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急着挤“创新泡沫”

2018-07-30 04:33项立刚
环球时报 2018-07-30
关键词:初创泡沫智能家居

项立刚

近日,有外媒报道称,中国一些智能产品创新是样子货,上菜机器人、跳舞机器人其实没有大用处,火灾巡检机器人甚至是安全隐患,一些地方和企业热衷炫耀那些招摇、荒唐的产品。这些说的是不是实情呢?我看说的都是实情,而且情况比这些还要严重。

在科技的发展过程中,一些企业和政府喜欢追热点,机器人、人工智能、区块链……什么热追什么,只要能曝光,就往上面靠。一些地方政府支持高科技发展,但对技术方向没有研究,只要看媒体炒,就跟着上,然后给予各项政策支持。甚至一些政府持这样的观点:反正我们也不多投,失败了就算做一个试验,交点学费。在这种思路的鼓励下,2017年,中国的初创企业拿到了全球人工智能投资的近一半,全世界机器人的投资30%以上来自中国企业。而随着贸易战的到来,中国芯片企业的估值至少翻了一番。

但泡沫是不能长久的。4年前中国出现了智能穿戴热,2000家企业入场做智能手环、手表、血压仪等产品。经过4年的发展,今天回头看这些初创企业还生存的不超过1/3,而且这不多的生存者很多也转向了其他领域。

笔者认为,今天在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项目上的投资,相当一部分要交学费。大量的貌似创新,实质上是“伪创新”,创新点是臆想出来的毫无意义的需求。用户真正使用时会发现,这些创新不仅没用,而且还会造成很大麻烦,甚至浪费。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今天智能产品的创新,就是存在很大的泡沫。

面对这种情况,可能很多人会反思,要通过各种手段挤出泡沫,或是不让泡沫发生,也有人会觉得这些创新的努力是无价值的。我却不这么看。作为一个创业者,我相信一定程度上,貌似无意义的创新也是探索之路上的重要一环,泡沫可能是一杯好咖啡的伴生物。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汽车就是一个没有多大价值的玩具,还会经常在路上抛锚;而第一代飞机只能飞行几十米;最早的电脑做不了多少有意义的工作。笔者所在的智能家居行业,十多年来绝大部分应用应该说就是“伪应用”,比如用手机遥控的窗帘、灯光,看起来很酷,但是并无多少实用价值。但正是经过这十多年的积累,随着产业链的成熟、通信能力与人工智能的发展,今天的室内环境监测已经可以做到涵盖温湿度、PM2.5、甲醛、二氧化碳等多项指标,这些指标通过智能模型和空气净化器、新风机、加湿器联系起来,形成全智能空气品质保障体系。相信这样的智能家居会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接受、欢迎。

成功的产品往往建立在大量的失败甚至是“伪应用”的基础上,指责其是样子货,不如看它能否在发展过程中,找到问题所在,不断调整自己,做出真正能为消费者接受的产品。“伪应用”会渐渐被市场淘汰,踏实做产品的企业,虽一时不太受关注,但它们一定会存在。所以,一个产业特别热,需要冷静看待;一个产业有点问题,也不必认为整个产业都是问题。▲

(作者是信息消费联盟理事长)

猜你喜欢
初创泡沫智能家居
废弃的泡沫盒
“初创”杯喜剧大赛
智能家居行业仍无“独角兽”
智能家居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初创企业的估值与融资问题
有趣的泡沫小实验
智能家居 走向星辰大海
泡沫轴使用有门道
京沪初创企业领跑亚洲
智能家居未来感初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