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营”到“开播”:军营开放的进阶

2018-07-30 09:38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员
军营文化天地 2018年4期
关键词:开放日军营军队

文/金 苗(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员)

《红海行动》燃爆2018年春节电影院线,在银幕上血染沙场、奋力搏斗的蛟龙突击队热度正浓,东部战区王杰部队又紧接着霸屏元宵节手机屏幕。由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主办的“战鼓阵阵”活动,邀约央视网、斗鱼、花椒三家媒体和直播平台同步深入这支部队,实时直播士兵训练的真实场景,无特效、无剪辑地展示中国军人“能打仗、打胜仗”的强军战斗力。其中,斗鱼直播间累计收看人次超过2300万,弹幕量达到2542.29万条,三家直播观看量总计超过4300万,弹幕互动240万余条。线上参与规模如此之大,令我这个事后方知的军事传播观潮者陡生一种“虽未能至,心向往之”的遗憾,不由生出感慨:从“开营”到“开播”,今天的网络直播就是社交媒体时代的特色“军营开放日”。

军营开放日,最初源于美军的发明,英文为“Open House”。维基百科对这个词组的定义是:“原本限制进入的机构、社区或处所借节日庆典等时机面向公众开放的特定时段。”通俗而言,就是把家门敞开,把外人请进来。需要一个特定的日子向外人“开放”的地方,言下之意平时必为“封闭”之地。

早在1951年初,驻德美军就曾发起过“开放日”,让前来参观的德国人目睹他们的新邻居如何工作、生活和娱乐,既可以消除彼此之间的一些隔阂和误解,又能够展示美国的强大。当时被寄予沟通奇效的“开放日”还仅限于一次军营联欢,一次宿舍体验,或一次武器远距观摩。

战后有1500万美国人来到德国,人数最多的群体是驻德部队官兵。1952年,美驻欧陆军新闻处提交的报告显示出对德持续反美主义的担忧。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美占领当局采取了一系列缓和紧张关系的措施,希望驻德士兵能够善待营地周边邻居,树立美军“好邻居”的形象。很快,“开放日”变得相当普遍。1955年建军节那天,约1万西德人参观了凯撒斯劳滕基地设施,仅前往拉姆施泰因基地的参观者就高达2万人。他们向来宾介绍美国传统的方形舞以及乡村音乐和西部音乐,组织棒球和足球比赛,晚间燃放烟火。德国人往往玩得比较尽兴,孩子们特别喜欢美方提供的各种食物。

作为一名美军公共关系传播学者,我从2002年开始研究军营开放日,深知美军从这种与公众交往的常规动作中受益匪浅:从军训到航展,主题各显其能;从参观到参与,氛围宾至如归。驻扎海外,从西德到伊战,跨文化传播是军营开放日首当其冲的考量,回归至本土,从教育到商业,军队组织价值的多层体现又在不断被挖掘。当年就有一个愿望,通过自己的研究,唤起中国军队对这一组织对外传播样式的价值挖掘。因为,“军营开放日”作为典型的由军队策划发起的公共事件,主题指向性明确,时间规定性严格,往往具有极强的现场感和时效性,可以在润物细无声地达到形象传播、价值传播和意识传播的效果,激活全民国防教育的同时,增进军民关注的融洽。

事实上,从2009年成都军区空军举行首次“军营开放日”活动,至驻港部队军营开放日成为港人年年企盼的惯例,到“辽宁”号航母开放日的创新之举,再到军营开放成为武汉这座“国防教育之城”的主打名片,直至2017年9月30日,中央军委批准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营开放办法》正式施行,以及眼前这场别开生面的网络直播,把“市民”扩容至“网民”,将“现实”融合于“虚拟”,从“开营”升级至“开播”,无不展示着中国军队军营开放意识的快速成熟和军营开放智慧的与时俱进,在世界军队的军营开放史上拥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猜你喜欢
开放日军营军队
包围童话镇的“军队”
长航南京:开展“萌娃进警营”消防开放日活动
代表团开放日
家长开放日
美要派上万军队阻止“大篷车”
军营游
四位军队党代表直面敏感话题
在军营下棋的岁月(一)
军营里的“大餐”
爱迪校园开放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