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微信群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2018-07-30 11:43张世明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8年6期
关键词:微信群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张世明

[摘 要] 利用微信群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部分高校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式。本文描述了微信群的特征,分析了微信群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影响和负面冲击,并就如何利用微信群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五点建议。

[关键词] 微信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8) 06-0054-03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微信作为新兴技术在大学校园里被广泛应用。据《大学生网络与新媒体教育情况调查》显示,在诸多类别的新媒体平台中,95.29% 的被调查者使用过微信,排位第一。而在高校师生群体中,借助微信建立微信群进行互动的社交方式已经非常普遍。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6 年 12 月 7 日至 8 日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部分高校已经开始利用微信群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试点。因此,有必要就微信群的特征、微信群对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微信群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研究。

一 微信群的特征

(一) 信息传播的及时性和便捷性

在微信群里,微信群成员可以在第一时间及时发布突发事件、社会热点以及自身关切问题,微信群受众成员也能及时、快速地做出回应和反馈。并且,在网络畅通的前提下,群成员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微信群里发布信息、发表意见并与其他群成员互动,与传统交流方式相比,更加便捷。

(二)信息沟通的交互性

在微信群里,群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呈现出多维度的交流特征,即单向传播,双向互动,网格状交流。相对于传统的交流方式,交互性特征更强,从而更有利于促进微信群成员之间的沟通效率。

(三)信息传播方式的多样化

与电话或者短信相比较而言,微信群信息的传播不仅能以文字、图片的方式发布,还可以以语音、视频等方式进行,还允许发布个性化的“表情包”,從而增强了信息传播的娱乐性和趣味性,也为信息的沟通和交流添加了感情色彩。

(四) 信息资源的开放性、共享性

在微信群发布的信息具有开放性特征,对于任一群成员在群里发布的信息,其他成员都可以看到、听到,不具有隐私性;每个群成员都可以发表意见、收藏信息,或跨群转发,信息具有共享性,不具有排他性。

(五) 信息传播内容的广泛性和碎片化

微信群群成员通过多种渠道获得海量消息,并在微信群里进行交流,使得微信群传播和讨论的内容复杂,范围广泛。另外由于讨论话题转换的快速性,又使得信息传播不系统,具有碎片化的特征。

微信群所具有的上述特征,让微信群群聊成为大学生“广为青睐”的一种互动交流方式。

二 微信群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微信群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1 利用微信群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

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利用课堂、专题讲座、报告会和会议等形式进行,而微信群作为群聊平台可以将教育主体和客体方便地联系起来,将微信群作为平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有效补充,从而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

2 利用微信群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受到具体时空条件的限制,时效性不强。而微信群具有信息传播的即时性和交流便捷性特征,思政教育者可以不受具体时空条件的约束,将思政教育内容,比如党和国家的重大会议精神、充满正能量的热点话题等,在第一时间通过学生微信群传递出去,并通过跨群转发,进行发散式传播,更高效地进行上情下达。

3 利用微信群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面对面”式的思想灌输,师生之间地位的不平等性比较明显。而在微信群场域,群成员进行“背对脸”式的交互交流,思政教育者和学生双向互动,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因为相互影响,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教育者“权威”和“高高在上”的印象, 这对于拉近师生关系,缓解学生心理压力和心理防范,提升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使得师生间能像朋友一样进行平等沟通,坦诚交流,这样就能提升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亲和力。

4 利用微信群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微信群信息资源的开放性和共享性,使得微信群能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的内容。思政教育者可以利用微信群多样化的传播方式图文并茂地把丰富的思政教育内容发布给学生,把枯燥的理论学习变成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克服理论学习的僵化状态。思政教育者可以使用轻松活泼的网络语言与学生进行自由的思想交流。这种“接地气”的教育方式,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对单一、相对枯燥的说教形式,提升了思政教育的吸引力,更容易被高校大学生欢迎和接受。

(二)微信群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冲击

1 微信群中传播的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对高校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形成冲击

在信息爆炸时代,各种社会思潮、价值观念在高校学生微信群里竞相传播,传播内容良莠不齐、真假难辨。一些不法分子,渗透到我们的校园中,借助高校学生微信群传播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西方价值观念和腐朽思想,甚至利用微信群来传播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反动言论。因为大学生的心理尚不成熟,辨别力不高,但接受能力又强,微信群中的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容易动摇大学生尚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不利影响。

2 微信群具有发言自由、交流多维度互动、传播迅速的特点,使不利于思政教育的网络舆情能够得以迅速传播,加大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由于95后、00后大学生群体具有一定的社会阅历但心理不够成熟,容易偏激和冲动且自我表现欲望强。大学生在微信群相对自由的发言环境里,往往就与他们自身利益相关的时事、突发事件等在第一时间就发表一些带有明显情绪性的“童言无忌”的观点,甚至是不负责任的言语,且容易受到流言蜚语和不实言论甚至是谣言的蛊惑,加上大学生喜欢跟风发言、多向互动以及微信群里信息共享、传播迅速的特点,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形成不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 “一边倒”舆情,如果信息是过分夸大的失实传播,就会误导学生,影响学生的理性判断。

3 微信群成员的自媒体特性削弱了大学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主导地位

在微信群里,每个群成员都有的自媒体特性,极大提升了学生发言的主动性。大学思政教育工作者“权威”的角色被淡化,在微信群里,学生与思政教育者具有相对平等的地位,以“好友”的方式进行交流。思政教育者在微信群里如果不能适应新形势,以“不合时宜”的方式传播“硬道理”,其所宣扬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不能很好地说服学生,就容易受到学生群体性发言的挑战,思政教育者在微信群中的教育主导地位就会被削弱。

三 利用微信群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

(一)要有阵地意识,坚守马克思主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 :“实际工作中,在有的領域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这种状况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高校微信群里聚集大量的大学生群体,绝不能让微信群场域成为意识形态“真空区”,利用微信群作为平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有阵地意识。如果微信群场域意识形态制高点我们不去占领和坚守,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杂草就会乘虚传播。因此,在微信群场域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待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要敢于亮剑发声。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微信群场域的大学生明白反对什么,批驳什么,也让他们明白坚持什么,巩固什么,从而把微信群场域的意识形态传播主导权牢牢抓在思政教育者手上,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二)要有对象意识,切实为学生服务

思想政治工作归根结底是做人的工作,因此要有对象意识。在微信群场域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对大学生的生活特点、学习特点、心理特征和思维方式进行了解。“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微信群场域中,思政工作者只有真诚关心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舒解压力,才会赢得学生对老师的情感认同。这就需要着重强调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树立学生利益无小事的观念,通过微信群信息传播及时性、双向互动、交流方便的特点,认真倾听学生的呼声,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提升微信群场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成效。

(三)要有解惑意识,提高学生思想觉悟

思想政治工作,实际上是一个释疑解惑的过程。明确问题才能抓住要害。因此在微信群场域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找准学生求知问道的“困惑点”,比如微信群里传播的真假难辨的碎片化的信息:西方意识形态中的“普世价值”、三权分立学说;当前社会上依然存在的迷信思想;部分学生中存在的“三观不正”问题,等等。面对这些问题,大学生常有困惑,时有不解。这就要求高校思政工作者主动在微信群里回应学生疑惑,抓住微信群场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在释疑解惑的过程中,思政教育者在微信群里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多创设一些理论热点、时事焦点的讨论机会,吸引学生参与相关话题讨论,并引导话题讨论的正确方向,通过理性的论辩,引导学生客观地认识当下中国,了解外部世界,提升他们的思想觉悟。

(四)要有素养提升意识,思政教育者要真懂、真信理论

能不能最终解决学生的困惑,取决于高校思政教育者与学生之间有没有价值观的契合以及思想的共鸣。这就需要高校培养和锻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懂得新媒体技术、具有奉献精神的高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作为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对待马克思主义,思政教育者要真信、真学、真懂,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理论指导,从而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同时,还要提升自身的网络语言素养,在微信群场域,思政教育者要学会针对不同对象进行话语转换,并把复杂话语转换为简单明了的话语,把理论说教、晦涩难懂话语转换为学生喜闻乐见、一听就懂的话语,从而提高微信群场域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五)要有团结意识,发挥微信群场域学生意见领袖的引导作用

在高校中存在着一些拥有众多微信粉丝,在网络中拥有相当话语权的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既包括官方的,比如学生会、社团组织中学生骨干,也包括非官方的,比如学霸、校园歌手、校园体育健将等校园精英。这些大学生意见领袖就网络热点的转发、突发事件的评述往往能够在高校普通学生群体中产生很强的号召力和带动力。他们往往出于自身感悟而发表意见,用语更接地气,更受普通大学生认可,因而对校园舆情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所以高校思政教育者,要认识到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这支特殊力量的作用。在微信群场域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尽可能地团结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发挥他们正能量的引导力。

为了更好发挥大学生意见领袖在微信群场域中的正向作用,要加强对他们的培养。首先要让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明确自己是作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发挥纽带作用,要善用学生喜爱的方式协助思政教育者在微信群场域做好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其次,要对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进行一定的新闻传播学知识培训,让他们学会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来指导自己处理微信群舆情工作;最后是要让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树立责任担当意识,对于在微信群中传播的不良信息要勇于亮剑,敢于发声,并在微信群自觉地评论和转发网络中的正能量信息。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发挥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在微信群场域中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金泰来,王新雨.大学生网络与新媒体教育情况调查[J].青年记者,2017(31).

[2]李振刚,吕健.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5(10).

[3]高莹.微信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4(8).

[4]肖波.高校思政当找准三个“点”[N].光明日报,2017-02-19.

[5]程池超,雷贵荣.微信社群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提升效力策略[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6).

[6]葛慧君.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N].人民日报,2016-01-25.

[7]左向蕾,王万奇.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培养[J].青年记者,2017(29).

猜你喜欢
微信群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微信群于回肠膀胱造口患者出院延续护理的应用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微信与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初探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让“微信群”成为农村流动党员参加“两学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