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讨

2018-08-06 09:16张馨月
魅力中国 2018年24期
关键词:十九大精神方法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文化多元化、互联网负面影响、大学生鲜明个性特点的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我们要充分发挥十九大精神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活力,提供理论指导的重要作用。通过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实践教学和“互联网+”方式,把十九大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新时代;十九大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讨

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在我国革命、改革和建设中始终发挥着“中心环节”的重要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而迈入新阶段,新时代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使命,为更好完成这个使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十九大精神相结合,不断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文化多元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时代中,文化也呈现多元化的态势。各种文化相互激荡,相互摩擦,西方社会思潮以不同的方式和内容瓦解我国主导意识形态,对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意识形态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正如邓小平在谈到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时指出,它是一种“助长一部分人当中怀疑以至否定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的思潮,”[1]也给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极大的挑战。同时,社会思潮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潜移默化地渗透着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易使大学生形成多元的文化价值观,阻碍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加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二)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互联网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具发展活力的领域。互联网快速发展,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深刻变化,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一系列新机遇新挑战。[2]张耀灿、郑永廷等学者也普遍认为:“时代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兴媒体在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广阔平台的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3]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相隔万里的人们不再“老死不相往来”。它的无国界性、无边界性,让国外资本主义有机会通过网络进行意识形态侵略,对我国主导意识形态造成不良影响,而且网络上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观等错误思潮泛滥,色情暴力、攻击诈骗、种族歧视等使网络“乌烟瘴气”。大学生通过网络容易形成一些错误的世界观、价值观,这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三)“95”后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新时代“95”后大学生个性鲜明,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但由于他们的社会阅历不足,对事物的认识往往不够深入,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样往往会带来一些不尽人意的后果。“95”后大学生网络依赖度极高,通过网络接受各种新鲜事物,但他们辨别能力差,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而且对国情的认识不深入,往往根据个人感受和经验来判断价值取向,容易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95”后大学生自我意识强,易以自我为中心,坚守自己的观点,甚至对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正确观念提出质疑,这会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十九大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一)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入精气神

所谓的精气神是一种活力,也是一种理论自信。在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中,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性成就。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等。这些辉煌成就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取得的,这让我们感受到了理论指导实践带来的巨大成果,增强了我们的理论自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坚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一种更加自信的姿态传播我国的主导意识形态,让大学生感受到理论的魅力。

(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指导

十九大报告提出:“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使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 [5]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正确性。

(三)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十九大报告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时代信息:

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二是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十四条”基本方略,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三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时俱进,把握时代的脉搏,将十九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更新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三、十九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4]我国进入了新时代,开始了新的征程,为了响应时代的號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将十九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体现新时代特征。

(一)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十九大精神的“三进”工作与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6]相呼应。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将十九大精神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结合,将十九大报告中政策性观点与专业知识有机对接,报告中的亮点提法与现实生活中公共治理的问题有效对接,从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4]因此,更重要的是让十九大精神进入大学生的头脑,通过宣讲活动、专题讲座等形式,让大学生深入了解和学习十九大精神,并自觉践行十九大精神。

(二)“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

十九大报告指出:“增强改革创新本领,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工作,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4]高校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模式,将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通过互联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注重线上学习,打造网络课程,加强“慕课”建设,利用“两微一端”信息平台,建立对话型传播机制,形成良性互动。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大学生点赞和关注排行榜等特点,通过公众号、微博、QQ群等,有针对性推送相关数据信息,加强网上正面宣传,宣扬十九大精神,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开展十九大精神学习实践活动

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才能够不断提高。因此,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不仅要加强十九大精神理论学习,而且也要积极开展十九大精神学习实践活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去了解、学习十九大精神,才能更好地掌握和认同十九大精神。比如,为了能更好地领悟“新时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实际走访、调研,在实践中感受我国的强大,感受我们的新时代。为了能更好地了解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乡村振兴战略,了解我国“三农”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下乡,走访村民、与村干部交谈,感受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乡村的新变化。

四、结语

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文化多元化、互联网负面影响、大学生鲜明个性特点等一些新的挑战。要解决这些难题,我们要充分认识十九大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采用互联网、实践教学等方式,把十九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扬十九大精神,最终使学生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4.

[2]习近平.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视频讲话[N].光明日报.2016-11-17(01).

[3]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2001:367.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1).

[5]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8-5-5(02).

[6]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作者简介:张馨月(1994-),女,重庆云阳人,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十九大精神方法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凝心聚力推进人民法院工作实现新发展
文化自信是民族自信的强大精神力量
浅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开展路径
试论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企业研发支出会计处理探讨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