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究

2018-07-31 09:20李婷婷
科教导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理论体系教育模式创新创业教育

李婷婷

摘 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对创新和创业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构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教育模式,对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培养创业精神具有积极的意义。国内高校正在努力改善创业教育的理论体系,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理论指导和相关人才。本文对高校在新型教育中的作用进行了简要介绍,并提出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构建分层的教育模式,这为国内高校在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中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 理论体系 模型建设 教育模式

0 简介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传统的单学科培训模式已经很难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迫切要求高等教育机构将传统的培训模式转变为创新创业型模式,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在这种情况下,高校能够认识到自身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角色,并构建相应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在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实现“创业促进就业”都具有重要意义。

1 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1.1 改善创业教育理论体系

我国的自主创新创业教育刚刚起步,其理论体系尚不成熟。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和相关科研机构缺乏对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的研究,有许多理论问题未被分类和解决,其中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体系在内容上缺乏深度。目前,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很多国内学者关注的是创新创业教育及其相关问题的肤浅的分析和讨论,不涉及目标、内容系统、训练系统、评价系统以及其他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质和基本问题。此外,当前的创新创业理论体系的研究方法是相当单一的,难以实现快速的发展和扩张。目前,我国国内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的研究大多仍停留在定性研究上,很少有学者会用定量研究方法进行研究,而实证研究则更少。因而从根本上制约了理论研究的快速发展。[1]

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应充分发挥其在理论研究中的优势,引进先进的研究方法,积极开展实证研究。与此同时,应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结合国内创新创业精神的发展形势,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逐渐形成一个与国内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理论体系,为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2]

1.2 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方向

西方发达国家的创新创业教育虽然已经相当成熟,但国内的创新创业教育刚刚起步,在理论体系和实践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当前,中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还没有完全退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成,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各种矛盾,将给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困难。[3]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以及创新转化为创业,高校应该在当前社会经济矛盾和问题中进行调查和研究,找出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的方法,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指导方向。同时, 高校也需要分析市场信息,准确地分析和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结合生产、学习和研究,实现创新创业的转换。第三, 高校应放弃传统的教学科学研究方式,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根据社会和市场需求分析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方向。

1.3 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人才

高校作为人才储备的重要国家机构,是促进国家科学发展和先进技术的决定性力量,大学生是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重要群体,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承担着重要责任。[4]首先,高校应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意识,从社会实践出发,在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意识,促进学生对创新创业知识的学习,形成与创新创业相关的知识结构。其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也应得到加强。高校应全面提高学生对创新创业所必需的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最后,高校需要帮助学生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规则和程序,掌握初始的创新创业技能,并在充分理解商业运作过程的基础上,适应职业环境。[5]

2 当前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建设

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实用型人才,建立以不同知识能力为基础的分层培养模式,具有极其重要和紧迫的意义。

2.1 第一阶段的创新创业教育

第一阶段的主体是大一新生。大一新生与创新创业教育没有太多接触,他们对此也没有相关的知识。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应在新生中普及,以唤醒他们的创新创业意识,同时培养他们的兴趣和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高校应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通过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学生能够掌握创新创业的基本规律和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基本职业素养。同时,高校应努力开展各种各样的创新创业知识讲座,邀请一些著名的专家、学者和成功人士提供专题报告,或将学生引入一些知名企业深入了解其发展历史,以激发新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理想。此外,高校应组织各种形式的俱乐部活动,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再者,通过校园广播、报纸、海报、校园网络等宣传方式,让创新创业精神深入人心。

2.2 第二阶段的创新创业教育

第二阶段的主体是大二学生。虽然大二学生已经形成了创新创业意识,但对创新创业的具体方法还不够清晰,因此,应着重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为了提高大二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高校应设立大量与创新创业相关的实际项目、制定各种培训计划,如各类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创新创业竞赛、科技创新等,全面、系统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在制定创业培训计划时,高校应认真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为大二学生量身定制各类培训计划。同时,高校应加强创新创业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包括法律法规、风险投资、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企业资源规划、软件操作等,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他们的创新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第三阶段的创新创业教育

第三阶段的主体是大三学生。尽管在大一和大二阶段培养了一定的创新创业意识和知识,但与社会创业的整体环境相比,学生能力仍然相对较弱,需要继续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在这个阶段,高校应加强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为学生的各类创新创业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并安排指导教师一对一的跟踪指导,指导教师不仅要为学生的设计和创业提供指导,还要对他们的企业或公司进行定期的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帮助他们解决。此外,高校还应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术竞赛、校园内外的实践活动,在一些大型企业进行实习,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3 结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应该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对国家、社会和个人发展的的价值和意义,努力创造条件,构建合适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创业技能,推动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參考文献

[1] 刘彦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J].中国高校科技,2015.9.

[2] 薛成龙,卢彩晨,李端淼. “十二五”期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回顾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6.2.

[3] 吴远征,李璐璐,董玉婷.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综述[J].中国林业教育,2015.11.

[4] 鲁宇红.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几点思考[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

[5] 姜慧,殷惠光,徐孝昶.高校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经济与管理,2015.3.

猜你喜欢
理论体系教育模式创新创业教育
构建图书馆知识服务理论体系的思考
英语语言学的理论体系与构建探讨
《文心雕龙》“通变”论主旨研究综述
初探管理会计在煤炭企业中的应用
浅论古代斯巴达的教育模式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西部高校信息学科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研究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