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怎样有效做好幼小衔接的工作

2018-08-06 13:45李艳茹
魅力中国 2018年25期
关键词:衔接幼儿园工作

李艳茹

摘要:所谓幼小衔接,既是幼儿园教育的终结阶段,又是小学教育的开始阶段,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幼小衔接的主要目的在于让我们的孩子学习感兴趣、活动能合群、生活有条理,非常自然、顺利的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在这样一个特殊阶段,我觉得我们家长应有一个前瞻性,提前认识到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的生活会出现哪些变化?并估计这些变化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哪些的影响,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使孩子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

关键词:幼儿园;衔接;工作

一、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的主要差异

进入小学,儿童所处的客观环境、学习内容、作息时间、自理要求、师生关系等都多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许多方面都存在着断层问题,所以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我们家长首先必须要明确幼儿园与小学的主要差异:

第一,学习生活环境的变化。幼儿园的教室,一般布置得美观、形象、富有儿童情趣,有丰富的物质环境,玩具琳琅满目;而小学教室有的是课本、黑板、桌椅、多媒体展台、背投以及课桌椅等教学设施,可能对孩子缺乏吸引力,操场上的运动器械对低年级孩子来说,享用机会也比较少,会使刚入学的孩子感到有些不适应。

第二,生活内容的变化。幼儿园教育的特点我们可以用“以游戏为基础活动”来概括。而小学学习则完全不同,因为学习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不论你对所学的课程是否感兴趣,孩子都要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来学好所规定的课程。学生的主要生活就是上课、完成作业。课间休息和游戏时间很短,孩子面临的是和高年级学生一样的每天上午四节课,下午一般一节或两节课的课堂教学。

第三,师生关系的变化。在幼儿园,老师对孩子生活照顾比较多,老师像妈妈般地照顾孩子,并参加到孩子们的各项活动之中.师生之间的关系近似于亲情关系,在孩子眼里,老师就像妈妈。而进入小学就不一样了,老师的角色会有所变化, 由于要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在生活上对学生的关心的比幼儿园老师要相对减少,老师与学生的交往主要在课堂上,师生个别接触的时间比较少,新入学的孩子就可能会感到这种新的师生关系有些不能接受,甚至感到生疏和压抑.

第四,教学方法的变化。小学正规的课堂教学方式与幼儿园的自由游戏、探索和发现、提倡在玩中学,学中玩的学习方式有较大的区别,小学以书面语言为主,强调文化知识的系统教育和读、写、算等基本技能训练,课堂大多时间是以老师的讲解为主,除了老师的讲解,孩子还必须完成一定量的作业.这些都需要勤奋刻苦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二、从各方面切实做好大班幼儿的入学准备工作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往往会使孩子难以适应,容易导致孩子学习兴趣低落,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影响学习成绩,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不利。作为幼儿的老师和家长,对此必须有足够的认识,提前做好工作,提高孩子的适应能力。

(一)激发孩子对新校园的向往之情。

一般说来,孩子到了六、七岁的年龄,心理和身体各个方面都基本上具备了接受小学教育的条件。这一阶段,由于环境、家庭、学校的影响,儿童开始羡慕小学生的生活,羡慕新书本、新书包、新铅笔盒,羡慕红领巾等。他们产生了上学读书的强烈愿望,时时刻刻流露出要成为一名小学生的美好情怀。此时,作为家长应该细心体察孩子的情绪和心态,和孩子一道以满腔热情来迎接他们的新生活。比如,在平时和孩子的聊天中,可以不时传递这样的信息"你长大了,就要上小学了,爸爸妈妈真高兴”、“我们家要有小学生了,我们真开心”,让孩子知道:父母为自己的成长高兴,为自己上小学自豪.。

(二) 做好孩子生理方面的准备

入学前的幼儿都有午睡的习惯,而入学后基本取消了午睡。但是,孩子的脑力劳动负担却大大超过了入学前。一天中大部分時间用于紧凑、快速的学习生活中。对于六七岁的儿童,正是身高和体重增长迅速的时候,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就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所以,在入学前一段时间,家长要重新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保证睡眠充足,养成早睡早起的良好习惯,让孩子在头脑清醒、精力充沛,集中注意力条件下接受新知识。另外,还要合理安排幼儿的饮食,要求孩子:早晨起得早,早餐要吃饱,午餐前不吃零食,晚上早一些睡觉,少看电视.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学校就餐的同学在孩子吃完饭后,可以让他带一个洗好或削好的水果吃。在我们学校一般中午就是搭配一份粗粮、一份水果。

(三)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我们知道,孩子在幼儿园里,过的是一种集体生活,整天都有老师跟班,生活上遇到困难都会及时得到老师的帮助。在家里呢,许多事情全由父母包办,进入小学后,孩子过的则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活,像整理学习用品、系鞋带,上厕所,准备学习用品,包括以后的戴红领巾等问题,都得靠孩子自已,而且还要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力所能及的学习、劳动等任务。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孩子因为动作慢,能力差,势必会影响他的学习。我从多年带班的实践中就发现,小学阶段,学习成绩优秀的总是那些能力强的学生。 因此,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就成了老师和家长的共同责任。

(四)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

由于在学校生活感到纪律上的约束和生活上的紧张,对学习知识的方法和内容感到不像自己想的那样容易,数学课不做早已熟悉的10以内加减口算,而是说组成,讲算理,谈组合;汉语拼音又不是简单的认字母练发音,拼音音节不好读,写字更麻烦,还要一笔一画地按笔顺书写,因此一些学生感到学习负担重产生不想上学、怕吃苦的厌倦心理,上学热情冷淡了,特别想念幼儿园,哭着要上幼儿园,不愿意上学。有厌倦期,面对孩子的情绪变化,就很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做好孩子心理的疏导工作,千万不要置之不理或者急躁中把孩子大骂一顿。

总之,习惯是儿童后天所养成的,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特殊倾向。如早晨起床穿袜穿鞋,然后上厕所、洗脸、吃饭、学习习惯是学习活动中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对将入学的孩子说来养成良好的习惯比获得知识重要得多,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则是他们顺利进行学习活动的保证,所以孩子入学前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猜你喜欢
衔接幼儿园工作
爱“上”幼儿园
不工作,爽飞了?
论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与配合
高一英语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
想念幼儿园
选工作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