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榨季我国进口糖加工情况调研报告

2018-07-31 03:03李晓威周艳丽
中国糖料 2018年4期
关键词:原糖糖厂食糖

李晓威 ,周艳丽

(1.一德期货有限公司,天津 300041;2.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哈尔滨 150080;3.黑龙江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院,哈尔滨150080)

我国进口糖加工厂的产能超过1000万吨,超过国内甘蔗糖和甜菜糖年产量的总和。5月份,国内南方甘蔗产区已经收榨,北方甜菜产区播种基本完成,短期作物处于生长初期,产量和未来变动预估为时尚早,而5月22日进口糖关税调整前后,进口糖加工行业的动向越发引起市场关注。进口糖加工区的开工情况是否如市场普遍认为的大量停产状态?仓库交割的甜菜糖和仓单情况是否会对盘面带来较大压力?加工糖厂的产销和库存状况如何?行业的利润空间如何,生存是否处于停工状态?

基于此,2017年5月16日,由一德期货天津营业部主办的进口糖加工区2017/2018榨季调研活动正式启动,考察团对天津、唐山、北京、德州乐陵、营口、秦皇岛主要的进口糖加工厂、大型贸易商、仓储和物流企业的生产加工及库存情况进行了一次系统调研。此次考察采用实地勘察、现场采访、交流座谈等方式,重点在于考察进口糖加工行业的产量、销售、贸易状况、糖厂的产能和开工情况、糖厂及贸易商生存状况等。

1 关于进口糖

1.1 进口糖概况

我国食糖产量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主要通过进口糖来弥补缺口,是世界食糖进口大国。1961年开始至今,为了社会主义国家间的援助,同时也为了增加国内食糖供应,我国与古巴签订了长期进口原糖的协议,每年从古巴进口原糖40万吨,进口的古巴原糖大多直接转入国家储备,加工后再以竞卖方式投放市场,其余为一般贸易进口(比例为70%~80%)。我国的进口糖主要来自巴西、印度、古巴、泰国和韩国等。出口目的地主要为香港、蒙古、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2017年5月22日我国对进口关税政策调整后,因为泰国和巴西等主要的食糖出口国在加税范围内,此后我国的进口糖来源发生了较大变化,进口糖来源转移至尼加拉瓜、萨尔瓦多、南非和澳大利亚等低关税国家。我国进口糖数量居首位是黄埔海关,其次是大连海关、厦门海关、青岛海关和石家庄海关。我国进口糖数量最多的省份是辽宁,其次是广东、福建、山东等省市。

1.2 进口糖政策

我国加入WTO后对食糖进口实行关税配额管理。1999年发放160万吨,以后5年内逐年递增5%,2004年增长至194.5万吨,此后这一数额延续至今。2003年前配额内进口关税原糖为20%,白糖为30%,配额外为76%。2004年配额内进口关税统一降为15%,配额外进口关税降低到50%,并同时打破国家对食糖进口的垄断,非国有企业也可进口。我国关税远远低于世贸组织135个成员国(地区)97%的平均关税水平。

2017年5月22日商务部发布对进口食糖采取保障措施的公告,保障措施采取对关税配额外进口食糖征收保障措施关税的方式,实施期限为3年,自2017年5月22日至2020年5月21日,实施期间措施逐步放宽。2017年5月22日至2018年5月21日,保障措施关税税率为45%;2018年5月22日至2019年 5月21日,保障措施关税税率为40%;2019年5月22日至2020年5月21日,保障措施关税税率为35%。

关税政策是出于对国内进口贸易保护的角度出发,对我国食糖进口量的抑制作用非常明显,进口加税45%后,配额外进口虽然有利润空间,但进口糖的来源地发生了较大变化,从泰国和巴西等国转移至不在加税范围内的国家和地区。每年的5月22号是关税调整的时间,也是免征高关税国家调整的时间,进口糖加工行业的进口数量和时间对此都需要密切关注。

1.3 进口糖数量、价格

1.3.1 进口糖数量 由图1可知,从2011/2012榨季以来我国食糖进口量急剧攀升,连续超配额进口,进口来源国高度集中于巴西和泰国,不算走私糖净进口,较之前翻了2倍还不止,2012/2013榨季我国进口了361.71万吨糖,虽然较2011/2012榨季减少14.2%,但仍处于历史高位。其中2013年10月我国进口食糖71 t,同比2012年10月份增长108.85%,创下历年来我国单月进口量之最。2013/2014榨季我国进口了397.68万吨,严重超出榨季之初官方预估的200万吨。2014/2015榨季我国进口了484.21万吨,在空前的高额利润的吸引下,在国内进口控制政策不断出台的背景下,进口糖依旧不断刷新着历史峰值。

2015年11月以后,限制进口、延后进口、进口许可证包括延缓入关等各项政策频频出台,加上糖价反弹,进口利润窗口逐渐关闭,我国食糖进口量才逐年缩减,2015/2016榨季我国进口了372.88万吨。2016/2017榨季我国食糖进口许可证数量从前一年的210万吨缩减至100万吨,2016/2017榨季全年进口缩减至228.6万吨。2017/2018榨季我国食糖进口许可证数量恢复至150万吨,年度进口预计将小幅恢复至280万吨。

图1 我国食糖进口量

图2 我国原糖加工产能

2018年一季度我国进口食糖43.5万吨、同比下降51.4%,进口额1.7043亿美元、同比下降60.5%,食糖进口主要以一般贸易为主,占进口总量的57.9%、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方式占32.1%。一季度我国从尼加拉瓜进口的食糖最多、占全国进口量的15.3%,其次是萨尔瓦多、南非、澳大利亚、斯威士兰和哥斯达黎加等国。

1.3.2 进口糖价格 进口原糖真正进入国内市场的价格是精炼后的完税价格,原糖加工费一般为300元/t,损耗率设为3%(原糖加工出糖率设为97%)。目前美糖价格为11~12美分/磅,巴西配额内进口成本约为3260元/t,泰国配额内成本约为3160元/t,巴西配额外进口成本约为5210元/t,泰国配额外成本约为5040元/t,巴西配额外利润在650~850元/t,巴西配额内利润2500~2750元/t。进口糖配额外利润在650~850元/t,进口糖配额内利润2500~2750元/t。

2 原糖加工厂现状

由图2可知,我国原糖加工厂日产能在2012年突破了2万吨,达到了2.31万吨/日,2015年加工产能再次出现大幅扩张,当年实现日产能3.315万吨,此后3年因政策限制,糖源紧张,加上价格回落,加工糖厂投资扩建的速度大幅放缓,至2017年维持日产能3万吨以上,2017年日产能达3.475万吨,较2016年的日产能3.375万吨小幅增长了1000 t,涨幅3%,新增的1000 t日产能是天津在2017年投产的加工糖厂。除了天津新增产能,其余加工糖厂产能较2016年均没有变动。

原糖加工企业的产能最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山东省(表1),山东日产能9000 t,占国内总产能的25.9%;产能第二大省份为辽宁,日产能6400 t,占总产能的18.42%;第三大产能省份为广东,原糖日加工产能4300万吨,占总产能的12.37%;其余地区的产能占比均在10%以下,按照日产能由多到少排列依次为广西、河北、内蒙、福建、江苏、天津、黑龙江、云南和新疆。

表1 我国进口糖加工厂年产量

3 调研结论

3.1 加工厂库存低

调研统计的直接和间接数据显示,加工糖厂的库存水平整体偏低,加工糖厂有的还在开机维持生产,也有已经停工检修等待原料的企业。其中还在开工的加工糖厂,现有库存也多为已经签订的订单,等待加工完毕即可运走,或者根据下游提货节奏陆续出库,企业自留库存囤货销售的情况没有见到。而已经停工检修的加工厂不仅缺乏原料开工,销售也基本暂停,库存更是所剩无几,当然并不排除个别企业根据集团或上级部门的要求暂停对外公布或者销售的库存。另外,加工厂糖原紧张,开工率不高,整体开工率比去年同期略有下降,正在开机的企业开机率普遍在70%左右。

而没有原料的加工厂已经停工检修多日,未来开工日期未定,需要根据进口糖原料到厂的时间和数量来确定具体的开工时间和生产节奏。已经停工的企业不仅包括中小型私人加工厂,也包括配额相对较多的大型贸易企业和加工企业。另外,存放有国家储备糖的仓库维持原有储备,变动不大。

3.2 仓单和交割量大幅降低

相对于加工厂生产低库存,郑商所协议仓库的交割库存同比下降的更加明显,调研所涉及的仓库里面,只有天津一家仓库有近1.9万余吨交割白砂糖,全部为同一家甜菜糖厂的交割糖,初期有2万吨,仅有少量出口,此后就存放至今。其他有交割库容的仓库均未见到交割白糖和注册的白糖仓单,同比去年,尤其是仓单量较高的前年,下降的非常明显,主要原因除了1801时间短,入库量不多的原因,最主要的就是价格低,交割糖或者注册仓单利润空间不存在,而现货销售相对价格更高导致的。

3.3 原料紧张

决定加工糖厂生产节奏和销售节奏的直接原因就是原材料进口原糖的数量,当前我国进口糖各项限制政策还在延续,虽然进口许可证发放的总量较上个榨季的100万吨增加了50万吨至150万吨,配额内进口量维持194.5万吨,但总量依然不大,这导致了国内产能超过1000余万吨的进口糖加工企业严重吃不饱,产能空置严重。我国的进口糖配额和许可证主要掌握在少数几家国有企业里,有配额的企业维持生产销售的节奏已经比较紧凑,而缺少配额的企业面对高达95%的进口关税和源源不断的非法贸易糖,除了停工检修也没有其他出路。当前糖价偏低,改装和调整生产线的投资意愿和动力都没有,前期已经有计划改装甜菜加工设备的企业也延缓了投资扩建的计划。

3.4 仓库竞争优势降低

自从2016年4月份以来,郑州商品交易所对指定的白糖交割仓库升贴水进行了多次大幅度的调整,本文所列的为调整过或者新增的仓库升贴水变动情况,除了河南中糖世纪股份有限公司的升水从220元/t提高至240元/t,湖北中糖世纪股份从170元/t提高至240元/t外,其余所有仓单的升水都进行了下调,其中,营口从200元/t的升水下调至90元/t,天津从220元/t下调至150元/t,北京从210元/t下调至110元/t,河北大多从210~220元/t下调至110~150元/t。生贴水调整后天津、营口、唐山、北京和日照的升水都在150元/t以下,而日照和营口的升水在90元/t之下。而以上调低较多的仓库都是进口糖和甜菜糖仓库集中的地区。升水优势降低后,原本对南方甘蔗糖就没有竞争优势的交割仓库的进口糖和甘蔗糖的仓单和交割糖就很少再有,而主要针对北方甜菜糖交割业务的交割仓库也因为价格的不配合和升水优势的降低导致仓单和交割量急剧下降,本榨季出现多家交割仓库没有交割糖和甜菜仓单的显现。只要价格没有恢复至出现交割利润空间的程度,仓库的交割库存就难以明显地增加。

3.5 原糖加工企业翘首期待下半年的许可证发放

2018年进口许可证150万吨中的75万吨已经在上半年发放,今年5月22日配额外进口糖的高关税也将调低5%至90%,同时,免征高关税的进口糖来源国家也将有被调高关税的可能。为了规避被加征高关税的风险,上半年拿到配额的企业都全部在今年5月22日很早前就完成了各自进口糖的指标,而下半年许可证的发放时间和数量也直接决定了下半年各企业的进口节奏和数量,在政策未明期间企业各自等待政策的落地。市场传闻7月底有望发放余下的75万吨进口许可证。另外,如果国储糖抛储,也可以缓解部分企业加工糖原料紧张的问题,原本计划5月底抛储也因为价格过低而暂停了,具体抛储的时间和数量还是需要市场和价格来配合,短期还不具备条件。

3.6 个别地区销售压力较大

目前加工厂的产量较去年同期加工总量变化不大,整体的销售变动也不大,但个别地区的销售情况较差。现货销售西南地区较好,西北和沿海销售不好,其他地区销售情况非常一般,消费端的变化不明显。

沿海地区销售不好的主因是消费出了问题,且是最近5年最差的情况,沿海地区在糖价反弹期间,询价较少,因为价格必然要高于走私糖,反而在价格回落期间询价增多,如果价格平水走私糖,销售情况也有恢复,所以影响沿海地区销售较差的主要原因就是走私糖的冲击大。

西北地区销售压力相对较大,原因有三,其一,大型终端用户多用价格低的云南糖,糖价5600~5650元/t,也有用甜菜糖的,甜菜新糖价格5550元/t,甜菜陈糖5200~5250元/t,用何种糖源,价格优势为主导。其二,下游小作坊多用走私糖,走私糖源充足,价格优惠,走私糖运送至厂里最多不超过6100~6300元/t,部分地区市面上销售的翻包走私糖售价仅有5000元/t。其三,部分企业从西北地区迁出,导致消费转移。最终导致西北销区的销售压力最大。

3.7 原糖加工厂利润空间尚可

原糖加工厂大多为近几年新建的厂房,尤其2015年以后建成投产的企业较多,糖厂的生产条件和生产效率都较为先进,损耗和成本都控制得比较好,对于巴西这类品质较好、色值较低的进口原糖,企业的加工成本可控制在300元/t以下,而相对生产设备较为落后,进口原糖来自品质较差国家的加工厂的加工费最多也不超过600元/t,加工糖厂的均价普遍较广西甘蔗糖高800元/t。4月份加工糖与广西甘蔗糖的价差一度超过1000元/t。由此可见,有糖原就能维持生产,有生产就有利润存在。目前进口糖原的配额主要集中在几家大型国有企业手中,而大型企业生产条件较好,品质较高,下游客户也多为对品质要求较高,对糖原需求稳定的大中型企业,所以有配额的企业生产维持基本正常,下游销售也基本稳定。

3.8 非法贸易糖再出新花样

调研所在地区相关人员表示,市场上的非法贸易糖总量没发生明显变化,但形式变化较大。去年走私糖大多直接流入企业,但2018年翻包走私糖直接上市销售非常多,包装显示云南英茂品牌最多,其次为凤糖,均价低于5000元/t,下游小企业使用较多。目前食糖包装袋上的二维码还未大规模推广,而且现有的二维码印刷在包装袋上,磨损较大,扫码失败率较高。如果以后二维码防伪可以大规模推广开来,对打击走私将有较大抑制作用。据相关人士介绍,东北是全国唯一没有走私糖的区域,一个原因是相关部门管控严格,另一个原因就是当地企业和个人大多不愿为了小额的走私收益冒着被抓后缴纳大额罚款的风险,致使走私没有市场,市场原本的产销结构维持较好。

2018年打击走私可以说是进入了全民打私的程度,可见情况的严重程度。目前走私利润过高,平均每吨2000元,在暴利的诱惑下,走私糖屡禁不止已有规模化趋势,不断有新的走私路径和方法被曝光,在打击走私加压下,走私量短期会呈现阶段性明显减少的现象,但只要有需求、有利润就有市场,2017/2018榨季预计走私量将小幅降低至180万吨的水平。

3.9 甜菜糖对远期压力依然存在

随着甜菜糖播种的完成,新建的糖厂也将陆续投产,尤其内蒙甜菜增产已经是确定的事实,内蒙春季干旱已经对甜菜有影响,后期天气如果正常,预计甜菜糖产量为70万吨左右。未来增产的甜菜糖如何消化将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新糖厂开榨初期压力大,设备调试和折旧高,导致生产成本高于老糖厂;另外,价格过低,对新建投产的糖厂压力更大。

北方地区的交割仓库主要针对的还是甜菜糖,甜菜糖主要是成本优势较为突出,调研涉及的仓库仓单较低,交割量较低的主要原因是价格空间偏低造成的,根据现有的加工糖产销状况看,整体的销售格局变动不大,而行业普遍共识的“甜菜碱”味道,造成了甜菜糖的应用领域较为固定,变动空间非常有限,所以,短期内,甜菜现货销售不可能有明显增加的途径和空间。目前来看,如果价格可以覆盖,那么增产的甜菜糖抛至盘面是最可行的,也是短期内就解决大量过剩的唯一有效途径,这对应的压力主要就是明年远期的合约了。未来,抛掷期货盘面的甜菜糖终将是需要市场来消化的,在目前的范围看,甜菜糖主要将用于生产冰糖,与走私糖竞争价格和市场,对于甘蔗糖还没有明显替代消费的可能。

其他替代品的变动也不大,替代品价格差回归至1000元/t之内,替代品的开工率同比去年持平,替代变动不大,下游相关用糖企业的生产配方已经没有继续更改的空间,目前还有果糖不能替代,仍有替代空间。

猜你喜欢
原糖糖厂食糖
巴西食糖产量在加速下降预期正得以实现
糖厂检验室的改进与提高
“合格”
碱液喷涂对原糖储存过程中品质劣变的影响
糖厂锅炉补充给水除糖净化新工艺
糖厂锅炉减排节能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时间序列法的广西原糖价格预测
中国食糖供需平衡表
中国食糖供需平衡表
2015/2016种植季菲律宾预计食糖产量215万—219万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