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安塞油田加密区单井产能工艺试验

2018-08-03 01:14肖宗政
钻采工艺 2018年4期
关键词:射孔压裂液单井

姬 伟, 毕 凯, 李 荣, 肖宗政, 赵 乐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

一、油藏概况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发以来,井网由原始不规则反九点逐步调整为矩形、排状注水井网,目前注水方式以温和注水+堵水调剖为主,开发初期产能3.25 t/d,目前新井产能1.78 t/d。

二、制约单井产能因素分析

1.区域连年加密井油层物性变差

安塞油田王窑区每年打加密井40~50口左右,较以往老井,新井油层厚度变薄,渗透率变低,电阻差异大,砂体横向变化快且连续性差,平面含油不均;或发育底水,个别井出现油层尖灭。

通过对2012~2016年加密井渗透率统计,平均渗透率1.3 mD,每年有接近60%井的渗透率低于1 mD,有近四分之一的井低于0.3 mD,且持续走低。物性变差成为近年来加密井低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2.长期注水导致整体水洗程度偏高

安塞油田目前累计注采比达到1.74,王窑老区地层存水率达到0.9。整体含水较高,水淹层发育,检查井取心表明,油层纵向存在不同程度水洗,加上油性、物性变化快,水淹识别难度加大,以往段式射孔改造导致压后高含水,油井低产[2-4]。

3.主力层内隔夹层发育影响压裂效果

剖面上长6油藏部分区域多油层发育,由于层间或层内的隔夹层分布不稳定,砂体垂向叠置、侧向叠加等增加了储层剖面上的非均质性,部分井单砂体层内薄泥质、钙质夹层广泛发育,导致在平面加密的前提下,储层纵向改造不充分。

4.厚油层剖面改造不充分

王窑加密区平均油层厚度15~20 m,由于水淹层识别难度大,以往改造通常采取低射开程度笼统压裂,实践表明受隔夹层影响油层剖面动用程度低。后期调整技术思路,由笼统合压改为分段压裂,单井产能有一定提高,但部分井排量控制难度大,第二段压裂过程中易与第一段主缝沟通,压穿导致上段油层得不到充分改造,难以达到分压预期效果。

三、提高单产潜力分析

1.剩余油侧向富集

平面上主要受裂缝控制,剩余油主要在裂缝侧向富集,呈条带状分布的特征。剖面上强水洗比例不到30%,强水洗与弱水洗段相间,剩余油呈“互层式”分布,主要分布在低渗透段及物性较差的部位,呈“薄、差、分散”特点。造成剖面单砂体动用严重不均,层内公分级剩余油条带大量存在。微观上依据渗透率、孔隙度、孔喉特征对单砂体剩余油分类,并通过单砂体水淹状况分析,物性较好的Ⅰ类储量动用比例接近70%,Ⅱ+Ⅲ类为致密油,动用比例不足5%,具有较大潜力剩余油富集[5]。

2.压力保持水平高

老区常年注水开发,地层能量充足,原始地层压力9.13 MPa,目前平均压力保持水平110%,为储层改造提供了较好的能量基础。

3.建立水淹层识别标准

通过测井、试油、动态和剩余油测试相互验证分析,确定5项水淹层判别参数:①自然电位曲线向泥岩基线偏移;②异常高阻(淡水)R>40 Ω·m;③异常低阻(污水)R<15 Ω·m;④声波时差高于265 μs/m,曲线平直;⑤阵列感应曲线或双八曲线分异明显[6]。

4.多缝压裂改造

根据储层主应力方向,通过控制射孔方向、调整射孔方位,形成应力干扰,所造裂缝呈非对称、不规则裂缝形态,结合王窑区天然裂缝发育的特点,造成人工裂缝与天然裂缝的沟通,形成复杂的裂缝网格,实践证明缝网改造能较大程度地增加泄油面积。

四、新工艺探索试验

1. 定面射孔+变排量压裂

1.1 作业机理

定面射孔采用分簇布弹,每簇3 发超大孔径射孔弹,通过调整布弹方式使射流方向形成扇面,进而在井筒轴向同一横截面产生多个射孔孔道,弹间径向夹角60°,轴向夹角37.5°,沿定面射孔方向的裂缝呈倾斜状或迂曲状扩展,背离射孔方向裂缝扩展形态呈近垂直状[7],从而增加初始裂缝的复杂性。

在定面射孔基础上,初期低排量泵注时,在近井裂缝的底界面桥架成一个低渗透或不渗透的人工隔层,可控制裂缝向下延伸,提高排量0.2~0.4 m3/min,快速提高携砂液砂比,既可提高裂缝内的铺砂浓度,同时将支撑剂尽可能地带入地层深处,增加有效支撑缝长[8]。

1.2 应用效果

2016年共在王窑、坪桥等加密区块及检查井实施36口定面射孔工艺,试油期平均日产油9.4 m3,日产水16.5 m3,投产后平均日产液5.62 t,日产油2.25 t,与电物性参数类似的临井对比,较常规工艺改造后单井产能提高0.43 t。

1.3 工艺评价

上下隔层地应力差值小的薄油层或底水油层压裂时,采用定面射孔形成应力干扰,同时采用低黏压裂液,结合变排量施工,相对于以往小规模压裂,从工艺上主动干预,可实现裂缝侧向剩余油进行挖潜的目的。

2. 细分单砂体斜井多段改造

2.1 作业机理

针对厚度较大且不具备泥岩隔层遮挡条件的油层,借鉴水平井改造的特点,在井斜角大、井斜方位有利的情况下,在平行于裂缝主应力方位可细分单砂体单独压裂,实现多条独立的人工裂缝,通过增加改造规模,增加裂缝泄油面积。

图1 W105-X井综合测井图

2.2 应用实例

W105-X井油层段1 205.6~1 237.8 m,最大井斜角26.5°,油层段井斜角23.45°~24.89°,方位角304.1°,该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NE65°,井斜方位与主应力夹角119°,按图1所示射开83-84、85、88号单砂体,3段控制规模独立改造(见表1),压裂后形成了独立裂缝,试油期日产油24.3 m3,日产水3.6 m3,较同区域井改造效果突出。

2.3 工艺评价

对于油层段井斜角≥10°、井斜方位与主应力夹角30°的定向井[9],油层段井斜角与最大井斜角偏差不超过3°的定向井,采取分砂体多段改造,可满足砂体连续井的精细改造。通过对2015年王窑区常规改造与斜井多段改造的效果对比,在物性参数相仿的条件下,试排期效果有明显的提高(见表2)。

表1 W105-X井油层段及施工参数

表2 2015年同区域常规井及斜井多段改造效果对比

3. 厚油层多级加砂压裂

3.1 作业机理

该工艺针对同一射孔段采取二级或三级加砂压裂,第一级加砂规模控制在10~15 m3,排量1.2~1.6 m3/min,压后关井1 h,待裂缝闭合,压力下降至低于4.0 MPa,进行第二级加砂压裂;若大于4.0 MPa,开始放喷,待压力下降为0,然后大排量反循环彻底,进行第二级加砂压裂,第二级加砂规模15~20 m3,排量1.4~2.0 m3/min。多级加砂能将支撑剂往裂缝端部推动,阻止了缝长的过度延伸,使得铺砂浓度和支撑缝宽增加,从而提高了裂缝导流能力。

3.2 应用效果

2016年共实施该工艺15口井,通过井下微地震监测,措施后该井裂缝带宽、缝高分别增大了33%、25%。相比常规改造,单井平均液量提升2.23 m3,平均单井日增油0.62 t。

3.3 工艺评价

该工艺有效控制了缝长,增加了带宽,适合不具备分压条件的厚油层单井改造,适用于砂体厚度大于20 m,层内无隔层或存在小夹层但不足以对压裂改造起遮挡作用的油井[10-11]。但现场试验发现,油层厚度在30 m以内两级以上压裂规模对产能增加有限,30 m以上油层三级改造即可形成良好的铺砂剖面。

4. 水力喷砂射孔定点压裂

4.1 作业机理

油井套管完井后,不用常规电缆传输射孔,用压裂管柱携带喷砂工具,以高速射流穿透套管壁进入地层形成射孔通道,提高砂比和排量,通过油管主体加砂,环空补液的方式,在喷射通道内形成双向叠加超过破裂压力的压能,转化成动能后将地层压开。

该技术的关键点包括:喷嘴质量;喷嘴的流速;喷射时间;含砂浓度;砂粒直径。

4.2 应用效果

4.3 工艺评价

该工艺对于区域水洗特征明显的井实施定点改造,可避免多段压裂压穿或引起油井出水,尤其适合油层厚且隔夹层多,遮挡条件差,不适合采取分段压裂的井;同时该工艺能实现一趟管柱涵盖射孔、多点压裂的目的,既避免了射孔枪及封隔器在井筒内的事故,同时平均施工周期较动管柱压裂节省2.5 d。

五、配套压裂液体系

稠化水压裂液采用常规压裂设备,施工时在混砂车罐里按(水)100 ∶(稠化剂)2~4的比例直接混配、即时交联、连续施工,携砂性与胍胶液体系相当,省去了常规胍胶体系需提前配液及清罐的环节。同时具备以下优点:①压裂液不会产生腐败;②压裂液黏度可随时进行调整;③压裂液的数量可随时进行增减;④过程环保、低残留;⑤对水质要求低。

室内试验证明,该体系的井筒摩阻相当于胍胶压裂液的60%~70%,最高可降低地面泵功率约30%;同时相比0.35%胍胶压裂液的残渣大于200 mg/L,由于破胶液中含有大量表活剂,具有超低界面张力、润湿反转特性,其残渣含量平均小于1.0 mg/L,有效避免了对地层的二次污染。

现场操作过程中,压后返排液首先进沉降罐进行沉砂、除油,下层清液即可进储液罐进行重复使用,上层浮油及含泥砂污水进行二次集中处理。近年来在王窑、坪桥、候市等老区的加密产建井中应用比例在70%左右,现场不挖设排污池,返排液直接回收利用,累计减少作业废液超过5×104m3,节省经济费用300余万元,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环保价值。

六、结论

(1)油层物性差、水淹层发育、油层水洗程度高、隔夹层发育、改造工艺缺乏针对性是影响加密区单井产能的几个主要因素,剩余油富集、地层能量充足说明仍有单井增产的物质基础,通过优化射孔方案、加强水淹层识别、积极探索新技术为提高单产创造开发方向。

(2)采取定面射孔工艺形成岩石应力干扰,结合变排量施工提高裂缝内铺砂浓度,增加支撑缝长,可针对上下隔层地应力差值小的薄油层或底水油层创造复杂裂缝,增加泄油面积。

(3)对于油层段井斜角≥10°、井斜方位与主应力夹角30°的定向井,在平行于裂缝主应力方位可细分单砂体单独压裂,形成多条独立的人工裂缝,实现剖面精细改造,试油期日产油比常规改造增加5.7 m3。

(4)对于不具备分压条件、砂体厚度大于20 m的油井,实施2~3级加砂压裂,针对同一射孔段逐步提高改造规模,能实现端部脱砂,控制缝长,试验井裂缝带宽、缝高分别增大了33%、25%,单井相比临井增加0.62 t。

(5)水力喷砂射孔压裂可用于加密区内水洗特征明显,压裂难以控制缝高、易见水的油井,采取油管加砂、环空补液的方式,针对性地控制施工参数定点改造,试验井含水低于临井15%,且一趟管柱涵盖多项工序,节省生产周期2~3 d。

(6)提出了一种无需提前配液、可连续混配、携砂性能好、可循环利用且对低渗透地层无污染的稠化水清洁压裂液,在安塞加密区的使用情况表明该液体具有良好的地层配伍性,且具有较好的经济环保价值。

猜你喜欢
射孔压裂液单井
子长油田长6油层可循环压裂液技术应用研究*
耐高温交联酸压裂液的研制及其性能评价
低渗砂岩气藏压裂液伤害机理及评价
PFC和2315XA进行电缆射孔下桥塞
射孔参数对热采井套管抗热应力能力影响分析
电缆输送射孔的优缺点分析
采油“一井一策”全员效益目标的构建与实施
单井成本核算分析
煤层气井新型清洁压裂液研究与应用分析
射孔井水力压裂模拟实验相似准则推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