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画艺术发展研究

2018-07-28 10:00花睿英
世界家苑 2018年5期
关键词:动画电影动画片动画

花睿英

动画究竟是什么?动画的英文有很多表述,如animation、cartoon、animated cartoon、cameracature。其中比较常见的是“Animation”一词,其中的“anima”,意为“灵魂”,而动词animate则意为“赋予生命”,赋予无生命物体某种意义,使其“活起来”。所以动画可以定义为使用绘画的手法,创造生命运动的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动画不断演变丰富,数字动画、网络动画、全息动画等各种动画形式不断出现,其定义也不断发生变化,而如果给动画妄下定义,可能会阻碍我们的创作,使“动画”失去其原有包容性和开放性。

“目前国际动画电影协会将动画定义为:‘除了真人实景拍摄方法以外,籍由各种技术操控来创造动态影像。”【1】很多人认为,动画中的拍摄对象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其对象多是创作者绘制出来的,或者是通过电脑生成出来的凭空创造出来的物体。在中国,动画的传统称谓比较繁多,比如“动画片”、“木偶片”、“剪纸片”、“美术片”,其中比较常用的是“美术片”,随着社会发展,欧美和日本等动画的大规模引入,又有了“卡通片”、“漫画片”、“动漫”等的叫法。时至今日,动画已经称为一门相对独立的艺术,利用多种创作形式和技术,不断满足观者的审美需求。

事物的发展,尤其是艺术创作都能反映出某一时期的社会起伏变化、人们生活、大众审美等,中国动画也不例外,所以,我们对中国动画艺术的探讨,不仅仅要从其创作类型、技术、审美情趣等进行研究,还要将其和时代背景相联,寻找其中的关系。

根据中国动画的发展,我们可以把中国动画艺术分为六个时期:

一、萌芽期

动画电影自20世纪20年代传入中国,便赢得中国观众的喜爱,国产动画也应运而生,萌芽期的中国动画艺术比较简陋,制作技术不成熟,因当时社会动荡,加上外来艺术文化的引入,这一时期的中国动画在融入外来文化元素的同时,顺应时势需要,先后出现娱乐性动画、抗战动画和战后动画,如以娱乐为主的动画电影《大闹天宫》、《纸人捣乱记》等,以宣传抗日救国的动画电影《国人速醒》、《精诚团结》等,当时对动画电影具有浓厚兴趣的万氏兄弟等人,结合走马灯、皮影戏等中国传统艺术,加入音效和有声对白,在不断丰富其故事情节的同时,开创了木偶动画片这一新的形式,20世纪40年代之后,我国第一部长篇动画《铁扇公主》拍摄完成,此片一出便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被称为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片,标志着中国动画初步成型。

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中国动画主要定位是儿童。因外来文化影响,其人物形象主要借鉴国外动画,但因创作人员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其创作出来的动画作品并没有完全被西化,他们融合了中国传统的艺术文化,创作出了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动画作品。

二、黄金时期

随着新中国的建立,中国动画创作不再如萌芽期那般艰难,其创作环境逐渐稳定下来,迎来了第一个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动画作品层出不穷,精品之作迭出,出现了例如《三毛流浪记》、《渔童》、《牧笛》、《没头脑和不高兴》等结合时代政治和民主风格的动画影片。

从动画作品的艺术形式上来看,除原有的动画片和木偶片得到继续发展之外,中国的动画创作者还增加了水墨动画片、剪纸片和折纸片三种。这一时期我国共创作了动画电影105部,其中动画片40部、木偶片37部、剪纸片16部、折纸片3部、木偶纪录片9部,1960年,《小蝌蚪找妈妈》拍摄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一部水墨动画片,水墨动画也被称为是中国艺术的瑰宝。

从动画作品的艺术特性和审美趣味上来看,这一时期的中国动画逐渐摆脱西方色彩,创作者吸取传统艺术文化,开始了民主化的发展,响应当时毛主席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体现民族特征的同时,创作了《孔雀公主》、《大闹天宫》等多部具有文化底蕴和审美趣味的作品,中国动画艺术逐渐成熟。

三、低迷期

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期间,中国动画影片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和斗争气息,中国动画的产量也寥寥无几,进入了低迷期,但是,“文革”时期也并非没有佳作,比如动画片《小号手》,其画面细腻丰富,采用写实的手法,造型丰富,具有时代特色和一定的表现力,该片还在1974年获得了南斯拉夫第二届赛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一等奖。

这一时期的动画作品,出现了高度写实的艺术风格,其题材多为斗争性现实主义题材,限制了中国动画的发展。

四、复苏期

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中国的社会环境逐渐宽松,大量的外国动画进入中国,对中国观众的审美情趣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中国动画创作跟随着大众审美变化,开始了新的尝试,创作者越来越重视动画的艺术审美,神话、民间传说、童话等题材的影片重新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面。

五、开始转型

因为“文革”时期的发展断条,中国动画与世界总体水平差距甚大,随着数字化产业的发展,大量国外动画引入中国,国产动画受到巨大压力,中国动画创作迎来巨大挑战,开始了拍摄系列故事和对外合作的创作道路,1984年,系列动画片《三毛流浪记》、《黑猫警长》、《金猴降妖》开始拍摄,结合美、日等外国影片题材等特点,打破了原有的单一的艺术形式,成为了70后,80后們的童年回忆。

这一时期的中国动画开始具有市场意识,电视系列动画出现并发展,开始对外合作的交流创作模式,因为这一时期的动画产业发展不成熟,导致国产动画西化严重,“中国动画学派”黯然失色,甚至至今仍未能全部摆脱这样的局面。

六、面临机遇和挑战

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中国动画质量明显改善,艺术形式也得到了发展,出现了3D动画、定格动画、戏曲动画等,创作者们开始意识到民族特色的重要性,在扩大动画受众群里的同时,融进传统艺术文化,打造中国动画品牌,创作了许多高水准作品,例如动画电影《宝莲灯》,采用电影的语法规则,故事结构严谨,民主艺术风格突出,获得第十九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奖、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美术片奖等多项大奖。

这一时期的中国动画作品虽然还未达到曾经“中国动画学派”的辉煌,但是中国动画创作者仍旧不断尝试和摸索,势头正往上发展,逐渐和国际接轨,其民族意识也开始觉醒。

但是中国动画在艺术表现力、技术开发、创新性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创作者加大开发,结合大众审美需求,在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的同时,保持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开阔思维,尽情表达自己的艺术观点,融合古今中西,在新时代,抓举机遇,迎接挑战。

参考文献

[1]中国动画艺术研究.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11

(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

猜你喜欢
动画电影动画片动画
动画电影
揭秘油画动画 逐帧堆砌的精致艺术
有修养,不任性
动画电影中文学成人化错位与劣化趋势解析
爱看动画片的爸爸
萌萌的斗牛犬
动画迷,变身
我想拍一部动画电影
动画总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