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学习群体效应

2018-08-02 17:26韩春青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8年28期
关键词:兴趣小组效应群体

韩春青

教师如何充分利用群体学习效应开展教学呢?具体如下:

一、建设正式群体,形成浓厚的学习语文氛围

班内小组是正式群体,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着重进行正式学习群体的建设。

1.创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马卡连柯指出:我们与其采用对每一个学生逐个地进行说服的方法,毋宁创造集体。实行对全体学生施加影响的教育方法心理学研究表明,群体通过感染模仿、从众、认同的心理机制,使个体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影响,引起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变化,以达到与群体趋于一致。从这个意义上说,良好的语文环境,浓厚的学习氛围,会影响、推动全体成员积极主动地学习。2.加强小组建设。现在的班学生数量多,基本上是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室的空间呈“秧田型”,学生前后对齐,全部面向教师,这种状态,不利于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关注的地区为“扇形”,扇形以外的学生很少被提问或请上黑板。总之,小组与小组、小组内部缺乏必要的合作与交流,不利于群体学习效应的发挥。因此,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小组建设。(1)打破空间限制。每隔一段时间,小组之间座位对调,保证每个学生置于教师关注的区域机会相等;每次课堂讨论,允许、鼓励学生离开座位,扩大交流范围。(2)引入竞争机制。如,以小组为单位做题时,请专人计时,各组互为裁判,教师累计各小组总积分,看谁优谁劣。小组竞争能调动各小组的积极性,有利于小组内部的团结与交流,能增强小组内部的凝聚力,活跃课堂气氛。(3)提倡小组间合作。小组竞争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小组内部空前团结,但小组之间有时为了争分数,彼此争吵不休,甚至成为“敌人”。教师除进行适当教育引导外,还应有意设置小组间合作完成的题目,加强组与组之间的合作。

二、重视半正式群体,激发学习语文热情

半正式群体是学生自愿参加的各种社团,因为它们具有协同性、稳定性、主动性,是语文学习中最活跃的群体。这些社团的活动开展得如何,直接关系着语文学习空气的浓淡和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高低,影響着语文学习群体效应的发挥。

为了充分利用半正式群体的力量,发挥语文学习的群体效应,可采取以下步聚:首先,深入了解学生,掌握他们在语文学习上是否有兴趣、擅长哪些方面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其次,带领学生观摩邻近学校的语文活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第三,合理引导,充分发挥各小组的作用。根据语文学习的内容,班里可组建写作兴趣小组、阅读兴趣小组、普通话兴趣小组等,学生自愿报名参加。例如,写作兴趣小组成立后,每次的作文批改,可先由他们组织同学互批互改,教师在此基础上批阅,并就作文及批改情况作评讲。学生通过批改别人的作文,就会认识到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长此以往,作文质量就会明显提高。

三、兼顾非正式群体,化解不利因素

非正式群体完全是学生自发的组合,具有隐蔽性、感情性、波动性、复杂性等特点,教师要利用它们有利的因素,化解它们不利的因素。第一,教师要广泛深入地与学生接触,了解学生人际交往的情况。第二,进行交际交往指导。调查发现,有的学生在作文、周记里倾诉了因得不到别人理解的苦恼、遭到他人误解的烦恼,抒发了对友谊的渴望、对友情的期待。对此,可结合教材中的“口语交际”练习,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办讲座,安排讨论,设计练习,疏导和引导学生。第三,正式、半正式群体容纳非正式群体。比如,安排座位,编排小组,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不硬性“搭配”;做练习,可以自选“搭档”。第四,杜绝小帮派。非正式组织的不利方面是容易发展为小帮派,只讲哥们儿义气,不顾集体原则,教师应做细致的工作,引导教育帮助学生,使他们团结协作,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在目前的班级授课制中,把握语文学习群体类型,利用语文学习群体效应,正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的体现。

猜你喜欢
兴趣小组效应群体
画与理
达到群体免疫,没那么容易
周末加油站(V)
“小团体主义”帽子不要随便扣
调查
中间群体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不落心外的雨
偶像效应
妙求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