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的海洋产业用地模式探究
——基于定海区2000—2014年的实证数据分析

2018-08-02 03:23朱菲菲李伟芳宓泽锋尹昌霞袁敏杰羊大方
关键词:用地街道海洋

朱菲菲, 李伟芳, 宓泽锋, 尹昌霞, 袁敏杰, 羊大方

(1.宁波大学 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浙江 宁波 315211;2.浙江省杭州市 夏衍中学,浙江 杭州 310017;3.华东师范大学 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上海 200062)

2011年,《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简称《规划》)强调了舟山群岛新区作为国家级群岛新区的特殊地位,次年,“海洋强国战略”再次强调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性。因此,舟山海岛新区的建设承担着先行先试、转型高效发展的重任,但其建设中面临一些特殊问题:首先,新区成立前的产业发展重点不突出,又因长三角大中城市的经济极化效应迫使产业转型压力加重;其次,土地资源极为稀缺是限制群岛新区开发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此对海洋产业的用地模式进行探究,以期对海岛新区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目前学界对海岛的研究,集中于海洋经济、海洋产业的经济统计层面,相关研究对象包括产业结构演进、土地利用变化等。前者如海岛主导产业间的转换、产业结构的类型及其演进特征、生态区、旅游区和保税港区模式的形成;后者如海岛土地资源数量的动态变化度、变化速率[1-6],以及土地适宜性评价基础上的海洋产业空间布局等。另外,舟山群岛新区的研究集中于土地利用规划的差别化管理政策分析、旅游开发模式的选择、产业和经济结构的演替等[7-8]。整体而言,目前学界较少采用微观视角研究海洋企业与土地利用之间的时空关系,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影响因素分析。文章以定海区为研究案例,在于其作为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的重点先行示范区,产业发展基础雄厚,并已形成一定规模的海洋产业集群。

1 研究区域概况

定海区为舟山群岛新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共有陆域面积568.8km2,集中于舟山本岛,海域面积可达875.2km2,拥有长达400km的优良海岸线。定海区在2000年、2002年和2013年分别进行行政区划调整,为统一研究单元,通过合并最终确定10大街道/镇:金塘、干石览和白泉3个镇,岑港、小沙、双桥、盐仓、临城和马岙6个街道,以及由城东、环南、昌国和解放街道组成的城区。2014年定海区经济产值达417.93亿元(占舟山市的41%),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8:46.1:51.1,其中海洋及其相关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54.9%[9]。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 核密度方法

核密度分析法(KDE)认为点的空间领域范围内具有不同密度,属于典型的非参数估计方法。该方法旨在通过点密度的分析概况,描述某种地理事物的空间集聚分布特征[10]。

2.2 双变量空间自相关

空间自相关模型最初用来分析某种地理事物的空间是否集聚的概况,文章采用双变量的空间自相关模型来测度定海区海洋企业和土地利用强度之间的关系[11]。公式如下:

(1)

(2)

式中:I为双变量空间自相关的数值,z代表该相关性公式的检验值。若|z|<1.96且p<0.05时则表现为明显的集聚特征,反之则呈现典型的分散布局特征。yi表示在n个空间网格中第i个格网中的数值,yj表示第j个格网中的数值,y表示所有空间网格的均值,wij是本文构建的空间权重矩阵,S2是计算得到的yi的离散方差,公式如下:

(3)

(4)

2.3 海洋企业及其用地数据

(1)海洋企业数据库来源:2004年、2008年的中国经济普查年鉴企业名录、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提供的2011年浙江省企业名录,以及于2016年8月在信用浙江网(www.zjcredit.gov.cn),搜索2014年及之前拥有浙江省工商局年检记录的企业(在信用浙江网高级搜索处限定企业行政区划为“舟山市定海区”),并通过其主营产品判断是否为海洋企业,汇总成2014年定海区海洋企业数据库。随后在信用浙江网搜索并获取海洋企业名称、位置、成立时间、主营产品和电话等信息,并利用百度地图的API开发平台,获取经纬度坐标并通过ArcGIS10.1软件再现到定海区行政区划矢量图中。本文最终查询到3954家海洋企业数据。(2)土地利用数据源自TM影像遥感解译,分别获取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4年的定海区土地利用图层,并通过空间链接工具赋值到企业点属性数据中,构建2000—2014年的海洋企业及其用地空间数据库。

3 海洋企业及其用地的时空耦合

3.1 时空集聚中心格局

基于输出单元需平滑的原则,核密度分析以10m×10m的网格为输出单元,带宽h为1500m,发现2000—2014年阶段演化中,定海区海洋企业存在集聚中心并呈显著异质性特征:(1)企业集聚主中心从一个发展至多个,且集聚规模增强。2000—2014年的三个发展阶段中,主要集聚中心从数量、空间位置和密度上均有明显变化,2000—2004年和2005—2009年均在定海城区,密度从2000年的66.14增到2009年的205.63,而到了2010—2014年主中心拓展到临城街道,密度增至2014年的306.64。(2)企业集聚格局中,次中心的发展与前者有所差异,空间商的分布更加靠近主中心,并与之结合形成连片的集聚区,并且数量亦得到增长。在2000—2004年只出现在临城街道和干石览镇,密度仅达到7.21~26.45;2005—2009年范围扩大至盐仓、岑港、白泉和金塘镇等;2010—2014年,干石览和盐仓街道次中心集聚规模较大,密度为26.45~66.14(图1)。

企业集聚的主次中心与其土地利用分布情况相近:(1)主中心为城区的核心地区,建设用地开发较强,基础设施较完善,三个时段的建设用地面积占城区总面积的比重分别为32.36%、32.75%和33.88%;(2)次中心集中在盐仓街道的南部沿海和白泉镇的东北部,也是建设用地增加最多的地区,如白泉镇的建设用地比重从12.06%增至17.58%,再增至18.57%;(3)企业集聚的片状发展为最主要发展方向,如盐仓和临城街道的用地规模不断向外围扩大。

3.2 集聚的空间耦合特征

利用ArcGIS10.1软件将定海区分为369个1.5km×1.5km的格网,这些格网只有图形没有属性,因此利用链接功能进行属性赋值,主要涉及企业点数与建设用地总面积等内容,并以其为自变量,再通过GeoDa的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距离阈值为1.5km。

因产业类型比重低于1%无法有效呈现空间耦合关系,为此根据《第一次全国海洋经济调查标准规范》标准重新归类,满足:(1)不跨越三次产业的归类,例如海洋能源砂矿及建筑业是由第二产业中的建筑业和采矿业为基础进行的合并;(2)产业合并后,可能出现由于企业数量占比过少引起的不集聚问题,因此本文将比重定位为5%,低于5%则再进行合并。共分为7大类:海洋农牧业(1.42%)、海洋制造业(38.38%)、海洋能源砂矿及建筑业(8.98%)、海洋销售服务业(20.89%)、海洋运输服务业(14.99%)、海洋金融服务业(6.52%)和海洋科教文社服务业(8.39%)。

七大产业与建设用地开发存在显著地空间集聚特征,P值均小于0.05,Moran’sI值均大于0呈正相关分布。第二产业中具有较多的强空间集聚的产业,如海洋制造业等,I值和Z值最高分别为0.16和5.65,0.16和5.61;相反,空间集聚关系较弱的产业集中于海洋第三产业,如海洋运输、销售、金融、科教文社等服务业,I值均不大于0.10(表1)。

图2 定海区建设用地开发与产业集聚的相关性分布

Fig.2 Correlation distribution of construction land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in Dinghai

由图2可知,定海区产业集聚与建设用地开发的空间相关性存在以下四种类型:

高集聚-强建设(HH)。指空间分布上企业间的集聚水平高且其用地建设开发强度强的类型,海洋第二产业居多,集聚于南部沿岸平原。海洋制造业、能源矿砂及建筑业最突出,网格数均达19;海洋服务业次之,网格数为14~18。其中,临城街道的HH型最为典型,集中于海洋第二三产业,如海洋制造业(31.58%)、海洋能源矿砂及建筑(31.35%)、海洋运输服务业(41.18%)和海洋金融服务业(42.86%)。

高集聚-弱建设(HL)。较于HH型,此类型的企业集聚之处的用地开发较弱,在舟山本岛地区的分布较少且零散,集中于岑港街道,且以海洋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中的海洋制造业,以及第三产业中的海洋金融服务业为典型,网格占比均高达100%。集聚程度低于HH型,由于建设用地的开发建设规模较小,如岑港街道的建设用地面积截至2014年仅10.59km2,占全区总面积的18.24%。

低集聚-强建设(LH)。虽然企业间以非集聚空间布局为主,但仍有部分地区的土地建设程度保持在较强水平,由于大肆开发海岛土地却未形成产业集聚。分布广泛数量较多,集中于HH类型的外围,以南部沿海地区为典型,如临城街道的所有产业中的低集聚—强建设的比重均高于其他地区。

低集聚-弱建设(LL)。与HH型完全相反的类型,在企业间集聚较弱的地区土地开发也较少,总体呈现非集聚分布,集中在经济较弱地区,如岑港街道和金塘镇大规模集中,易形成片状格局。岑港街道七种产业类型中占此类型的网格数比重均最高(图2),其中海洋销售服务业的集聚程度最不明显,表明岑港街道的海洋产业发展较弱,以原有的海洋环境为主导。

4 海洋产业用地发展模式

据产业分布、土地利用集聚和演变概况知,定海区存在三类明显的产业用地演变形式:(1)西北部海洋制造业、运输服务业快速发展区,集中发展海洋制造业中的临港型船舶修造产业,以及海洋运输服务业中的现代港口物流产业,通过港口、工业区和工业岸线等的建设,使其成为支柱产业,并与不同政区构成主导产业互补关系[13],实现经济实力的提升,是典型的产业规划驱动型区域;(2)东部能源化工集聚区[14],产业基础相对薄弱,主要依靠资本投资发展能源化工产业和新开发区建设,进而加快地区经济发展,是典型的投资拉动型区域;(3)南部定海中心区为海洋金融、科教发展区,受政府重点关注,吸引大量投资,第三产业发展优势明显,处于融合多种要素快速发展阶段,为均衡发展型区域。

4.1 产业规划驱动型模式

4.1.1 现代港口物流产业驱动 定海西部以港口和航运资源为依托兴起的港口物流产业,成为该地区产业集聚的主要动力,覆盖的经济服务范围也逐渐扩大,从宁舟经济圈向西扩展至杭嘉湖经济圈。该地区物流产业的发展也促进了低效土地资源的转化,削弱对经济发展的约束作用。(1)金塘镇计划打造为国际化集装箱物流岛,建设了6大深水港口作业区(图3),为海洋工程装备、新能源装备制造和特色机械加工工业等服务[15]。(2)相反,以粮油产品中转运输功能为主的港口作业区,能够依托深水港口、陆域疏港公路和舟山跨海大桥实现货物的进出口运输和贸易,主要集中在岑港和双桥街道的南部地区。

图3 定海区海洋产业用地发展模式

4.1.2 临港型船舶修造产业驱动 舟山本岛西北部的三个街道的船舶修造产业影响显著,通过产品制造设备业的土地资源供给,实现大规模开发利用建设用地。(1)岑港街道用于定海工业区建设的北部,以小型加工和船舶修造产业居多。(2)小沙、马岙街道和干石览镇于2006年组成了临港工业区中的北部临港工业组团,期间规划构建了以重工业基础为主的小沙工业基地,主要以船舶修造、装备制造业和港口物流等产业为核心,引进更多的相关船舶机械装备等企业。

4.2 投资拉动型模式

4.2.1 滨港能源化工项目的投资拉动 政府通过大规模圈地和围垦滩涂等方式增加建设用地,用于开展能源化工项目,期间加强了周遭基础设施,如交通运输、港口码头的建设和发展。舟山经济开发重点之一的滨港工业园区,占地面积仅2.5km2,但集聚了70余家企业,以重型能源化工企业及项目居多。

4.2.2 组团型临港工业区的投资拉动 白泉镇的新港工业区为舟山经济开发区的北部B区块,占地34.2km2,通过低产的废弃盐田和滩涂等资源,开发了25.7km2的新增建设用地。园区依托8km长的岸线和5万~15万吨的重量级港口码头,引进100多个大型项目,以现代临港产业区、港口物流区为支柱园区,带动高新技术创业园区和出口加工贸易区的产业集聚,加大土地开发的技术和资金投入,以期实现土地的集约化密集型利用。

4.3 均衡驱动型模式

定海区南部的城区和盐仓街道逐渐向经济效益更高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并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2003年的城市空间规划中在盐仓街道的鸭蛋山地域范围内,计划构建一个高科技园区——金鹰高科技园区,同时摘箬山岛(位于城区)计划构建舟山的科技示范岛,以期提升海洋企业的创新创造能力(图3),另外,这些科技园区可以根据地域邻近的原则选择与浙江海洋大学等海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行合作,努力提升岛上的科技创新水平。(2)因城区工业建设近乎饱和,应使其逐渐转为发展海洋商业贸易和旅游服务业,如依托历史文化名城底蕴及海域的岛屿旅游资源构建旅游景区,如盘峙岛的千岛生态旅游区。

4.4 产业用地发展模式的联系

定海区3种产业用地模式分别分布于西部、东部和南部片区(图4)。西部和东部的用地模式受政策规划影响显著,并威胁当地生态环境,无法高效地实现产业发展与用地保护协同的目标。均衡发展模式则能最大化地提升科技创新实力,实现产业转型,在加强海洋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是脆弱生态环境下海岛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和土地资源高效开发的最终目的。纵观全岛发展,定海区仍旧无法完全实现区内各地域的经济均衡发展,同时城区与盐仓街道虽然处于均衡发展模式,但无法达到更高层次的均衡模式。

5 结论与建议

(1)定海区海洋企业及其用地的时空集聚特征相似。南部城区和临城街道为海洋企业及用地的集聚中心,其规模逐渐向东南和西北方向延伸,形成沿岸产业集聚带,以海洋制造业和运输服务业为首的第二三海洋产业居多;西北部的金塘和岑港街道的海洋企业发展和土地开发均较弱,呈岛状分布,涉及海洋运输、销售、金融和科教文社等海洋服务业。

图4 定海区海洋产业发展及转型模式

(2)因区位和发展基础的差异,3种海洋用地模式将在较长时间内共同作用于群岛新区建设。培养港口物流及船舶修造等支柱产业的产业驱动模式适宜于海陆运交通便捷、处经济发展中期的地区;利用重化能源和工业园区建设的投资拉动型模式,适宜于处工业化发展初期的地区,是短期内提升经济发展速度的有效途径;而在相对发达的群岛新区核心区,技术、资本密集型的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均衡发展模式为主要模式,可实现产业间的互补。

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自然禀赋的地区存在不同的发展路径,这对于自然禀赋特色极为鲜明的舟山群岛具有重要意义。在有限的土地资源约束下,建议舟山群岛新区建设优先规划建设重点产业支撑带,完成重点产业布局和发展,以完成新区肩负的国际转运中心、临港产业建设等重要使命;在支撑带外的产业薄弱地区,应结合群岛新区的海洋资源优势,吸引外来资本投资,探索发展环保型海洋工业,并结合独特的海岛景观和环境优势大力发展海洋旅游业;在经济基础较好的核心区,应加快发展金融、科教等服务业,实现与其他地区的功能互补。

猜你喜欢
用地街道海洋
热闹的街道
街道生活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2016年房地产用地供应下降逾10%
风居住的街道
街道等
国土资源部启动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临时用地审核
集体建设用地改革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