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城市设计具体内容的延伸、拓展和细化

2018-08-07 08:17张兴仙
商情 2018年28期
关键词:机制

张兴仙

[摘要]本文以泸西县西片区城市设计为例,以控制泸西县城西片区城市物质形态方面的发展与变化为主要方面,采用分区控制——以街坊为基本单元,对街坊内部、街坊之间和街坊与功能区间的空间比例、空间界面、建筑高度等要素方面进行控制。建立误差校正机制,进行过程控制,同时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供一个非完全的政策框架。

[关键词]泸西县 西片区 分区控制 误差校正 机制

一、项目背景

泸西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旅游、休闲为先导的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和山水田城风貌的休闲旅游城市。通过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的制定,实现《泸西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6-2020)》所制定的城市发展战略和规划目标,促进城市协调、健康、持续发展,加快泸西城市建设事业的发展,进一步落实总体规划确定的西片区用地功能布局,指导泸西县城新区的开发建设,统筹安排土地使用、道路交通、市政设施、环境容量等控制指标,保证城市能够持续健康、有序的发展,同时提升泸西县城中枢区的城市风貌、城市形象、城市旅游功能及城市人居环境,并有利于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二、现状概况分析

规划区位于泸西县城中枢区的西北部,紧邻阿庐古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属《泸西总规》确定的阿庐组团和城市中心区组团用地;规划区四至范围:东至泸发大街与建成区相接,南至迎宾南路,西部至泸西总体规划范围边界,北到石泸公路和阿庐古洞风景区南部。规划用地西高东低、北高南低,总体呈东向坡状。由于泸西水资源较为丰富,因此规划区用地中存在大量纵横交错的灌溉沟渠和河道,较大的有西部的西沟和泸发大街中部的中大河。

现状用地以农田耕地为主,面积约288.96公顷,约占规划总用地的46.23%。现状建设以村镇建设用地为主,主要有瓦窑村、王家村、小石桥村、落鹤堡和小村等5个自然村。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需要,目前规划区内已有部分拟批用地和已批用地,开发性质以居住为主,主要分布在泸发大街西侧。

三、规划目标与定位

1、现代化、高效率的城市新区。规划力图通过合理的布局、有效的引导,建立高效的土地使用机制、合理配套完善公共公用设施、构建便捷安全的交通体系、塑造舒适优美的城市环境和现代化的城市風貌等方式和措施,将西片区建设成为泸西县城重要的城市门户区、北部新城核心区和启动示范区,将西片区建设成为具有交通有序化、土地集约化、空间现代化、居住宜人化、生态优质化、发展持续化特征的现代化、高效率的城市新区。

2、完善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体系和园林化、生态型的建成环境。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对市民和游客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规划将西片区范围内的广场、绿地、步道、河道、娱乐设施、运动健身设施和公共设施等构成要素组织并联系成为完整的公共开放空间体系,营造以人为本、园林化和生态型的城市环境。

3、独特的城市形象。泸西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新区既要在一定程度上与传统城市形象保持协调,还应该塑造富有时代气息的新形象,体现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多元性和延续性,形成具有开敞舒展、亲切和谐、尺度宜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新区。

4、性质定位。依据《泸西县城西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规划区的功能定位为:西片区是泸西县城未来的城市门户区和北部新城核心区,是以居住、商务办公、旅游服务等功能为主,具有生态化、产业化和城市门户区特征的综合性城市功能区。

5、形象定位。

A,园林化的环境——“山水人城”。

泸西县城位于峰峦叠翠的山地环境之中,其优美的外围生态环境为规划对象区域提供了山水交融的外部景观背景,尤其是泸西丰富的水资源环境,是西片区可以直接引入、利用的资源,而通过轴线及景观走廊把山影引人中心区,增加了景观环境视觉形象的可视率,也将极大地提升其环境品质。

B,城市功能与活动的新中心一“有机生长”。

城市是个有机体,是由众多有生命力的细胞组成,而城市的发展是个有机生长的过程,是细胞不断复制的结果,而有机体在此过程中时刻保持其完整性。西片区作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起到了承接老城区,转启新城区的作用。因此在西片区中舒适安全的城市生活、高效有力亲民的行政管理、频繁活跃的商务活动以及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生活与城市形体环境共同组成城市物质视觉形态,并以此充分体现繁荣的泸西城市内核。

C,城市的舞台一“场所塑造”。

外部空间是城市公共活动的主要场所,空间场所的塑造是为城市活动服务的丰富多样的城市生活需要多样化的空间场所。空间场所为群体大众所使用,就成为城市的舞台,舞台的构筑首先要有足够的场地和为大多数人所用的空间设施,舞台上的建筑、小品、人其实都是亮丽的风景,在城市中展示自己的风采;其次,舞台又是实现空间——场所一领域的深度转变,为不同的群体提供个性化的活动空间,如工作者、购物者,又如儿童、老人等。

四、功能结构规划与布局

1、功能结构规划

根据《泸西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6-2020)》,规划将西片区确定为“三轴、两带、两心、五区”的功能结构。

三轴:分别是指连接阿庐古洞景区和黄草洲休闲度假区的中央生态绿轴,是一条生态滨水绿化景观公园带;西片区新城中心中部联系西部景观瀑布和东部城市建成区的景观绿轴,凸显城市与自然和谐的营城理念,同时充分体现北部新城的人文景观风貌;沿迎宾路两侧形成绿化景观轴,以塑造泸西县城城市人口区的优美景观风貌。

两带:规划区被石泸公路分为东西两大片区,规划在两大片区中部分别布设了两条复合型公共景观带,其不仅是西片区重要的景观骨架构成要素,同时结合了步行系统、游憩设施、公共设施、景观水系形成日常市民使用最为频繁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

两心:规划区中部的城市中心区和西南部的集泸西一中、行政中心为一体的市级教育行政中心。

五区:即规划区内自然形成的五个功能分区:北部综合片区、南部综合片区、中心商务区、城市入口区、市级教育行政中心。

2、功能布局

依据上述分析,规划将整个西片区在功能布局上总体分为8个大街区、24个街坊,各个街区以一种功能为主导,其它功能适度进行穿插,保持城市的活力。

(1)大街区A为西北部居住片区,以一类居住用地、瀑布公园为主,辅以部分商住用地;

(2)大街区B为城市门户区,以城市人口区及教育行政中心为主,辅以居住及商业、服务业等用地;

(3)大街区C为北部旅游业发展片区,以五星级宾馆为主,辅以分时度假区、一类居住区和游泳馆等用地:

(4)大街区D为中北部居住片区,以商住和一类居住用地为主,辅以旅游发展用地和服务设施用地:

(5)大街区E为新城中心区,以商住用地为主,辅以中央公园广场、商业、金融、保险业和服务设施用地;

(6)大街区F为中南部居住片区,以二类居住用地为主,辅以商业、金融、保险业和服务设施用地;

(7)大街区G为南部综合片区和城市入口区,以二类居住用地为主,辅以

部分商业、金融、保险业、文化娱乐、医院和部分公共绿地;

(8)大街区H为城市生态景观绿轴,以综合公园绿地为主,辅以玄天阁、文化娱乐和運动健身用地。

五、公共交通规划及步行系统规划

1、公共交通规划

沿规划区东西两大片区中部设置公交环线系统,保证区内每个地块均有便捷的交通支持,主要大型公建的交通节点处设立主要换乘点,并充分考虑市民跨路换乘的便利和安全。主要换乘点可采用港湾式停靠站和采用划线标明公交车辆靠泊位置,靠泊长度保证两辆公交车同时到达。在片区的西环路和绿带东路建议设置旅游观光专线,以观景巴士作为交通工具,与城市旅游线路结合。

2、步行系统规划

在规划范围内,规划组织了相对完整的步行系统,原则是结合北部新城中心、中央生态景观绿轴公园、中部商业金融中心、用地中部两条复合型公共景观带和带状公园形成贯穿整个规划区,并相互连续形成一个大的步行区域。

步行系统贯穿整个规划区,不仅结合了游憩设施、公共设施、景观水系形成日常市民使用最为频繁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而且是西片区重要的景观骨架构成要素。其与商业中心、文化娱乐设施、服务设施等人流集聚的地区相互连接,使城市居民共享安宁、舒适的步行环境。城市公园内步行空间的开辟可结合水系、广场、轴线空间进行组织,突出尺度的舒适性。步行空间应将不同的景点串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丰富的游路系统。在主要公共建筑和城市广场之间,鼓励地下公共空间的开发和贯通,以及与交通换乘枢纽之间的联系,形成完善的地下层人行系统,从而保证市民在中心区穿越城市干道的安全便捷以及公共活动的连续性。

六、结语

从人的视觉感应到心理感受再到行为引导乃至生态环境的共融,均是城市设计所倡导和追求的目标,正是基于这个目的本论文试将城市设计方法引入小城镇空间环境的设计中,探讨小城镇空间要素的分类、构成及设计原则和方法。

改善小城镇的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这是一个包含自然、历史、文化、生态、心理、政治、经济等非常综合的目标,作为城市设计者来说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我们只能从自己专业的角度提出看法和建议。从城市设计学科体系本身来讲,向前延伸是宏观决策制定,向后延续是设计实施与管理。且就设计本身也融合了建筑学、城镇规划、景观建筑学、环境生态学、环境心理学、美学等诸多学科知识,或许这就是城市设计内容本身的复杂性。

猜你喜欢
机制
基于目前班级阅读下幼儿多元表达内在机制的创建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基于熵权TOPSIS法的精准扶贫机制决策研究
基于熵权TOPSIS法的精准扶贫机制决策研究
浅谈基于Java的异常处理机制
分红机制在农业保险中的应用
分红机制在农业保险中的应用
智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