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出来能致富

2018-08-06 10:39江婷婷
当代贵州 2018年24期
关键词:木香易地开发区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江婷婷

为保证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岑巩县亚坝安置点将易地扶贫搬迁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旅游产业化相融合,有效解决搬迁群众就业、就医、子女就学等问题。

黔东南州岑巩县将易地扶贫搬迁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旅游产业化相融合,为群众解决“后顾之忧”。今年3月31日,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来到岑巩县易地扶贫搬迁亚坝安置点调研。孙志刚说,大家住进了新房子,旧貌换新颜,要感谢习近平总书记,感谢党中央。当地党委政府要全面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六个坚持”,完善后续保障机制,确保贫困户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

住进新房子

平庄镇榜上村、大有镇长溪村是岑巩县有名的贫困村,交通闭塞,没有特色产业支撑,多年来村民一直依靠传统农业勉强维持生计。岑巩县移民局副局长饶文军介绍,以大有镇长溪村为例,虽然距离县城只有10多公里,但以前道路泥泞、蜿蜒曲折,交通极为不便。近年来,岑巩开发建设进程加快,多条城市主干道和通村公路拉近了大有镇长溪村与外界的距离。不过村民们的生活条件却依然受制于自然环境限制,难有大的改善。

为彻底改变贫困村群众的居住条件,岑巩县启动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将群众搬迁安置到位于县城北新区、岑巩经济开发区、思州温泉生态休闲区三区叠加的“黄金地带”——亚坝安置点。

亚坝安置点采取统规统建集中安置模式建设,总投资4.3亿元,规划用地6.87万平方米,建设面积20.48万平方米,规划建安置房14栋2000套,已建成11栋1584套,目前已完成搬迁分房1102户5106人,正在装修和入住的有927户4326人。

走进亚坝安置点,可以看到一栋栋灰白相间的楼房已基本建成。饶文军说:“我们要让搬迁群众的居住条件越来越好,因此不仅建设标准高,而且在小镇内配套建设了商业街、农贸市场、服务中心等。”

肖金华一家曾是平庄镇榜上村村民,如今已经住进新家一年多。“我们搬迁只出了装修钱,加上拆除老家旧房子政府给予的奖励和购房补贴,还有结余呢。”

“我们也可以像城里人一样生活了。”对于肖金华来说,更关键的是小区附近有幼儿园、小学及中学,孩子的教育有了保障。

用服务留人

刘元勇依然清晰地记得,从凯本镇平牙村搬进亚坝安置点新家的那一天。他感叹,一年的时间,变化太大了。居住环境好了,生活条件好了,饮食起居有规律了,人们的环保和卫生意识也比以前强了……

“搬进来后,我们冬天用电炉取暖,如果说用火炉的话,排放出来的废气会污染社区空气环境,影响身体健康。”

“讲到健康,以前我们的生活是很不规律的。”刘元勇说,“以前,早上9点吃过饭,就到山坡上干活,下午5点钟回来后,感觉很累,也饿过了,吃什么都不香。”

如今,早中晚三餐都有规律,这样的日子,放在过去,想都不敢想。

从农村搬进社区,从农民变为市民,刘元勇一家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这样的例子在安置点还有很多。

从村寨到社区,从村民到居民,不适应、不习惯是人之常情,怎样转变他们的观念?怎样做好社区治理这项工作?饶文军认为,“服务”最重要。

“我们每一位小区工作人员都要负责对接社区居民,与每家每户进行深入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牢骚’,目的就是要让居民把社区工作人员当做可以依靠的家人。”饶文军告诉记者。小区还开设了图书阅览室、棋牌室、文娱室、妇女之家等供群众使用的休闲场所,居民们开始习惯到社区下下棋、看看书、玩玩电脑,社区与居民的关系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拉近了。

饶文军介绍,下一步安置点将切实抓好配套民生保障工程,创建住房、教育、医疗、养老、救助等保障体系,真正将安置点打造成为搬迁群众的宜居公园、创业乐园、温馨家园。

家门口上班

“滴滴滴……”一阵喇叭声传来,居住在亚坝安置点的杨雪驾着她新买的电动车到位于岑巩县经济开发区的公司上班了。

从安置点到开发区的车程也就10分钟,朝九晚五,每月3000元的工资。如今,在“家门口就业”的杨雪可是标准的上班族。

杨雪是贵州杰达电气有限公司打火机生产车间的“试火员”。公司每年提供就业岗位3000余个,其中人数最多的普工都在本地招聘。

“家门口就业,每月有固定工资,还能天天回家照顾家人,再不用过四处漂泊的生活,很不错。”杨雪说。

“近年来,岑巩县依托开发区区位优势和标准厂房良好发展态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集聚了一批劳动密集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在做大工业经济总量的同时,方便易地移民搬迁户、失地农户、城乡低保户就业,重点帮助1200名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实现就业。确保每人每月工资达2000元以上,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岑巩县经济开发区商贸物流管理局副局长潘登说。

坚持就业保障为先,保证老百姓搬迁之后有长远发展的生计,是岑巩县搬迁工作的核心内容。

坚持就业保障为先,是岑巩县搬迁工作的核心内容。图为搬迁群众在岑巩县经济开发区内的企业工作。(彭圆兰 / 摄)

51岁的杨木香曾是大有镇长溪村人。2016年,长溪村先后开展征地拆迁,杨木香家也成为搬迁户之一。2017上半年,杨木香一家6口人搬进亚坝安置点。随后,杨木香参加了安置点组织的厨师培训班,课程结束后,便在小区内开设了一家小餐馆,成为安置点搬迁户创业的代表。“作为拆迁户,如何合理利用手中的资金,实现就业创业,是摆在我们面前最现实的问题。”杨木香说,现在小餐馆每月能为她家带来可观的收入。

“为实现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亚坝安置点积极探索将大扶贫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旅游产业化相融合,随着经济开发区企业的入驻和思州国际温泉生态休闲度假区建设,还将有8000多个就业岗位可提供,保证搬迁群众稳定致富。”饶文军说。

猜你喜欢
木香易地开发区
如东经济开发区及其产业规划
西北大学木香文学社
江苏省句容经济开发区中心小学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陕西易地扶贫搬迁报告
抚州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小区里的木香树
雨季的木香花
国办发文部署开发区工作
暖香惹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