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院校信息工程类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2018-08-07 08:06陈可王淑珍
科教导刊 2018年15期
关键词:农林院校信息工程

陈可 王淑珍

摘 要 本文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2014~2017连续4年的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进行分析,分析学校和学院本科毕业生结构组成、就业率、就业行业、就业地域等方面进行入手,分析农林院校信息工程类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对其中存在的就业问题提出对策,探讨农林院校信息工程类专业如何进行人才资源培养供给侧改革,为祖国培养优秀的信息工程类本科毕业生。

关键词 本科生就业 农林院校 信息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5.087

Analysis on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Undergraduates Majoring in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i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Colleges

——Take Schoo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Northwest A & F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CHEN Ke, WANG Shuzhen

(Schoo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Northwest A & F University, Yangling, Shaanxi 712100)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mployment quality report of undergraduate graduates of 2014 - 2017 consecutive years in Schoo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Northwest A & F University, and analyzes the structure, employment rate, employment industry and employment region of college and college graduates, and analyzes the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employment of class graduat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the problem of employment, and discusses how the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pecialty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carry out the supply side reform of talent resources training, and train the outstanding graduates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for the motherland.

Keywords undergraduate employment;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Colleges;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随着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信息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而农业的蓬勃发展关系着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信息与计算机科学技术在我国现代农业体系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农林院校开设信息工程类专业是为了培养能够在农业中利用信息与计算机科学技术从事农业现代化研究、建设的人才,培养高精尖的信息工程类农业人才对于实现科技强农、农业强国战略有重要意义。

随着人口的增加,劳动力市场供给逐年增长,而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由高速度向高质量的转变,劳动力需求市场出现结构性转化,本科毕业生一时难以满足市场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农林院校本科生毕业生就业压力随之产生,影响本科生的培养与就业质量。因此,了解掌握农林院校信息工程类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是教育管理工作开展及人才培养模式供给侧改革的基础。

本文以西北農林科技大学2014~2017年的就业质量报告为分析基础,结合信息工程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分析农林院校信息工程类专业本科生的就业现状及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为农林院校的信息工程类专业本科生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些许参考。

1毕业生基本情况

根据公布的统计数据,2014~2017年四年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毕业生人数共计21334人,其中信息工程类专业本科毕业生人数共计1195人,占全部本科毕业生人数的5.6%。本科毕业生规模分布情况如表1。2014~2017年信息工程类专业本科毕业生占全校本科毕业生比例维持在5%~6%,数据样本分析基础具有一定规模;另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为农林类“双一流”大学,信息工程类专业具有较成熟的办学经验,因此对于农林院校信息工程专业类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具有代表性。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类专业下分电子商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4个专业,各专业历年招生人数及占比如表2所示。

2就业率

2.1总体就业率

由图1可以看到,2014年到2017年,全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4%至97%,而信息工程类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6%至100%的。从整体来看,虽然近几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大,但是农林院校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并呈现缓慢增长的趋势,而信息工程专业类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4年来呈显著上升,尤其是2017年就业率高达99.64%,这与国家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体系战略密不可分,在社会急需现代农业建设人才的背景下,农林院校信息工程专业类本科毕业生在农林院校本科毕业生群体中具有一定就业优势。

2.2专业就业率

从分专业就业率来看(图2),各专业就业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以信息工程类专业整体就业率为参照标准,电子商务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两个专业的就业率4年均高于整体就业率,软件工程专业历年就业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就业率2014~2016年呈下降趋势,但2017年明显回升,4年间维持在94%~99%之间。2017年信息工程类各专业就业率均达到4年最高,电子商务、软件工程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现100%就业,农林院校信息工程类专业就业形式整体发展态势较好,由此说明我国目前现代化农业体系建设急需信息工程类专业人才。

3就业行业分布

根据2014~2017年统计数据,筛选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类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流向最多的五类行业,总体而言,信息工程类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行业呈现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就业人数最多。信息工程类专业培养的主要为应用型人才,且相关领域对此类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较大,所以就业行业相对集中。2014~2017年本科毕业生最主要的就业领域都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4年总占比高达79.86%;第二,就业行业分布范围不断扩大。随着人才发展领域的不断扩宽,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的就业比重逐渐升高,说明本科毕业生选择的就业行业不仅仅局限于与专业相关度高的行业,胜任其他行业工作的综合就业能力稳步提升;第三,农林牧渔业就业逐渐增加。2014、2015年农林牧渔业的就业人数比例不足1%,到2016年和2017年上升至3.2%左右,这与近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大力向毕业生宣传相应的就业鼓励政策,引导本科毕业生面向基层和林牧渔业就业有关。

4就业地域分布

信息工程类学生在经济较发达地区人才需求量较大、薪资待遇较好,因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本科毕业生主要选择京津唐地区、长三角地区或中东部地区的省会、地级市等经济较发达地区。此外,本科毕业生还表现出在学校所在地和生源地就业的特征,从表3可以看出,本科毕业生在毕业之后选择在陕西省工作的人数呈上升趋势,且逐渐成为本科毕业生主要选择的就业地区,与此同时,以广东为代表的华南地区和北上广仍旧是很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首选地区。

5就业供给侧改革

十八大以来,国家大力开展现代农业体系建设,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科学在农业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农林院校信息工程类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在农林院校整体就业率中表现较好,但是依然要意识到新时代下本科毕业生就业所面临的问题:本科毕业生就业供给侧改革,即从过去的追求就业总量到新时代在提高本科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基础上追求就业质量。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对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已不仅仅是找到工作,而是构建本科毕业生就业能力体系,这就要求除了培养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能力,还要培养其求职能力、职业适应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搭建本科生综合能力培养平台。

对于提升农林院校信息工程类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以需求为导向,加强毕业生专业基础能力。专业基础能力包括本科毕业生的專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本科毕业生求职过程中最根本、最直接的能力,也是用人单位的根本需求。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社会对于高端硬件开发、软件开发的需求非常大,本科毕业生如果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上拥有开发技术,将大大提高求职成功率。因此可以根据社会需求,加强本科生教育实验实践环节,让学生能够多动手、多动脑,将理论从课堂延续扩展到实践环节,并在实践环节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以农林为特色,突出毕业生就业求职能力。作为农林院校的信息工程类专业毕业生应不仅掌握信息工程专业技能,还能充分将信息工程与农林特色相结合,扩展信息化农业就业新领域,这样本科毕业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开信息产业较大的竞争压力,还可以将信息技术充分和农林产业相结合,进一步挖掘信息化农业发展新模式。此外,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所在的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促进校、区的产、学、研结合,在提高信息工程类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针对性的同时,带动当地农业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实现共赢。

(3)以发展为目标,提升毕业生职业规划能力。就业并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终点,就业是本科毕业生职业生涯的开端,要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精神,让学生能够在工作中通过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顺应时代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为了能够让本科毕业生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并充分发挥青年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贡献,高校在本科生的培养过程中应注重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了解各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特长、性格、能力等为自己制定合适的职业规划,并利用四年的本科学习时间在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的过程中提升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郭英,张宏礼等.从就业前景看农林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发展[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10(6):691-693.

[2] 谢懿真,闫嘉航,王秋丽.农林院校研究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基于9所农林类高校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的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2017.3.3:94-98.

[3] 王艳春,马驰等.提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2016.36(2):81-83.

[4] 张恺,蒋承.我国林业人才供给不足原因探析——从农林院校大学生就业期望的视角[J].林业经济,2015.4:114-119.

[5] 胡胜楠.本科生就业能力培养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西:山西财经大学,2015.

猜你喜欢
农林院校信息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应用探析
我国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现状及保障措施
对电子信息工程中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与分析
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的自动化技术分析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
农林院校本科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研究
农林院校本科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研究
农林院校本科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研究
农林院校本科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