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注定消亡?这个国家4A级景区表示不服
——看弹子石老街如何将“山高坡陡”转化为发展优势

2018-08-07 03:05宁小倩
当代党员 2018年14期
关键词:南滨开埠弹子

文︳CQDK全媒体记者 宁小倩

【路径】要着力打造高品质都市旅游,挖掘文化内涵,提高服务水平,做强做靓大都市国际旅游目的地,让城市宜居宜业宜游。

弹子石老街 图//宁小倩

因为一条街,爱上一座城。

说起重庆的老街,重庆人的心中都住着一段往事。

老街,承载着城市的记忆。但随着城市发展,它们往往褪色衰老,渐渐消失在大众的视线里……

幸运的是,在重庆,保护这些承载着岁月记忆和地方文化的老街,已经被提上了城市提升的日程表。

其间,南岸区的弹子石老街就迎来了一场“重生”。

6月1日,长约1公里的南岸区弹子石老街隆重开街。

在开街仪式上,“重庆南岸长嘉汇弹子石老街”获得国家4A级旅游景区授牌,成为全国首个以“开埠文化与城市九级坡地地貌”为主题获批的4A级景区,为我市再添一张耀眼的旅游“名片”。

一街两埠四院十景——一边是当地的历史文化风韵,一边是摩登潮流的现代地标,弹子石老街是如何让两者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的?

老街·新趣

——传统文化的“现代演绎”,铺设产业化保护大道。

白天的南滨路,车水马龙,气势开阔。

站在这条18公里长的江岸大道旁,举目全是摩登时尚的高楼。驻足于此,很难想象在林立高楼间隐藏着一条百年老街。

弹子石老街从繁华的南滨路一路上行,延伸到弹子石转盘,长近1公里,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

身处老街,从正面远眺,长江与嘉陵江交汇,独一无二的景色尽收眼前;于背向近观,目光沿80米高差的梯步蜿蜒而上,重庆标志性的“爬坡上坎”风貌一览无余。

高低起伏的坡地间,“一街两埠四院十景”嵌入其中。

“一街”,即弹子石老街;“两埠”,即下江和上埠;“四院”,即王家大院、孙家大院、夏家大院、青羊公馆;“十景”,即海关石、映月池、青云桥、花朝门、余音阁、利川号、涂山窑、爱情墙、一德堂、百岁坊。

弹子石老街还原特色的古街风格,其重头戏就是在原址复建了王家大院。

“鼎盛时期的王家大院,仅晒盐场坝就有两个足球场大。”说起王家大院,弹子石老街的老一辈人几乎无人不晓。

王家大院是重庆公布的52个消失历史记忆点之一,被誉为重庆江南名宅、“西部水路门户第一家”,是重庆开埠史的地域标志。

王氏家族来自湖广填四川时期。明末清初,王家有一部分人来到重庆,落户东水门一带。清道光年间,王家后人王信文看中了对岸江南之畔的一片开阔地,是一个颇为热闹的水陆码头,并选此定居。他也就成了王家大院的创建人。

王家大院原本已经消失。复建后,王家大院分上院和下院,继承了中华传统庭院“前园后院、前堂后寝”的格局,有11道门。下院面朝长江,位于法国水师兵营旁,直通王家沱码头;上院的门牌是谦泰巷42号,当地人称“花朝门”。

复建的王家大院内外设置成双戏台的最大合院,将免费向公众提供常态性的艺术表演。

老街开街当日,102岁的王德懿老人和101岁的老伴曹越华坐着轮椅,在儿孙们拥簇下来到了复建落成的王家大院。王德懿当年正是王家大院的大小姐。

曹庞沛是王德懿的小儿子。他表示,能回复建的王家大院看看是母亲的梦想,现在终于实现了。

市民在弹子石老街留影 图//宁小倩

…………

“历史街区是一种公共文化产品,这个属性非常重要。”当日的开街仪式上,当地学者认为,复建的初衷是为重庆人提供一个能建立情感认同感、归属感的场所。

历史·时尚

——给文化产品注入外在活力,增强对新时期新市场新需求的适应性。

采访当日,一群衣着时尚的年轻人,站在王家大院正中的坝子里,跳起了律动十足的街舞。一旁的摄影师拿着DV,专注拍摄。

王家大院坝子前,用灯笼组合成“才子佳人”四字,与此情此景融为一体。

像这种历史与时尚、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场景,在弹子石老街俯拾皆是。

原本,我正在观赏大足石刻非遗传承人刘能风为老街雕刻的杰作——重庆开埠时期的木雕、砖雕、石刻,却又被不远处热闹的现代摄影展所吸引。

从王家院子拾街而上,我便来到了弹子石老街的艺术文化中心——先锋艺术影院。

这也是重庆市首座艺术电影院。

据了解,先锋艺术影院是由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先锋电影制片厂打造,是南岸区艺术文化重点扶持项目,总面积达2000平方米。

从电影院出来,游客还可以去大众书局坐一坐,看一看最近有哪些新书上架。

这些旅游产品为文化艺术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体验人文艺术的新去处。

王家大院正门 图//宁小倩

说起老街,肯定离不开“吃”。

弹子石老街的餐饮也被包裹了一层“文化外衣”。三步一个“重庆名小吃”,五步一个“中国名店”,德元、吴抄手等数十家全国老字号齐聚老街。

藏在院子里的私房菜、吊脚楼里的江湖菜……一条街巷,无论是中华传统小吃,还是新潮美食,都容纳其中,可谓琳琅满目,应接不暇。

…………

事实上,老街修护既要保护好历史人文,又要具备发展后劲,离不开社会资本的参与。

据了解,重庆新近实施的一批历史文化街区或历史风貌区开发建设,大多都以社会资本为主体。

弹子石老街修复项目,同样由香港置地联手招商蛇口共同打造。

项目参与者探索的商业开发与老街保护共存的互利共赢模式,在解决老建筑修复资金的同时,还引来人气、增添了活力。

“近现代建筑只有合理利用才是更好的保护,这也是弹子石老街打造的内在逻辑。”香港置地相关负责人认为。

巴渝·西洋

——开埠文化融入“西洋基因”,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交融中厚植旅游供给底蕴。

1891年3月1日,重庆海关正式成立,重庆至此开埠。

重庆海关被称为“长江上游第一关”。弹子石老街沿线,正是当时重庆开埠的窗口。

重庆开埠后,这里洋人聚集,洋行林立。

洋行随开埠进驻重庆的同时,修领馆、兵营、教堂,也带来了西方文化的冲击。

开街后的弹子石老街,仍然保留了这种包容多元的历史基因。

除了老重庆的特色,弹子石老街还混合了欧式建筑风情,现代风、国际范儿和华风渝情交融混合,不但不显突兀,反而更展示出一种别样的风韵。

原来,弹子石老街的总规划师,是法国戴高乐机场、中国国家大剧院的缔造者、建筑大师保罗·安德鲁。在设计时,他正是将重庆民国时期的巴渝吊脚楼风格与欧式建筑风格相融合,以此确定了老街的主基调。

除了复建的历史文物,开街后的老街还打起了“国际范儿”的旅游牌。

弹子石老街开街当日,重庆南滨国际戏剧节同时启幕。本届戏剧节邀请到中国、美国、法国等8个国家的24个戏剧演出团体。

在百年老街的古朴街巷中,演绎前卫先锋的当代戏剧艺术——戏剧节充实了老街文旅地标的新内涵。

如今,老街所在的南滨路,将原有传统文化景点与新造的“国际范儿”景点良好融合,串联起烟雨公园、长江索道、弹子石老街、国际马戏城等南滨路景区和景点,南滨路也将向国际化旅游休闲地迈进。

至此,“西有磁器口,南有弹子石”的主城两大老街布局完毕,加上法国水师兵营和慈云寺景区,南滨路上这一条历史文化景观带已然成型。

猜你喜欢
南滨开埠弹子
弹子排加压机构的等应力参数设计与有限元仿真
南滨路,开启城市蝶变之旅
十里灯火璀璨
近代华北开埠城市《红楼梦》戏剧演出述论
法国领事馆旧址 见证重庆百年开埠史
干片式制动器弹子加压装置的力传递效率研究
这条路,曾点亮一座城市
重庆第一滨江大道兴衰史南滨路沉浮录
弹子加压装置接触副力传递效率试验研究
近代温州开埠与温州海外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