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2018-08-06 13:21马丽
魅力中国 2018年22期

马丽

摘要:语文在人类的社会交往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组成人类文明的重要部分,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它广泛应用到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用它在交流,具有工具性的特点,又是文化传承过程中必须工具,所以又具有了人文性的特点,这两点是语文与其他科目不同的。所谓人文,指的是长期以来人类生活发展变化中存在过的各种文化现象。即“人”和“文”。人是指人类个体当前的对生活状态和以后的发展状态的自我认识和理解;文是指人类一代代社会文明的发扬和传承,即人类是对自己文明的认同。换句话说,人文素养就是指一种以人为本,一种精神世界,是长期由来人的一种内在本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关于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缺失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本文研究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有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式;人文素养融入;培养策略方法

人文素养的培养包括很多领域,它既包含了对人的品格、三观的培养,还有对能够正确的处理人和人之间关系与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能力培养。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应重视对学生们的人文素养培养,以实现更好的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三观、良好品格的教育目标,这就需要从小做起,老师做到表率,为学生树立起正直的价值导向,人文素养的培养对学生们今后的学习与人生都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一、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

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为人师表教师应该拥有高尚的人格品质,對学生的人生导向应该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辐射力,这样也会使教育效果变得更好,对学生成长成才也有促进作用,教师的言行举止都深刻影响着学生。因此,任何先进的教学手段都不能取代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人文素质产生的影响,教师人格对学生人文素养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不可替代的,也是学生形成良好人文素质的重要因素。首先,语文教师必须进行德行操练。因为教师的德行是人格的灵魂,是教师进步和发挥人格魅力的保证。语文教师应具有高度的职业意识,以教书育人为己任,追随党的思想的正确领导,爱护学生,热爱生活,只有这样的教师,才可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个性。其次,与学生建立相互尊重、相互关爱、民主和谐的关系,这是教师和谐教学的保障。教师与学生间应建立起平等、互尊的良好的师生关系,继而构建出更加和谐有爱的教育环境。再次,注重语言训练。语言训练是发挥教师个性的根源。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教学语言的锤炼,讲到生动活泼的地方,让学生充满激情,谈起欢快的地方,可以让同学们以笑相迎。教师也应该追求精确语言,抓住重点,言简意赅。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展现美与智慧,展现教师的魅力,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呼唤起学生对自我生命诉求及体验

明确教学主题,每本教材每篇课文都有其教学目的,教师在自己教学过程中要吃透教材,在给学生讲授知识时要讲究循序渐进,经过教师首先的自我深入体验带领学生理解课文以此来提升其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也达到了教学目的。所以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体验,开发学生自我探索的能力、用心感悟语文课程中所蕴含的复杂多样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通过体悟世间百态。但是切身体验的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只是引导作用,要自始至终的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不要因为自己的观点不一样,或者不符合课本当中的,在教学鼓励学生探索的技能,能站在客观的角度对学生的认知结果进行评价。

三、对教学文本进行灵活重构与阐释

目前语文教材是教育的基础,语文教材是经过很多大家一起调查研究才编制出来的。倘若教材只有空乏的外壳没有文化意境,那么教学课堂也会丢失其该有的效果,所以这种过于追求脱离教材所谓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也造成了现在很多“去语文化”的危险教学道路。也不是说所有的结合现在多元化语言教学毫无可取之处。应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要求老师对教学充分的解读和理解,继而结合现在生活引导学生去更加的阅读理解教材内容。

四、在写作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古人有言“文以载道”。写作是人们内心的真实写照,所谓文品即人品,写作者有着怎样的思想情感,对客观世界有着怎样的认识,就会创作出什么样的文章。直至现代,着名的作家、教育学者叶圣陶先生也曾对此发表看法:“文章是心里所想出来的、情感的感悟,然后用笔把它写下来了。文章能够最大限度的反映作者最真实的内心情感,写作和做人两者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作文即教做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意人文精神的渗透,把人文关怀体现在作文中,这是新课标在作文教学中提出的又一新理念。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真正的领悟到新课改重在育人的根本精神,把写作和育人相统一,让学生在写作中感悟生活真谛,受到良好人文素养的熏陶,再把其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所感受到的人文精神应用于写作实践当中来。

(一)在学生的情感作文中渗透人文教育。

教育无处不在,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敢于说话、敢于表达,在写作中真切的表达出自己的所感所悟,这又何尝不失为一种潜移默化的育人方式?伟大的教育学家叶圣陶有言:“作文就是用笔来说的,不要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在小学这个年龄阶段,孩子们的内心纯洁善良真挚,每一份情感都是真实的,他们在生活中的体现是对各种复杂社会人际关系最为真实的反映与体验,由此,教师在设计写作教学内容时不妨从学生的生活中抓取写作话题,例如:试写与同辈之间矛盾有爱的同学关系,以及长辈、师长间对自己的关怀等,把内心的真实情感诉诸笔端,讲真话、露真情,只有在文章中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个作文才能够称之为成功,才能真切的打动阅读者。如此这般,学生便也能够在写作的过程中自觉自发的体悟到人性的温暖。

(二)人文来源于生活,在平时写作可以在学生的生活作文中渗透人文教育。

在不脱离新课标的主题思想下,写作主题应结合生活,从学生这个年纪的生活中取材,提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动笔,喜欢去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看法与情感体验。所以说,其实真正的人文教育就渗透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开发学生善于发现生活的眼睛,用来观察体验生活的本质,从而也能做到对生活充满阳光,也能够在自己作文时投入感情去对生活的描写与表达,写出感情深入的文章。譬如说,教师及学校可以多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去敬老院探望孤寡老人、举行爱心捐物等活动,让学生不仅学习到人文情怀,在还能在这些社会实践中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学生经历过这些过程后,就可以积累到写作素材,同时也是一个很好感染学生、教育学生的过程。

总之,“如果教学过程不渗透些人文素养,语文教学课程将会出现是不完整现象,至少它已经不算是个良好的教学活动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是长期的、隐性的,它在短时间内很难获得期待的教学效果,但其一经形成与发展,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是深刻而受益终身的。在此期间,教师只有给予学生情感体验足够的重视,注意发挥语文教学的育人作用,发挥其感染力,注重对教学内容的价值进行深入挖掘,并以生活情感为主线,才能使语文课堂不再是为考试俘虏,出现人性化教学,让语文课堂的人文性在学生情感的涌动和撞击中得以回归。

参考文献:

[1]李雪艳.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思考[J].中华少年,2017(11):59

[2]张光惠.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7(16):50

[3]高艳艳.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J].新校园(中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