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海洋生物产业集群培育的发展现状与政策路径

2018-08-07 05:23赵楠白福臣
河北渔业 2018年6期
关键词:湛江市发展现状

赵楠 白福臣

摘 要:培育海洋生物产业集群,是湛江抢占广东海洋经济制造点的重点产业战略。通过解构湛江市海洋生物产业集群的总体规模与特征、产业构成和工业园区基地的发展现状,找寻和采用资源错配系数分析湛江海洋生物产业集群的问题及资源配置状况。结果发现,湛江海洋生物产业集群培育存在龙头企业带动效应待提升、关键技术待突破、科技服务体系待完善和政策支撑待加强等问题,而且存在严重的资源错配和较高的效率损失。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可促进海洋生物产业集群培育健康发展,为此,政府可着手落实的政策路径有:完善市场的准入制度进而适当引导涉海中小企业进入海洋生物产业;以创新成果产业化为导向激发海洋生物产业市场需求;健全法律保障制度营造海洋生物产业创新氛围;推进产业园区分工深化等。

关键词:湛江市;海洋生物产业集群;发展现状;政策路径

中图分类号:F276.4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日益增加、能源缺乏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逐渐显现出来,2000年以来,海洋作为占世界 71%面积领域成为了人类谋求发展的新热点,全球引发了新一轮向海洋要空间、要资源、要财富的热潮。海洋生物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慢慢地成为了一些沿海国家和地区海洋经济发展战略部署的主要战场[1]。

湛江市有海洋面积 2 万km2,全海岸线2 043.5 km,三面都由海围绕,其海洋资源得益于处于优越的地理位置,是广东甚至全国的海洋大市。为加快建成海洋经济强市、实现“蓝色崛起”,湛江政府大力实施海洋开发战略,深入发展海洋产业,利用自身天然的区位禀赋,扶持以海洋生物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随着海洋生物产业集群规模日益扩大,其发展对湛江国民经济贡献率已达10.2%,同时,湛江海洋生物创新型产业集群成功申报广东省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试点单位。目前,湛江市已基本形成现代海洋生物产业体系,初步建成布局合理、产业高端、科技领先、管理科学,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全国一流的海洋生物创新型产业集群[2]。

1 湛江市海洋生物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1 湛江市海洋生物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1.1.1 湛江市海洋生物产业集群总体规模与特征 湛江市海洋生物产业集群总体规模较大,同时发展态势良好。2015年湛江市海洋生物产业集群生产总值达到280亿元,占湛江市海洋产业总产值的21%。从主导产业情况来看,海洋生物育种产业、海水健康养殖产业、海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生产总值达到44.8亿元、81.2亿元、58.8亿元和95.2亿元,分别占集群总产值的16%、29%、21%和34%。从社会影响来看。全市共有海洋生物产业相关企业1 0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0多家数据来源:《湛江市海洋生物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与发展规划(2016-2020)》。

湛江市海洋生物产业集群发展结构良好,产业分工明细,协作配套效应明显。第一,产业集群包含海洋生物育种、养殖、加工、生物医药在内的四个环节,构成系统完整的产业链,有效推动海洋生物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第二,产业集群带动相关企业快速发展,有效提升海洋生物产业的规模效益与竞争力;第三,产业集群聚集包括广东海洋大学、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在内的30多所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吸收海洋经济与海洋生物高新技术人才30 000余人,实现生产与技术的有效交融,为海洋生物产业创新提供技术与智力支持;第四,产业集群涵盖以湛江海洋产业基地为代表的15处产业园区,建设包括湛江海洋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海洋产业孵化中心在内的十多家产业孵化器与加速器,推动海洋生物技术成果的有效转化。

1.1.2 产业集群具体产业构成 湛江目前的海洋生物产业集群主要由海洋生物育种产业、海水健康养殖业、海产品精深加工业和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所组成。第一,就海洋生物育种产业方面,目前湛江市海洋生物育种产业共计50余家企业,形成以对虾种苗繁殖为主导产品的育种产业,出现恒兴、国联、粤海、东方、海茂等水产种苗繁育企业。其中湛江市海水养殖水产种苗南方基地属于国家“863”高新技术项目;第二,海水健康养殖业方面,2014年湛江辖区共出口水产品12.28万t,总值9.88亿美元,养殖水产品出口量和货值均排在全国第一位,湛江市共有出境加工用备案水产养殖场188家,总养殖面积1.884万hm2,其中虾类养殖场117家、罗非鱼养殖场61家、海水鱼养殖场14家、贝类养殖场6家数据来源:《湛江市统计年鉴2015》和《湛江市政府工作报告2015》,采用“多级式高位池养殖”、“封闭式、低盐度、低密度养殖”、“虾鱼、虾藻混养”等养殖方式为主;第三,就海产品精深加工业方面,湛江市形成大量特色海产品加工产业区域,如湛江开发区、麻章区、霞山区与坡头区的对虾加工产业、罗非鱼加工产业;雷州与遂溪的扇贝产业;徐闻与雷州的珍珠养殖加工产业;吴川的海蛰加工产业等,在广东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均具有较大影响。产业发展过程中培育出国联水产、恒兴水产、亚洲海产、中联水产等大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知名企业,其中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和湛江国联水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等是广东省现代产业500强和湛江市现代产业50强;第四,就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方面,湛江市共有30多家海洋生物医药生产企业,代表性企业有双林生物制药、同德药业、南国药业、五洲药业、吉民药业、通灵医学生物、科利恩生物等,主要产品包括螺旋藻、海赐康、珍珠蜂皇浆、鲎试剂、堂试剂、甲壳素、瓊脂、几丁聚糖、海洋药物酒等。其中,鲎试剂是利用沿海海洋生物――鲎为原料,生产用于药品、医疗器械和人体细菌内毒素检测的专用检测试剂和试剂盒。湛江市鲎试剂生产企业在全国市场中占据80%以上的份额。

1.1.3 产业集群工业园区与基地

1.1.3.1 湛江海洋产业基地 基地现有企业205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3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家、骨干企业5家,国内上市企业2家,营业收入超10亿元企业8家。基地企业拥有大专以上科技人员9075人,建设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3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89个、企业博士后工作站1个、产业技术检验平台5个、孵化器2个、生产力促进中心4个。2014年工业生产总值212.4亿元。2014年基地内企业研发总投入达4.5亿元,承担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1项、省级科技项目2项、市级科技项目80项,申请专利1 132项,其中发明专利153项;获得专利授权628项,其中发明专利128项数据来源:同①。

1.1.3.2 湛江特色水海产业国家农业科技园 湛江特色水海产业国家农业科技园依托湛江市特色农海产品种养与深加工进行建设,核心区总规划面积约2 200 hm2。对虾产业已构成完整产业链,在种苗产量、养殖面积、养殖产量、饲料产量、加工规模、出口量和交易量上获七个全国第一。园区内聚集湛江主要水海产业和企业。园区内有许可证对虾种苗养殖场130多家,是全国最大对虾种苗供应基地;园区拥有水海产品加工大型企业17家,年加工量占全市的一半多;园区内的霞山水产品批发市场是全国最大的对虾交易市场,2015年对虾交易量32万吨,交易额150多亿元②③④ 数据来源:《湛江市海洋生物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与发展规划(2016-2020)》。

1.1.3.3 湛江海洋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海洋产业孵化中心 湛江海洋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海洋产业孵化中心是湛江海洋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战略实施的启动项目,是广东省创新发展的重大建设平台。湛江海洋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海洋产业孵化中心项目规划面积26.7 hm2,总建筑面积28万m2,函括总部服务大楼、公共技术平台、研发孵化区、科教培训区、生活配套服务区。目前孵化中心园区建设全面动工,投入资金6.8亿,明确入驻单位13家,预订面积近1万m2。

1.1.3.4 奋勇高新区 湛江市奋勇高新区是广东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同时也是中国东盟产业园区。以海洋生物医药、电子电器、高端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先后建设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孵化中心与国家级医疗器械检测中心。奋勇高新区共有11个海洋生物食品与医药类企业和6家高端机械装备制造类企业入园。总投资额29.52亿元,预计年产值52.9亿元,其中8个项目已投产,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23.1亿元,预计创税7 650万元。2015年新引进项目10个,总投资额55.51亿元,预计年产值106.5亿元,税收6.6亿元。

1.1.3.5 湛江(吴川)海洋产业示范园 湛江海洋产业示范园是定位为中国南方最重要的海洋产业示范园,其产业选择包括海洋生物医药和生物功能食品、海洋生物制品等产业,搭建园区海洋医药和生物制品公共研发平台,培育引进海洋生物医药和生物制品高科技企业,争取引进海洋医药和生物制品的科研成果转化项目。湛江海洋产业示范园总规划面积400 hm2,其中海洋渔业产业改造、升级与转型用地面积约占133 hm2,海洋新兴产业示范区、建设现代海洋服务平台和高端生活配套服务区用地面积133.3 hm2,建设现代海洋服务平台和海洋高新技术研发孵化转化示范区用地面积66.7 hm2。

1.2 湛江市海洋生物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2.1 龙头企业带动效应有待提高 目前,湛江海洋生物产业领域,已经形成以恒兴集团、国联水产、双林生物、半岛科技等企业为代表的龙头企业,但这些企业在围绕主业完善上下游产业链过程中,在以资金、技术、市场为纽带,带动奥思生物科技、博康生物科技、安度斯生物、绿百多生物、健力源医疗等科技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和壮大产业集群规模方面的作用还有待提高。

1.2.2 关键技术领域有待突破 海洋生物产业领域,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技术和产品创新。但总体看,技术创新水平偏低,尤其是海水良种选育、规模化海水健康养殖、海洋功能食品、优势海洋药物、海洋生物酶制剂、海洋生物源化妆品等方面的关键技术还有待突破,急需提升湛江海洋生物产业的科技创新水平,实现加工由数量向质量的转型。

1.2.3 科技服务体系有待完善 近年来,通过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海洋经济发展技术联盟、海洋经济交易平台、湛江海洋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建设基本建立起海洋生物产业发展的科技服务体系。但满足海洋生物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集群发展的海洋大数据交易中心、技术研发孵化平台、联合攻关与成果转化平台、知识产权分析与服务、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的科技服务平台还有待建设,科技服务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1.2.4 政策支撑有待加强 海洋生物产业属于新兴产业,是一种研发周期长、投资风险高的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科技人才支撑,这又需要有完善的政策体系提供保障。目前,湛江市虽然制定了《关于加快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加快引进培养高层次产业人才的实施意见》等政策,但专门针对海洋生物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还没有,因此在科技资金支持、科技人才保障、科技创新环境改善等方面缺乏专项的政策保障。

2 湛江政府在海洋生物产业集群培育的经济效率分析

2.1 理论框架

在海洋生物产业集群培育中,拥有n个涉海企业的海洋生物产业集群区,符合规模不变的柯布-道格拉斯函数,有以涉海资本K和涉海劳动L两种要素作为投入海洋生物产业的要素。假定各涉海企业生产函数相同,其生产密度符合一个正态分布,各企业的的产出份额为θi,则有:

Y=ΠNi=1Yθii ∑Ni=1θi=1(1)

Yi=AiKαiiLβii(2)

其中Yi,表示i企業的海洋生物产业产值;αi表示涉海资本对海洋生物产业产出的占比贡献份额,又即涉海资本的海洋生物产业的产出弹性;βi表示涉海劳动对海洋生物产业产出的贡献份额即劳动产出弹性,有αi+βi=1。

借鉴Hsieh和Klenow[3]、朱喜等[4]的研究,可得出企业资本i和劳动力的相对错配系数:

Ki=KiK/θiαiα(3)

Li=LiL/θiβiβ(4)

其中KiK, 表示海洋生物厂商使用的海洋生物的资本在海洋生物产业集群园区在其全区海洋经济资本量中所占的比例;θiαiα表示海洋生物产业的资源达到有效配置时,厂商根据实际情况匹配海洋生物资本的比例,LiL表示海洋生物厂商雇佣的劳动力占整个海洋生物产业园区海洋经济总劳力的比例匹配,θiβiβ表示若海洋生物达到完全有效的资源配置时,厂商雇佣劳动力的匹配安排。

相对资源错配系数衡量的是企业在海洋生物产业研发中资本和劳动力的安排匹配,以海洋生物产业资本为例,当Ki>1,表明厂商i海洋生物产业资本投入过多与实际所需的资本要素不匹配,进而有损海洋生物产业的社会福利,当Ki<1,涉海厂商i使用海洋生物产业的资本成本低于整个海洋生物产业园区海洋经济的平均水平,则涉海厂商i会更加倾向于海洋生物产业资本的投入,减少海洋生物劳动力供给;当0

结合式(2)、式(3)、式(4),将总体海洋生物产业的 TFP 化为两个版块:一是与海洋生物资源配置没联系的定为无海洋生物资源错配的TFP最大值;二是海洋生物资源错配造成海洋生物产业 TFP 效率损失,包括海洋生物产业的资本和海洋生物产业劳动力等2个错配效率损失:

ALi=∑Ni=1θi(αilnKi+βilnLi)(5)

ALKi=∑Ni=1θiαilnKi(6)

ALLi=∑Ni=1θiβilnLi(7)

2.2 效率测量分析

采用《湛江统计年鉴》、《湛江政府工作报告》的关于海洋生物产业增加值、海洋生物产业的R&D;投入和海洋生物产业科技人员从业人数,根据式(5)~式(7),计算出湛江海洋生物产业培育的资本错配和劳动错配各自引发的效率损失和总效率损失,如图1所示。

通过分析资源错配系数可看出,2003年以来湛江海洋生物产业资本和劳动力配置过度不均衡,或可能是投入要素匹配不足,在海洋生物资源的整合中,亦存在配置不合理或错配的现象,则会给湛江海洋生物产业培育发展带来损失。从资本配置来看,资本错配对海洋生物产业培育的影响相对较小,2003年以来造成的经济效率损失平均约为1.72%,数值并不大,并且随着对于海洋生物产业的资本配置优化,投入不匹配产生的错配效率损失就会变小。从海洋生物劳动力配置来说,由于劳动力错配而导致损失的,平均每年达到8.53%,数值较大,表明劳动力错配对海洋生物产业培育影响较大,成为造成经济效率损失的主要因素。从湛江海洋生物产业的培育发展看,由资源错配造成的效率损失每年平均为10.32%,可见会严重阻碍湛江海洋生物产业的发展,从而大大降低此类产业在湛江的经济发展速度。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湛江海洋生物产业的经济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表现为严重的资源错配和较高的效率损失,但与此同时,也说明了湛江海洋生物产业的经济发展还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促进此类产业的经济发展。鉴于此,为发挥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部门要明确其权责职能定位以盘活海洋生物产业发展活力,进而促进海洋生物产业集群培育可持续健康发展。

3 湛江海洋生物产业集群培育的政策路径

3.1 完备市场准入制度,指引涉海中小企业进入海洋生物产业

在海洋生物产业发展中,不能只注重发展较好的企业,而应该引进更多的涉海中小企业进入海洋生物产业,那么在此过程中,就要降低中小企业进入此领域的门槛,但并不是降低技术、环保等方面的硬性标准,应结合各自的优势发展海洋生物产业。政府在具体的作为方面,一是要引导企业向集约化产业方向发展,抑制部分领域出现的产能过剩;二是要对涉海的中小企业、民间资本等引起重视,规范进入海洋产业的门槛制度,放松对涉海民营厂商的管制,削弱对国有涉海厂商的制度扶持,保证多企业主体保持良好互动的竞争关系[5]。同时,政府也应引起重视,即在市场中应抑制国际垄断的影响,海洋生物产业关系到湛江加快建设环北部湾中心城市和湛江国民经济安全,制度的供给应立足于广东省乃至全国海洋经济区划的正式制度安排,特别是当前湛江的海洋生物产业才开始起步,还未成熟,所以更要加强保护,采用多项垄断措施管制海外侵占我国海洋安全的涉海厂商。

3.2 以创新成果产业化为导向,激发海洋生物产业的市场需求空间

海洋生物产业刚開始发展,他们制造产品的成本还较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政府应积极作为帮助企业度过前期发展,根据不同产品的特征制定不同的措施,引导企业将产品产业化,激发市场对于产品的需求。具体的做法可以分如下几点情况:

一是政府对产业进行的扶持,对于海洋生物产业创新的产品进行市场推广,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但并不代表对产品质量不要求,而是建立完善的市场监管,保障不扰乱市场竞争秩序,但是在推向市场时进行财政补贴等扶持,合理利用价格杠杆,营造有利于创新产品推广到市场的社会环境[6]。比如,通过加快建设智能生物医药设施促进海洋生物医药行业发展,提高医药产品使用率,在海洋生物医药方面,可以完善海洋生物医药供应链、实行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有限发展策略等。

二是根据当前的发展现状,选取一些具有发展潜力的海洋领域,政府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竞争性强的涉海企业或科研机构进行研发,他们进行选题、研究,创新出专项突破,进而将创新成果进行推广和示范,对于示范带动作用较好的企业,进一步扩大示范范围,比如,从“十三五”时期开始的海洋生物制品和海水健康绿色养殖业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扩大,高性能海洋生物制品、海水活用品海水活用品:引自海外的舶来品,指的是采用海水进行凝练的日常用品,如海底盐,一些通过海水过滤矿物质提取所形成的沐浴露等等。、海洋生物医药深加工品等工程项目都可以进行更广范围的示范推广。

第三,对于涉海领域的厂商自主研发的成果,政府要大力推进其深化使用,特别是在涉海公共领域,延伸海洋生物创新成果的适用领域,并在一定程度上尽力开拓国外市场[7]。湛江市政府在海洋生物行业的招投标中,优先考虑有利于本市海洋经济发展的涉海海洋生物厂商的研发产品,这一方面是调动了企业发展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是对于国外涉海项目引进比较谨慎,对于湛江市的涉海企业发展具有很大促进作用,同时也充分利用了当地的涉海海洋生物技术和人才资本,提升本土海洋生物行业。

3.3 健全法律保证制度,营筑海洋生物产业创新氛围

健全的法律制度在海洋生物产业集群中尤为重要,政府应尽快建立与海洋生物产业相配套的法律制度[8]。一方面,2012年湛江市委市政府提出海洋生物产业发展战略,诸多湛江媒体将其解读为一项湛江市委市政府为提升海洋生物产业在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制高地位而制定的短期刺激计划,其实这仅仅是个人的观点而已,这一解读观点是不利于海洋产业发展的。实际上,这一战略的制定是为了能够有效利用海洋资源优势,将此产业作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占领了海洋高科技产业的最高点。所以为了能够增加民间资本投资海洋生物产业的信心,政府要明确海洋生物产业的具体发展方向,同时要制定出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及人才扶持政策,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产业的长期发展。另一方面,政府在制定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时候,要尊重市场所发挥的决定性作用,明确产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在海洋生物产业发展初期,政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处理好各方之间的关系,规范市场竞争秩序,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同时政府要明确其主要职责。关于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湛江市委、市政府紧跟贯彻环北部湾战略精神,制定了适合湛江当地海洋生物产业发展的路径,提高了涉海企业进入海洋生物产业的积极性。

3.4 推进产业园区分工深化,为海洋生物产业集群发展提供载体

一是依托重大平台推进海洋生物产业集群发展。依托湛江市国家级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市、国家火炬计划湛江海洋产业基地、湛江特色水海产业国家农业科技园、湛江水海产品(对虾)国家外贸转型示范基地、湛江海洋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等重大平台,对海洋生物产业基地、园区或项目进行布局和支持,积极推动海洋生物产业集聚发展。

二是利用粤东西北振兴机遇大力发展海洋生物产业园区。粤东西北振兴以产业园区建设为重要抓手,湛江海洋生物产业集群可以利用这一历史机遇,积极融入粤东西北振兴战略之中,主动与珠三角相关产业园区对接,建设一批海洋生物产业科技园、具有区域特色的海洋生物产业园和海洋生物产业转移园等产业园区,提供海洋生物产业集群发展的平台和条件。

三是做好湛江海洋生物产业相关园区建设的支持工作。将海洋生物产业园区建设用地纳入土地总体规划,提供园区发展的土地保障;对在园区注册投资的企业和从事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的研究机构,以及园区主体的技术转让及其相关的技术服务收入给予税收上的优惠,大力支持科技型企业和研究机构向园区集聚。

参考文献:

[1]

白福臣,贾宝林,张玉强,等.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绿色湛江建设研究[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2,32(05):45-52.

[2] 任喜萍.我國海洋生物制药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1(2):212-219.

[3] Hsieh C T, Klenow P. Misallocation and Manufacturing TFP in China and India [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9(4):1403-1448.

[4] 朱喜,史清华,盖庆恩.要素配置扭曲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J].经济研究,2011(5):86-98.

[5] 谭中明.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对策[J].企业经济,2012,31(02):172-175.

[6] 林竞君.网络、社会资本与集群生命周期研究—一个新经济社会学的视角[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89.

[7] 孟丽君.我国海洋生物医药发展现状和展望[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7):369-370 .

[8] 姜旭朝,方建禹. 海洋产业集群与沿海区域经济增长实证研究——以环渤海经济区为例[J].中国渔业经济, 2012(3):103-107.

猜你喜欢
湛江市发展现状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湛江市滨海旅游对策研究
医学图书馆社会服务需求调查及服务延伸的对策与思考
湛江市售蔬菜亚硝酸盐含量调查及不同条件下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