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困境与出路

2018-08-06 19:35陈芳
智富时代 2018年6期
关键词:突破创新创业教育双一流

陈芳

【摘 要】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稳步推进,但也存在人才培养偏离本位、教育缺乏合力、质量评价体系不健全、创新创业文化建设效果欠佳的现实困境,结合实际,高校应从回归人才培养本位、统筹推进协同育人、完善健全质量评价体系、加强创新创业文化建设四方面积极推动改革。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困境;突破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2015年,国务院正式颁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要坚持“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并强调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大力推进个性化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国际视野、科学精神和创业意识、创造能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1]。党的十九大提出,既要加快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的建设,也要鼓励创业带动就业[2]。因此,剖析“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现实困境,探索新形势下改革路径,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

一、“双一流”视角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现实困境

(一)人才培养偏离本位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使命和本质要求,也是“双一流”建设的根本。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推进人才培养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重要途径。但在创新创业教育推进过程中,出现人才培养偏离本位的现象,对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部分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锦标观念”突出,功利色彩较浓,二是为了追求创业率,部分高校创新创业项目低水平重复、趋同性现象严重,出现重创业轻创新、重知识技能轻育人的现象。

(二)教育缺乏合力

《方案》提出,“双一流”建设需要多元投入、合力支持。但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合力缺乏,第一,创新创业运行机制尚未统一。总体上看,我国创新创业运行机制大概可以分为“独立式”、“嵌入式”、“联动式”三个类型,但也有部分高校特别是地方院校,没有专门的指导机构。第二,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氛围刚刚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研究和理论提升缺乏,教师队伍存在专任教师数量少、学历高、职称低的现象。第三,与地方和企业的合作力度不够,相关扶持政策的落实较难。

(三)质量评价体系不健全

《方案》强调,要将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导向正确、科学有效、简明清晰的评价体系。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相对复杂的教育过程,同时它又是一个教育效果呈现周期较长的工程,其效果评价存在着突出的“时滞效应”。因此,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来指引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发展十分迫切。目前,国内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评价指标主要有三个:在数量评价方面,主要以应届毕业生的创业率为标准;在“个体发展评价”方面,主要对创业意向和创业能力进行评价;在“纵向综合评价”方面,主要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研究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评估标准,构建创新创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3]。这些指标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育的效果,但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四)创新创业文化建设效果欠佳

《方案》强调,要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增强文化自觉和制度自信,形成推动社会進步、引领文明进程、各具特色的一流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传播理论知识为辅、营造文化分为为主的综合教育[4]。因此,依托校园文化,建设一流创新创业文化、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十分重要和必要。目前,随我国创新创业时代的发展,创新创业文化也逐渐成型、发展、蓬勃,成为高校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代表,但创新创业文化建设也存在着建设意识淡薄、缺乏对中国文化的传承、文化建设缺乏合力、过度借鉴西方文化元素等问题。

二、“双一流”视角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路径

(一)回归人才培养本位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基本职能和根本任务,是大学区别于其他社会机构的特质,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大学才能称之为一流大学,要实现这一目标,拥有“一流”的人才培养理念,回归并牢固人才培养本位是关键。因此,高校要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中人才培养这一核心任务,突出人才培养这一核心地位。一方面,要改进工作观念,深化人才培养内涵,注重人才培养实效;另一方面要注重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协同培养。同时,还应注重创新创业活动的价值引领,使学生真正实现“德能”兼备、全面发展。

(二)统筹推进协同育人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统筹推进协同育人,形成教育合力,既是“双一流”建设的导向,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要求。推进协同育人,一是从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研究适合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运行机制,成立创新创业中心和相关学生组织,实现组织育人。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相关理论研究,提高课程建设和科研能力水平,促进科教协同育人。三是加强地方企业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持和合作,简化经费使用程序,加强政策的落实,有条件的高校也应根据实际制定相关配套政策予以扶持和帮助。

(三)完善健全质量评价体系

质量评价体系是指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发展的风向标,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是创新创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综合数量评价、个体发展评价、纵向综合评价,基于CIPP模型,笔者认为,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应包括高校创业环境、创业资源、教育过程、创业成果四个一级指标。其中创业环境一级指标包括高校所在城市的创新创活动程度和氛围、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横向课题数量、发明专利和成果转化数量、是否将创新创业融入学校发展规划及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创业资源一级指标主要包括师资投入、资金投入、运行机制保障三方面。教育过程一级指标则包括创业课程、创业项目和管理过程三方面。创业成果一级指标主要包括学生素质提升、创业效果和社会效益。

(四)加强创新创业文化建设

传承创新优秀文化是“双一流”建设中的重要任务。因此,坚持文化自信,加强创新创业文化建设意义重大。第一,高度重视,做好顶层设计,将创新创业文化纳入学校总体发展战略,纳入校园文化发展全局。第二,坚持以优秀文化为根本,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第三,积极营造创新创业教育氛围,整合高校、社会中的各种资源,形成资源互补和良性互动,形成文化建设合力。第四,理性借鉴世界各国创业文化的成果,注重挖掘高校所在地的地域文化资源,建设地域特色、学校特色凸显的创新创业文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5)64号.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11/05/content_10269.htm,2016-01-25.

[2]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 人民日报,2017-10-19(002).

[3]王占仁, 刘志, 刘海滨,等. 创新创业教育评价的现状、问题与趋势[J]. 思想理论教育, 2016(8):89-94.

[4]潘懋元,朱乐平.以创新文化养人以创业实践育才[J].中国高等教育,2017(08):49-51.

猜你喜欢
突破创新创业教育双一流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