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工程现场检测初探

2018-07-30 08:33
山西建筑 2018年18期
关键词:墙柱水层挡土墙

张 建 虎

(山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1)

1 工程概况

某楼于2012年11月开工建设,2015年11月竣工,为地下2层地上17层框筒结构建筑,裙房3层,平面布置呈矩形。

2017年8月中旬,该楼业主发现地下2层回填土中存在积水现象,(1/5)/K~M轴及6/J~K轴间混凝土墙、柱存在内鼓现象,为全面了解该楼地下2层回填土产生积水的原因以及积水、混凝土墙、柱内鼓对房屋主体结构的影响,建设方委托我院对该楼地下2层回填土积水及(1/5)/K~M轴及6/J~K轴间混凝土墙、柱内鼓状况进行检测,并有针对地提出处理建议。现将检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探讨如下。

2 检测方法

在核查原设计图纸、施工技术资料的基础上,并对外墙、防水板内外观质量进行检查,(1/5)/K~M轴及6/J~K轴间混凝土墙、柱变形进行观测,对(1/5)/K~M轴间挡土墙、柱混凝土抗压强度及钢筋保护层厚度进行检测。

1)内外观质量检查。

对该楼外墙、基础梁、板内外观质量进行检查,详细记录存在裂缝的位置、发展方向及宽度等。

2)外墙、防水板渗水检测。

检测前需将滤水层回填部分全部清除,滤水层宽度约1.5 m,混凝土表面平整、干净,观察外墙是否存在渗水现象。将靠近滤水层的0.5 m范围内的回填土清除,挖至防水板,防止回填土中析出的水流入滤水层内造成误判。

在地下2层房心回填区域、降水井、明沟处开挖3处,检查回填土的含水量,开挖范围8.0 m×8.0 m。

3)墙、柱变形观测。

待滤水层回填部分全部清除后,支设脚手架,对挡土墙变形进行观测。挡土墙变形观测点布置在挡土墙顶部、底部及挡土墙最大变形处,每面挡土墙安装5块百分表,梅花形布置,距离顶部、底部各1.0 m,框架柱上、中、下安装3块百分表,距离顶部、底部各1.0 m,连续观测13 d,每天记录变形量,通过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判断挡土墙是否出现变形或变形的发展趋势。

4)墙、柱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

由于该挡土墙为抗渗混凝土,钻芯检测会损坏混凝土抗渗性能,故对该挡土墙、柱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采用回弹法作为参考,依据JGJ/T 294—2013高强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规程。

3 现场调查与检测

现场完成该楼地下2层(1/5)/K~M轴、6/G~K轴挡土墙内外观质量检查、挡土墙及防水板渗水检测、墙柱变形观测、墙柱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等工作。

3.1 建筑结构情况

该楼为地下2层地上17层建筑,主楼部分为框筒结构,裙楼部分为框架结构,裙房3层。平面布置呈矩形,总建筑面积41 783.74 m2;室内外高差0.3 m,建筑总高65.7 m。

该楼基础形式为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承台及防水板混凝土强度等级C35P8,地下室外墙混凝土强度等级C50P8,-2层~5层主楼墙柱混凝土强度等级C50、裙楼墙柱混凝土强度等级C40,6层~9层墙柱混凝土强度等级C45,10层~13层混凝土强度等级C40,14层~17层混凝土强度等级C35,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该楼地库地下2层层高5.5 m,地下1层层高5.0 m,挡土墙厚400 mm,地下2层(1/5)/K~M轴、6/G~K轴挡土墙双层双向配筋,外侧竖向钢筋20@100,水平钢筋16@200,内侧竖向钢筋20@200,水平钢筋16@200,拉结筋φ6@300。

3.2 内外观质量情况

现场对该楼地下2层(1/5)/K~M轴、6/G~K轴挡土墙及滤水层内外观质量进行检查,发现该楼存在如下问题:

1)(1/5)/K~M轴及6/J~K轴间墙柱存在向内侧弓鼓、变形现象,(1/5)/L轴柱向内侧弓鼓65 mm,(1/5)/L~M轴墙向内侧弓鼓80 mm;

2)凿除(1/5)/K~M轴墙体抹灰后发现,剪力墙存在数道水平或竖向裂缝,裂缝曾经过注浆处理;

3)挖出滤水层石子及房心回填土后发现,石子及回填土中含水率已达到饱和状态,有水析出;

4)集水坑盖板及周边地面存在溢水干燥后留下的印记。

3.3 外墙、防水板渗水检测

现场挖除滤水层中石子并选取7~8/K~L轴及4~6/(1/A)~(1/B)轴2处房心回填区域开挖检测,外墙、防水板开挖初期及析出水分经过数天蒸发后的对比。

3.4 墙、柱变形观测

待滤水层回填部分全部清除后,支设脚手架,对(1/5)/K~M轴及6/J~K轴间挡土墙、柱变形进行观测,共观测13 d。

3.5 混凝土强度检测

由于该楼(1/5)/K~M轴间墙柱自然养护龄期已超900 d,对其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应采用钻芯法,但考虑到该部分墙柱为挡土墙,钻芯后不利于其抗渗性能,降低抗渗效果,故经与甲方协商后对该部分墙柱混凝土抗压强度仅采用回弹法作为参照。

对该楼(1/5)/K~M轴间墙柱随机布置10个测区。具体计算和评定方法按JGJ/T 294—2013高强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规程。具体检测结果见表1。

表1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表

根据抽样检测结果,该楼(1/5)/K~M轴墙柱现龄期混凝土抗压强度推定值为57.2 MPa(仅为后期结果提供参考,不作为评定依据)。

4 综合分析与评价

该楼主楼部分为框筒结构,裙楼部分为框架结构,基础形式为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该楼地下2层(1/5)/K~M轴及6/J~K轴间挡土墙位于地库西北角,裙楼外侧。现场检测结果显示,出现弓鼓的剪力墙四周存在数道水平及竖向裂缝,且已进行注胶封闭处理,无法对其进行深宽测量。

经检查相关施工资料,材料检测报告显示,该楼地下2层(1/5)/K~M轴间挡土墙、柱混凝土抗压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对该楼地下2层(1/5)/K~M轴及6/J~K轴间挡土墙、柱变形观测采用百分表,百分表为精密仪器,脚手架搭设完成后,由于受脚手架重量及周围施工机械、周边车库车辆移动等因素的影响,观测刚开始的3 d~5 d,百分表数值变化较明显,最大变化幅度0.01 mm~1.02 mm之间,在此期间挡土墙未产生新裂缝,可判定为该数据为异常数据,该异常数据可能是由于脚手架移动造成,故应将该异常数据剔除。在之后的观测期内,所有数值变化基本平稳,最大波动幅度0.03 mm,可判定为该挡土墙未发生变形。

该楼地下2层(1/5)/K~M轴间挡土墙四周曾出现裂缝,按照施工图显示挡土墙配筋截面,对该挡土墙配筋及裂缝进行了验算,验算结果显示满足规范要求。

现场挖出滤水层中石子并选取7~8/K~L轴及4~6/(1/A)~(1/B)轴2处房心回填土开挖后发现,石子及回填土中含水率已达到饱和状态,且有水析出,阻断周围水源,经过数天蒸发,待析出的水分彻底蒸发完全后,未发现外墙、防水板存在渗漏现象。M/5~6轴处集水坑盖板及周边地面存在溢水干燥后留下的印记,说明曾经有水从集水坑中溢出。

该楼地下2层(1/5)/K~M轴及6/J~K轴间挡土墙、柱出现弓鼓,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因板四周有裂缝,而中心没有裂缝,墙体中间柱立面未见裂缝,且因裂缝已作封闭处理,无法测量其深宽,故分析其裂缝可能为混凝土收缩裂缝或混凝土浇筑前期跑模或模板扰动所致。2)墙体中心鼓出80 mm,从保护层厚度检测结果分析,墙体中心钢筋有位移,分析其原因为混凝土浇筑后,因模板侧向支撑点不够,跑模所致。3)现阶段经墙柱变形观测发现,在静力状态下其墙柱未见明显变形,未发现新增裂缝。故判断墙柱现阶段处于稳定状态。

5 结语

该楼滤水层、回填土中的积水是由于集水坑中积水满后,排水不畅导致积水外溢造成的。该楼地下2层(1/5)/K~M轴及6/J~K轴间挡土墙、柱出现弓鼓主要原因为跑模,虽目前墙柱处于稳定状态,但因其造成剪力墙及框柱侧向位移,改变了其受力状态。

总之,通过上述检测案例可知,前期施工中一些常见缺陷会对结构体系造成严重危害,因此一定要严格保证各项施工措施到位,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猜你喜欢
墙柱水层挡土墙
长江口邻近水域仔稚鱼分层群聚特征分析
墙柱混凝土质量缺陷的处理方案探讨
浅谈选厂常见挡土墙设计
水稻水层管理田间试验总结
探讨墙柱混凝土质量缺陷的处理方案
二级悬臂式挡土墙的力学分析
地震作用下加筋挡土墙稳定性分析
建渣土工袋挡土墙室内模型试验
墙柱面贴釉面砖方法探讨
火山岩气藏气水层测井识别图版的建立及应用——以吉林长岭1号气田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