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途径研究

2018-07-28 11:50林泉君
商情 2018年30期
关键词:创客空间现代学徒制工匠精神

林泉君

【摘要】“中国制造”亟需的大国工匠,人才培养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都需要蕴含工匠精神的教育。高职院校在特殊历史时期需要承担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责任,然而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的培育却并非按现有教育模式就能完成,需要结合高职院校的特色,探索多途径培育,真正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

【关键词】工匠精神 创客空间 现代学徒制

201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2016年3月10日,科技部部长万钢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表示,抓职业教育对培养人才的工匠精神十分重要。2016年3月17日,《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营造崇尚专业的社会氛围,大力弘扬新时期工匠精神。2016年3月21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文件指出,深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大力培养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中国制造”亟需的大国工匠,人才培养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都需要蕴含工匠精神的教育。因此,高职院校在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要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工匠精神”,需要在现有条件情况下,探索培养工匠精神的教育和教学模式。

一、创建创客空间

创客(maker)是新工匠精神的最典型代表。美国畅销书作家亚力克福奇在《工匠精神:缔造强大美国的重要力量》一书中,将喜欢捣鼓小器具、小发明的业余爱好者,DIY一族和发明家称为tin-kerer(中文版翻译为工匠),认为正是他们造就了美国奇迹。上世纪70年代,美国产生了著名的创客运动,一群爱动手的年轻人聚在一起拆装和修改电器或者其他小玩意儿,其中包括苹果公司的两位创始人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

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相对较晚,经费投入相对不均衡,然而工匠精神的培育却需要立足特殊的教育环境,创客空间是职业教育学生通过不断实践、尝试不同情景的教育环境,需要学校为创客空间提供充足的耗材、资源,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随意“玩耍”、“浪费”,熟练技能,探索实践的价值。学生在创客空间追求精益求精、不断探索的态度和精神,正是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的必备素质。因此,高职院校要腾出部分空间和经费,尝试创建创客空间,先让一部分学生参与进来,在未来经费充足的情况下,逐步推广开来,让更多学生成为创客。同时,在创客空间的初期,应先鼓励专业技能教师参与进来,与学生共同玩转创客空间。

二、利用“现代学徒制”.培育工匠精神

现代学徒制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学徒)的培养为核心,以课程为纽带,以学校、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指导为支撑的人才培养模式,它吸收了传统学徒制“边看、边干、边学”的现场学习优势和学校教育制度“系统、高效”的理论学习优势,力求解决学校职业教育专业与职业分离、理论与实践割裂、学习与就业脱节的现实困境,是传统学徒制度与学校教育制度的结合体,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不断深化的一种形式。现代学徒制一方面要求教师、师傅带的学生数量相对较少;另一方面要求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结合起来,但不能简单的看作是校企合作或者小班化教学。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高职院校都在尝试或者试验现代学徒制,一部分通过缩小教学规模,以教师带徒弟的形式实施,一部分直接由企业师傅带到企业实践,总的来说方式各有不同,以小班化为主。工匠精神的培育要求现代学徒制教学突出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由学校教师教学理论知识,由企业老师带领指导实践,传授技能。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教师或师傅可以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对每个学生的作业或者作品逐一严格检查和指导,学生也因此在原有作业或作品基础上不断完善,追求精益求精,工匠精神应运而生。现代学徒制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学生人数控制好,一般一位专业教师带领6-10位学生成立一个学习团队,配备1-2位企业师傅。学校内部应配备一位对该专业全面了解的指导教师,能对该专业学生的相关问题做比较全面的回答,并能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全面的课程学习提供帮助。企业师傅配备1-2名较为合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配备2名不同岗位的企业师傅。岗位不同的师傅,带给学生的是不同的思维和工作方式,他们在不同方面呈现工匠精神的意义,给学生不同方面的感受和体验。但限于企业师傅资源的有限性,不能仅从数量上要求,而忽视质量。相反,应当先精益求精,而后适当给学生提供更多岗位的机会,这样有利于企业师傅对学生产生较全面的指导,学生在不同师傅的指导下也更能领会工作岗位和技能的实践意义,感受并学习工匠精神。

第二,企业师傅要选择在该行业内有一定从业经历的人员,至少三年以上相关岗位工作经验,技能娴熟,能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企业师傅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至关重要,这是学生走上社会工作前的重要的实践学习机会。有熟练工作技能、经验丰富的师傅实际上是工匠精神活生生的典范,对学生起到很大的模范作用。如果企业师傅能有大型企业或者行业有影响力企业的从业经验,则对学生的培育更有指导意义。师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师傅,是道德精神的模范,也是工匠精神的实践者,高职院校要多从这几方面出发,挑选合适的企业师傅,做到事半功倍,深入有效地影响学生发展。

第三,要給学生一个固定的学习场所,如一个团队配备一个小办公室,能供他们平时的合作学习和问题探讨,教师能方便教学,并能固定时间与学生交流。一个小办公室或者学习室可以方便学生学习和交流,为教师指导学生提供方便。这个学习场所就像学生的仿真办公室,学生在入岗前提前感受工作的环境和氛围。同时,学习场所可以布置和融合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精髓,尤其是较大型的企业,企业文化是企业前辈奋斗和发展的沉淀,也是工匠精神孕育的温床。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引领企业长久生存发展,能培育高素质企业员工,也是企业员工心灵和生活的寄托。学校在引进企业文化时,要结合专业和岗位特点,注重硬件文化和软文化的创建,尽量让企业参与帮助建设,无缝对接企业文化,耳熟目染。对于学校来说,企业文化则是工匠精神培育的隐性课程。

第四,处理好与企业、企业师傅的关系。企业为学校提供师傅我们并不能单方面获得,企业是营利的组织,我们在合作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既不影响企业的运营,又要产生一定的学习效果。高职院校可以尝试为企业师傅发放津贴,津贴标准应参考企业员工和教师的发放标准,通过商讨制定。另外,在不影响学生学习的情况下,派遣学生为企业提供适量的义务或者半义务劳动,一方面要考虑企业岗位的需要,另一方面要考虑学生发展和个人感受。企业提供一定的岗位工作量,学校按实际情况分配学生;企业为学生提供适量的津贴,对学生来说有很大的鼓舞,他们在业余时间为自己获得报酬,又参与了企业工作的体验。企业、企业师傅、学校和学生之间存在着莫大的联系,他们是一个现代学徒制教学完整的整体,缺一不可,只有实现企业和学校、学生相互受益,才能真正办好现代学徒制教学。

三、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专业教学和专业实训

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大部分时间在接受学校教学,一般情况下,第一学期公共课较多,第二学期开始逐步增加专业课,第二年开始一般是以专业课教学和实训为主。因此,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离不开学校的教学与实训。专业课教师在实施理论教学的时候要充分分析高职学生的学情和学习特点,有针对性的设计教案、PPT、作业等。高职院校的生源一般是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和初中“3+2”五年一贯制等,这三类学生各有特点,他们原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決定了他们对新技能接受的快慢、效果能力,如普通高中毕业生一般对理论学习能力相对职业教育学生较强,但对技能实践和操作方面又相对有一定专业背景的中职学生较弱。因此,工匠精神的培育在把专业课教学作为重要阵地的同时,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多从学生角度思考教学,理清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教学内容与工匠精神培育的关系。

专业实训是学校专业课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专业实训对工匠精神培育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直接接触仿真的工作环境,理论和技能在仿真环境中不断练习、强化提升,一方面充分理解了理论和技能知识,一方面得到了实践锻炼,对技能掌握更加深刻。《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三年制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40%”。构建仿真工作环境,让学生进行专业实训,无疑是一种较好的培养手段。专业实训通常都是单门课程的实训,这类课程本身实践性较强,也非常方便进行实训设计,在课堂上就可以直接实训。近年来出现了另一种实训形式,就是将两门以上的课程(一般这类课程理论性较强,单独不方便进行实训设计)整合成课程群,通过某种主题和工具进行实训设计。这种实训的工作任务相对较复杂,需要较长时间,通常是利用一周的时间全天实训,一般称为专业实训周。与单门课程的卖训相比,实训周的工作仿真感更强。

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专亚教学和专业实训,还要做好这几方面工作:

第一,结合不同生源学生特点和专业特点,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人才培养计划是学生在校期间主要的学习体现,学校要培育工匠精神,需要在人才培养计划上多下工夫,尤其是专业课程,在制定的时候就要结合工匠精神培育的需要,将工匠精神融入到职业素养的培养当中,融入到实训课程当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结合社会岗位的具体情况,调查企业岗位对人才知识技能的要求,将这些要求融合到人才培养计划当中,做到人才培养计划与企业岗位无缝对接,发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不与社会脱节,工匠精神的培育真正促进企业和社会发展。

第二,教师教学所需的教案、作业在设计过程中思考融入工匠精神的培育。尤其是专业基础课教学,在学生日常学习中占有较高的比例,教师要从教学源头设计上充分考虑工匠精神培育的需要,并以此为重要依据,全面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教案设计可以采取专业集体备课的形式,由专业团队不同思维集合,尽量让企业师傅也参与进来,多接受企业师傅的意见建议。然后根据教案的设计相应制作教学课件和PPT等,以更好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同时,作业设计也要以工匠精神培育为依托,作业实际上是理论的强化练习。作业设计还要考虑学生以后的知识技能和认知水平,前后知识技能学习的衔接,以及作业本身是否具有仿真性等。作业形式设计要多样,既要考虑单独完成作业的需要,也要考虑团队合作的需要;既要设计探索发现的模式,又要设计实践运用的模式。

第三,实训、活动设计重在工匠精神培育。实训和活动关键在于设计,首先理念要到位,将工匠精神融入实训和活动的各个环节;其次在于仿真环境的设计,工匠精神的培育不能仅仅依靠理论教学,仿真环境的设计是理论教学强化的重要平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由抽象到表象,再到熟练操作的重要保障。另外,在设计时,要注意细分岗位和知识技能,做好岗位和知识技能的有效衔接。实训和活动是专业理论和技能实践的一个重要环节,以实训和活动为依托,不断强化知识技能的练习,在仿真环境中磨练意志和能力,培养和塑造介精益求精,注重细节,一丝不苟,耐心专注,专业敬业”的工匠精神。

四、小结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从规模化发展向社会化发展转变,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不仅要从传授知识技能的角度出发考虑,还要多从社会和企业发展的角度考虑,甚至从社会岗位所需要人才的特征反推高职教育人才的培养。总之,高职教育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

工匠精神的培育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国家未来几十年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在培育工匠精神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当前职业教育理念明确而未成体系的情况下,结合学校现有的情况,探索学校工匠精神培育的多种途径,并且构建一套相对较完善的工匠精神培育体系。高职院校只有在各个环节融入工匠精神培育的因素,才能真正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现代工业、制造业、服务亚的一线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梦,卿任寰.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培养:诉求、价值与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2016.

[2]郑刚,雷明田子.“互联网+”时代的新工匠精神与产品创新[J].清华管理评论,2016,(10).

[3]黄享苟.现代学徒制要以学校为主导[J].职业技术教育,2013,(24).

[4]王新宇.“中国制造”视域下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6,(2).

猜你喜欢
创客空间现代学徒制工匠精神
创客空间社区化发展模式初探
浅谈高职院校图书馆构建创客空间的可行性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关于推动我区创客发展的思考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