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提升汽车驾驶员预防事故的安全意识

2018-07-28 10:00吴松
世界家苑 2018年5期
关键词:汽车驾驶员安全意识

吴松

摘 要:随着当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私家车、企业车辆,数量在逐年提升,人们开始更多使用汽车出行。近年来,由于很多驾驶员学艺不精,造成交通故的可能性提高。城市里的拥堵、交通事故的压力逐年增大。因此驾驶者应对紧急事故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交通事故才能有效控制。

关键词:汽车驾驶员;预防事故;安全意识

一、引言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和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居民购买力的提高,我国车辆数量越来越多,这不仅给公共交通带来压力,也给交通安全埋下了更多隐患。交通事故频繁发生,已经成为当前最棘手的问题,交通管理部门、驾驶员等各方主体都应根据当前实际,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汽车驾驶员作为交通参与者,对道路安全应承担主要责任。加强对驾驶员的管理,提高汽车驾驶员预防事故的能力,是减少交通事故的关键。驾车过程中,驾驶者的身体、心理、技术素养都是可能造成交通安全事故的主要诱因。因此需要从预防方面入手,不断提升驾驶者的驾车水平,才能有效降低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

二、汽车驾驶员素质和安全驾驶的关联

驾驶员的素质与安全驾驶的关系:主要包括生理素质、心理素质、专业技能、职业素质等。受这些因素的影响,驾驶员会产生不同的驾驶行为,对道路交通安全带来不同程度的破坏。

(一)生理素质与安全驾驶的关系

驾驶员的生理素质是指驾驶员的体力、视力、听力等身體状况。其中,体力和疾病是影响安全驾驶的主要因素。体力是驾驶员具备驾驶能力的基本要求,如果驾驶员的体力支出已经超出安全驾驶的负荷,那么将会给交通安全带来隐患。由于体力透支会产生身体疲劳,进而影响驾驶员的反应能力和操作能力,对行车安全极为不利,所以我国相关法律明令禁止“疲劳驾驶”。疾病也是影响安全驾驶的重要因素,如果申请人患有各种妨碍安全驾驶的疾病,将不予申领驾驶证资格。

(二)心理素质与安全驾驶的关系

驾驶员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着行车安全,这些心理特征表现为情绪、注意力和驾驶动机。情绪分为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积极的情绪能够让人精神振奋,消极的情绪让人萎靡不振。只有保持健康的心理素质,才能确保驾驶员安全驾驶。注意力是驾驶员安全驾驶的关键,在驾驶过程中,驾驶员应合理分配注意力,避免因分散注意力造成交通事故。驾驶动机因人而异,但是驾驶员的动机应该以安全为主。

(三)专业技能与安全驾驶的关系

驾驶员的专业技能包括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基础知识主要有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安全驾驶常识、临危处置知识、机动车维护知识、急救常识等;操作技能包括综合控制机动车的能力、正确使用灯光等装置的能力、正确判断机动车空间位置的能力等。在交通事故中,很多驾驶员就是因为缺乏安全驾驶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导致事故频繁发生。

三、增强汽车驾驶员预防事故的措施

(一)要对信息进行准确判断和处理

在驾驶过程中,汽车驾驶员通过五官对道路交通等各种信息进行收集并经过分析后做出反应,进而进行各种操作,使汽车朝预定的方向行驶。如果控制的输出结果跟预期有偏差,那么此时驾驶员会根据车辆的运动情况和新的信息对误差作出纠正,通过操纵动作进一步调整车辆的行驶,从而使车辆正常安全行驶。若驾驶员受到外部干扰或内部因素导致信息判断错误,且当汽车控制失调导致目标误差不能消除,这时会使导致事故发生。综上所述,事故的本质是受到外界信息而产生错误反应而成的。所以,事故的发生不但有偶然性,还具有必然性。我们知道,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等情况是不能预测的,这些情况是偶然的。但是,通过分析我国历年来的交通事故,可发现,事故发生过程都是有内在原因的,如果能通过一定措施对这些原因消除,那么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事故发生的概率,这可以说是事故的“必然性”。当驾驶员遇到“雾天行车”“冰雪路面”等情况时,就必须通过对汽车行驶系统作出适当的调整后,作出正确的反应,从而避免事故实现安全行车。在事故中,也有属于外界的信息不真实或“没有”信息的情况下发生的,但是一般到紧要关头就难以挽回局面,这些事例往往成为驾驶员认为“事故难防”的理由。事实上,如果驾驶员平时能注意学习安全行车知识,行车中除注意危险对象的直接信息外,还要注意交通环境中的间接信息,并相应采取措施,仍可避免事故。

(二)尽量减少和避免信息的“丢失”

因为驾驶员接受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及时准确处理的能力非常有限,所以,如果外界的干扰越大,信息丢失的现象就会越来越严重。就驾驶员而言,驾驶员的个人问题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导致这些差异的原因有生理方面的因素,也有训练程度的因素,要保障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环境信息传递速率不高于驾驶员自身处理信息的能力,就要最大程度避免信息丢失。如果想避免信息丢失情况出现,就要从根本上提高驾驶员安全行驶的素质。

(三)驾驶员要努力学习

驾驶员有必要学习各种安全行驶的知识,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保障交通路面行驶安全。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除了要把握好车辆的特性,还要注意它的性能。由于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道路变化很大,加上现代汽车的各种特性、马力、车速等都有较大的提高。所以,有必要在行驶过程中把握好汽车的稳定性和惯力性,经常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开车前,要检查好车的各个部位是否完好,经常注意保养。要不断地学习汽车保养的知识和增强安全行车的意识。同时,作为一名驾驶员,要懂得一些交通安全心理学的知识。要保持心理健康,全面认识事故的本质。同时,对事故发生后的偶然性和必然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四)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

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树立安全意识是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前提,各级政府、社会组织以及驾驶员都要积极参与交通安全宣传工作。首先,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都应定期对员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新闻媒体应承担宣传道路交通安全的义务,为市民提供安全常识教育。政府部门应重视道路安全教育工作,实现全民共同学习交通安全知识的新局面。其次,开展对汽车驾驶员的安全再教育活动。出于便民利民的考虑,公安部取消了驾驶执照年审的工作。这一举措虽然减轻了驾驶员的经济负担,但是对部分驾驶员的教育培训则难以实施。针对这一情况,必须加强对驾驶员的安全再教育。例如,对客车驾驶员和校车驾驶员要加强超员、超载、疲劳驾驶的教育;对企事业单位和私家车驾驶员要加强遵守交通规则、严禁酒驾的教育等。通过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和驾驶员安全再教育,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结语

我们需要对汽车驾驶所遇紧急事态的动态变化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也就是说交通紧急事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在汽车安全驾驶遇紧急事态时,没有一成不变的具体处置方法可以模仿,往往只能从历史处置方法中得到一些规律。保证交通安全,促进社会和谐,是每一个驾驶员的责任。驾驶员必须从提高自身素质入手,保持健康的心理,牢固掌握交通安全知识和操作技术,以文明行车为荣,不断提高预防交通事故的能力,为创建和谐的社会环境、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性做出贡献。

(作者单位:贵州省黔东南州烟草专卖局公司)

猜你喜欢
汽车驾驶员安全意识
浅谈如何提高汽车驾驶员预防事故的能力
浅谈汽车驾驶员心理素质与安全行车
新时期汽车驾驶员的基本素养及培养对策
如何提高技校生在钳工实习中的安全意识
分析飞行教学中的作风建设及其安全意识
在电类实践操作课程中对士官学员安全及规范操作意识的培养
为幼儿营造安全的港湾
航母舰员安全意识养成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