多家网贷平台的“民间”数据,弥补了央行征信中心的空白,更可有效化解行业信息孤岛的困局,通过多维度的征信记录,提高行业风险防控水平,有效打击骗贷、多头借贷等乱象。同时,银行和民间的信贷信息将会被监管层全面掌握,有助于监管层实施更精准的政策调控,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让金融服务普惠更多的人群。

经历201了的跌宕起伏后,在市场和监管双重推动下,消费金融行业逐渐步入了理性、稳健发展的轨道。套利空间消失,不良经营行为和现象得到遏制,非持牌机构逐步退出,市场有序发展,行业也回归到服务实体、助力消费的初衷。展望2018年,预计业务严监管、资金去杠杆、平台去库存的大趋势不会变,消费金融从业机构只有在坚持持牌、合规经营的基础上,格守道德和风险底线,从获客能力、风险管理、客户服务能力等方面提升“内功”,才能保持持续健康的发展。

猜你喜欢
小贷金融公司现金
国内小贷公司融资现状和思考
被饭店套牢
被现金券套牢
我国消费金融公司法律制度的现状与缺陷
我国证券融资融券的实现路径研究
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的环境
我国金融公司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对策分析
“新规”将出台,小贷公司喜忧参半
小贷公司被新规戳中痛点:金融机构身份无望
南方现金通业绩领跑“宝宝”军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