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塬油田含油污泥调剖技术研究与应用

2018-08-03 01:14王玉功唐冬珠
钻采工艺 2018年4期
关键词:扫描电镜含油污泥

王玉功, 李 勇, 唐冬珠

(1中石油川庆钻探工程公司钻采工程技术研究院 2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

随着压裂酸化等措施工作量逐年上升,含油污泥数量逐年增加,姬塬油田每年都会产生2 000 t以上的含油污泥,目前处理费用高,环保压力大。而姬塬油田部分油藏平面矛盾突出,见水井逐年增多,调剖措施工作量逐年加大。本文立足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开展了污泥调剖技术研究,不但能够解决姬塬油田含油泥处理难度大、费用高的问题,同时探索出一条适合姬塬油田经济环保的稳产增产方式[1]。

一、含油污泥分析

1.含油污泥组分分析

对含油污泥主要组分进行分析,所用的含油污泥样品来自姬塬油田,油泥样品呈固体状态。该分析主要用来确定含油污泥的水含量、油含量、固相含量,为下一步配制调剖剂做准备。样品采用马弗炉焚烧法测定含油含水率。首先在120℃烘箱中烘48 h,计算出含水率;再放在马弗炉中焚烧4.5 h,计算出含油率和固含量。焚烧之后,污泥呈棕色粉末状,测定结果见表1。

表1 含油污泥组分分析结果(焚烧法)

2.含油污泥粒径分布测定

制备污泥样品,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和纳米粒度分析仪分析了污泥的形态与粒径,明确了与储层孔喉的匹配关系。图1是污泥样品的扫描电镜照片,图1观察到,该样品中污泥颗粒的形状不规整,颗粒的粒径大小分布在5~50 μm之间。采用纳米粒度分析仪分析6次,如图2所示,污泥颗粒的粒径大小分布在10~50 μm之间。两种方法的结论是基本相同的,该方法比扫描电镜观察法更精确。

图1 污泥颗粒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2 污泥颗粒直径与强度差的关系图

根据经典的三分之一桥架封堵理论,污泥粒径在5~50 μm,适用于姬塬油田延安组延9储层的堵水调剖(延9储层平均孔径在35~150 μm)。

二、含油污泥调剖剂研发

结合长庆油田低成本战略,通过大量前期调研和实验研究,成功研发出乳状液污泥调剖剂,该体系具有污泥携带量高、成本低的优点,与凝胶体系配合使用,主要用于封堵注水井远端的微裂缝。本部分对具体的研发过程不再详述,主要对研发的污泥调剖剂进行各项综合性能评价[2-4]。

1.热稳定性

按照最优配方配制含油污泥调剖剂,考察了污泥调剖剂在不同温度下的稳定性,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温度下污泥调剖剂的分层时间

结果表明,含油污泥调剖剂在常温下可稳定24 h,90℃的稳定时间为7 h,完全满足现场施工注入的要求,说明研制的含油污泥调剖剂稳定性良好。

2.耐盐性能

分别配制四种矿化度的模拟水,包括蒸馏水,长庆油田采出水(8 000 mg/L),10 000 mg/L的模拟水,20 000 mg/L的模拟水,按照前面最优配方配制含油污泥调剖剂,观察不同矿化度水配制的污泥调剖剂在30℃下的稳定性能。

图3 不同矿化度水配制污泥调剖剂的分层时间

图3表明,矿化度不同的水配制的含油污泥调剖剂在30℃下的分层时间相差不大,处于稳定状态,说明该配方下的含油污泥调剖剂耐盐性良好。

3.岩心封堵性能

该部分主要考察污泥调剖剂注入量对岩心封堵性能的影响。选用最优污泥调剖剂配方,采用姬塬油田延9层天然裂缝岩心。该组实验以注入体积0.5 PV,1.0 PV,2.0 PV,4.0PV为例,得到封堵率与注入体积的关系见表3。

表3 不同注入体积下的封堵率

由表3可见,当注入体积为0.2 PV时,调剖剂的封堵率仅为55.36%,随着注入量的增加,封堵率迅速上升,这是因为越来越多的污泥颗粒在大孔隙内滞留,实现对大孔道的封堵,当注入体积超过1.0 PV时,呈缓慢增大的趋势。由此可见,调剖剂的注入体积对封堵率的影响效果明显,随着注入体积增加,封堵率也随之增大。开展现场试验时,应尽可能地加大注入体积,以保证施工效果,从经济角度考虑,选择调剖剂的注入量不小于0.5 PV为佳。

三、现场试验

在姬塬油田延9层成功实施现场试验1口井,注入污泥调剖剂1 600 m3多,处理污泥400 m3多,为姬塬油田的含油污泥资源化利用和降本增效提供了新思路。

注水井G162于2005年9月超深弹射孔试油延9层,试油日产油13.8 m3,日产水0 m3。于2010年5月实施酸化压裂措施转注延93层。该井投注以来,一直正常注水,施工前油压8.4 MPa,套压6.5 MPa,日配注30 m3,日注水30 m3,对应油井科14-27井含水缓慢上升,进入2016年以来含水上升幅度加快,根据生产动态分析认为科14-27含水上升主要受G162井注水影响。为缓解平面矛盾,提高水驱效率,决定对G162井实施调剖措施,见图4。

图4 G162污泥调剖施工曲线

调剖过程中施工压力缓慢上升,最终升高2 MPa;调剖前后压降幅度降低0.5 MPa,压降趋势变缓(见图5),说明吸水明显降低,表明本次调剖措施对高渗透层起到一定的封堵作用,由于完井时间段,井组效果有待逐渐显现。

图5 G162污泥调剖施工前后压降曲线

四、结论

(1)通过对姬塬油田含油污泥组分和粒径分析,明确了污泥用于调剖的可行性。

(2)室内研发的污泥调剖剂,热稳定性、耐盐性和岩心注入及封堵性能均可以满足现场施工要求。

(3)成功实施了污泥调剖的现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姬塬油田的含油污泥资源化利用和降本增效提供了新思路。

猜你喜欢
扫描电镜含油污泥
油田含油污泥综合利用污染控制标准分析
没听错吧?用污泥和尿液制水泥
含油污泥及热解残渣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概述
页岩气田钻井含油危废旋转炉处理的优化与应用研究
我国污泥处理处置现状及发展趋势
扫描电镜能谱法分析纸张的不均匀性
扫描电镜能谱法分析纸张的不均匀性
几种典型扫描电镜生物样本制备
谈计算机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的应用与发展
基于PSO-GRG的背散射模式扫描电镜的数字处理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