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公“山水入梦就诗心,平生素志付丹青!”

2018-08-06 06:23葛润翰
艺术家 2018年5期
关键词:逸品丹青篆刻

□葛润翰

刘默公

山东人,职业画家,退一轩主人,现居北京。现任中华书画协会理事,当代水墨联盟理事,中国公共关系协会艺委会委员等。作品《东土》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合作);《白云长供我》入展翰墨大地中国名家邀请展获艺术功勋奖;《山水情怀》入展法国卢浮宫中国当代画家联展即回国精品展(北京展区)获特别奖。

默公(刘黙公),山东人,退一轩主人,吾与好友戏称“老默”,主攻山水,善篆刻 。默公之画,笔简形具,拙笔之间常有逸致。书法清逸,篆刻简雅,可谓诗书画印皆有品。

欣赏默公的画作,有耳目一新之感。北宋黄休复在《益州名画录》有云:“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笔简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出于意表。故目之曰逸格尔。”用以形如其画,可谓契合无间。中国画坛到现在可以说是百家争鸣,流派林立,名家辈出。南有岭南画派的雅致清秀,北有长安画派的沉郁苍茫,各家各派亦各有特点。可品读默公之画,却无任何明显的流派渊源,可谓独成一家。他的画构图奇特,用笔或简淡、或苍秀、或遒劲,不拘一格,笔墨境界丰富,让人观之顿悟,有出尘之感。让观者能确切感受到画面山川林泉、草木葳蕤现实存在之意,而达到这样的妙境正是得益于他所创的以意驭形之法,其画简淡清彩,不求皴擦点染之繁芜,却又有笔势尽而意无穷之美。在笔法上他以心御意,笔墨纵横开阖,既重篆刻之古意空灵的钝力,又有行草写意飞逸纵横之韵味。目之所及,“空灵”“飘逸”之风扑面而来,给人一派幽远沉静、古雅寂寥之美。

默公的山水画,看起来清寂、简雅,书卷气、文人气十足,但它又不同于传统的文人画。

近三十年来,新材料的使用以及各类新技法的尝试,一方面丰富了中国画外在面貌,另一方面也强有力地冲击着中国画的文化品质。随着作品的市场化和标准的多元化,一些传统的文化品质正在慢慢地丧失,渐渐地淡出了公众视线。默公并没有随波逐流,他固执地坚守着自己对中国山水画的那份挚爱。不逐时风,需要勇气。宁静致远,淡泊明志,更需要默默地坚持,厚积而薄发。在多年的绘画生涯中,默公从来没有放弃过探求个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笔墨语言的追求,他专注悠游于笔情墨趣之间,锤炼在传统笔墨运用上的技巧,又融入书法、篆刻及当代设计理念,线条、墨痕、笔迹高度简化成为一种符号,既有古意又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在他的画中,他把笔墨、皴擦、晕染等国画的形式概念抽象简洁到了极致,画中只留下了书画印的形式,诗意却自存于其中。我写我心,以意御笔,将情趣寓于笔墨丹青之中,简淡凝练却意味无穷。其画比前人的逸笔草草之说更进一步地专注于表现内心,将具象、形式发展成为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象。传统山水画的技法到他那里经过提炼,已经高度凝练成为独具个性的当代笔墨语言。他以娴熟的笔墨,笔走龙蛇,画心中山水之意象。他的画之所以意境深远蕴含灵动,是因为其画中的山水意象是自然之意也是画中之意,更是画家心中之意。他在讲自己的艺术追求时曾说:“画者写境为写心,心象山水就是画家内心山水的写照,笔墨的流动如同内心的律动,或丰富、或简单、或满纸烟云,或者数笔草草、均能够反映画者内心的真实;笔墨丹青的干净,是源于他内心的纯粹,任何绘画形式只要用真心真情去画,在感动自己的同时,也会深深地感动别人!”

因为他深知自古诗、书、画、印来同源而相系,多年的笔耕墨浸中他深研传统,但不拘于传统,他很有感触地说起自己的创作历程:“宋元笔墨滋润,明清的逸笔了了,近代黄宾虹更是集大成者,每每让人感到高山仰止,但古人之心不同于我们之心,笔墨当随时代之流变,内心的真实才是我们的唯一。”正如他所说,他在艺术之路上汲古承今,吸收古人绘画的精神内核而加入现代的美学理念,才能卓尔不群,自成一家。他的探索的完全是从古意古法突破而出的极具现代感水墨艺术道路,其画散发着深刻浑然的历史气息,但又完全是他心中的桃花源,称之为“逸品”可谓确切。展卷品读,如武陵人之见桃源之境,恬然幽淡、自出忘却尘世、寂静无为的自然之心;看似随意涂抹,岂知其深含山水真味之妙韵。“逸品”虽妙,但历来存在争议,北宋黄休复将它列为四品之首;唐代朱景玄又将“逸品”列在四品之末,理由是“非画之本法,故目之为逸品,盖前古未有之法也”。老子曰:“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与无”“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道之出口,谈乎其无味”。所以作品既有形亦无形,即充实又虚灵,使其画面云烟满纸,笔墨灵动、超凡脱俗。有一种清虚,浑朴的内美沁透他人的心灵,让人回味无穷,看之平淡,实乃淡之有味,其作品的绘画方式不同古人亦不同今人,更不受现代流行画风的影响,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纯净的艺术之路。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画为心象,笔墨丹青之妙,均源于艺术家纯粹的内心。以形写神,真正要表达的是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和坚守不渝的精神家园。正如默公所说:“笔墨的流动如同内心的律动,或丰富,或简单,或满纸烟云,或数笔草草,均能够反映画者内心的真实。”

默公作画,追求的正是这样的境界:删繁就简,虚静恬淡。灿烂之后的恬淡不是空虚,而是一种内容丰富气象恢宏的博大。胸怀明月藏丘壑,笔下山川写精神。在默公酣畅淋漓的笔下:草木蓬勃,云烟明晦,山川织锦。当自然和生命的律动交相辉映之时,笔墨丹青也从经验世界升华成了一种心灵的境界。

有些人对于默公的画风表示不认同甚至非议。当面对一些不理解或者否定意见的人他从不以为意,他曾坚定地说:“艺术上我绝不会改变或者去迎合谁,我既然选择画山水这一条路,就要孤独地走下去。”从默公身上,我看到了一位艺术的苦行僧的形象,他执着于内心,他于艺术道路上“一意孤行”,不追随流俗时念,不低头作态去媚俗,在当今浮躁的画坛,他对艺术的这种执着实是令人钦敬。可谓:“山水入梦就诗心,平生素志付丹青!”他的读书、作画、搞篆刻,完全是源于一种内在需求,正如他所秉持的艺术理念是多年对艺术和生命的体验凝聚而成,山水是心象的山水,意境是禅意的圣境,以此观之可谓画如其人。

生活之中,默公虽不好言谈, 但朋友之间,常常妙语连连,幽默诙谐,惹得众人笑声朗朗。在爽朗的笑声里,大家都能感受到默公有种能直面一切的豪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只有了无挂碍时,我们才能明心见性,率性为道。我相信假以时日他的艺术创作将会取得更大的成就,其艺术风格也会为更多人所激赏!

刘默公 《古寺清幽 佛光显灵》 68cm×136cm 丁酉年

猜你喜欢
逸品丹青篆刻
逸品:一个绘画审美转向的标志性范畴
益州七友瀞园展——“益州”与“逸品”
奇趣为宗 反常合道——浅谈紫砂作品“逸品提梁壶”的创作
浅析“逸品”论与文人画
水墨丹青一世情
水墨丹青
篆刻
笔墨丹青绘中原
丹青厌
《三十六计》篆刻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