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及额颞叶变性患者的脑MRI及CT平扫影像学特征分析*

2018-08-08 01:48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河南郑州450000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5期
关键词:顶叶白质皮质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河南 郑州 450000)

刘玉涛 许予明 高 远杨 靖 史长河 王燕琳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痴呆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有报道认为[1],AD是一种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记忆障碍、全面智能减退、精神行为异常。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因缺血性卒中或低灌注脑血管疾病所致,临床表现为执行功能障碍为主[2]。额颞叶变性(frontotemporal lobar degeneration,FTLD)是一种以社会功能及人格进行衰退为特征的变异型疾病,临床表现为进展性非流利性失语及语义性痴呆,具有遗传性[3]。AD、VD、FTLD因临床基础症状相似,容易误诊。随着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发展,CT及MRI广泛应用于诊断痴呆中,成为鉴别AD、VD、FTLD重要方法[3]。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老年性痴呆患者,分别应用CT及MRI平扫,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现将具体研究内容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老年性痴呆患者临床资料,其中AD患者35例,纳入AD组;VD患者34例,纳入VD组;FTLD患者31例,纳入FTLD组。AD组患者中男24例,女11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74.59±1.47)岁。VD组患者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60~77岁,平均年龄(74.50±1.48)岁。FTLD组患者中男20例,女11例,年龄60~76岁,平均年龄(74.51±1.47)岁。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知情同意的患者;2.年龄>60岁的患者;3.未接受过脑部手术的患者。排除标准:1.先天性痴呆患者;2.因外力、药物致使智力下降的患儿;3.颅脑先天发育畸形的患者;5.脑部小动脉瘤的患者。

1.2 方法 三组患者均接受MRI(西门子0.3T)平扫,遮住患者眼部及耳部,按照平扫标准设置检查序列,选取横轴方位,调整扫描层厚(6mm),横轴位层间隔1.8mm,扫描16层,矢状位间隔1.5mm,扫描15层,横轴位的定位平衡于大脑前后下缘的连线处,定位线平行于大脑,冠状位垂直于海马长轴。建构测试网:以患者MRI大小为依据,将其画在10×10cm的白色方格,准确复制在透明胶片上,制作测试网。每隔测试网为1×1cm的正方形,将测试网置于MRI片上进行测量。而后行CT平扫,由3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生对结果进行评估,应用Schehens标准对患者颢叶内侧萎缩(MTA)进行评估,评估标准:(1)腔隙性梗死灶,直径<1.5cm;(2)大的梗死灶/出血灶直径>1.5cm 。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调查结果由经培训的专业工作人员筛选、收集并整理,数据由双人双机独立录入Epidata3.1软件,数据分析采用SPSS20.00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单因素分析及样本构成比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χ-±s)形式表示,等级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算Z值,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检验标准为α=0.05。

2 结 果

2.1 CT平扫结果 AD组患者中皮质萎缩25例、脑沟增宽29例、海马内侧脑脊液池增宽34例;VD组患者中皮质萎缩10例、脑沟增宽11例、海马内侧脑脊液池增宽13例;FTLD组患者中皮质萎缩5例、脑沟增宽3例、海马内侧脑脊液池增宽0例;AD组患者中皮质萎缩、脑沟增宽、海马内侧脑脊液池增宽发生率显著高于VD组、FTLD组(p<0.05),见表1。

2.2 MRI平扫结果 AD组海马萎缩30例、颞顶叶萎缩31例、病灶出血14例、白质稀疏1例;VD组海马萎缩5例、颞顶叶萎缩5例、病灶出血31例、白质稀疏3例;FTLD组海马萎缩4例、颞顶叶萎缩3例、病灶出血2例、白质稀疏2例。AD组海马萎缩、颞顶叶萎缩发生率高于VD组、FTLD组(p<0.05),病灶出血发生率低于VD组(p<0.05)。三组白质稀疏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VD组病灶出血发生率高于FTLD组(p<0.05),海马萎缩发生率与FTLD组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2。

2.3 MTA评分结果 AD组颢叶内侧萎缩、全脑皮层萎缩评分显著高于VD组、FTLD组(p<0.05),VD组颢叶内侧萎缩、全脑皮层萎缩评分显著高于FTLD组(p<0.05),见表3。

3 讨 论

AD、VD、FTLD是老年患者常见疾病,常规诊断标准以病史及神经心理学为依据,不能完整、清晰揭示患者大脑内部结构,无法判断脑部形态结构改变[4]。目前尸检是明确诊断主要依据,AD尸检结果可见大量老年斑及神经原纤维缠结,VD及FTLD尸检结果可见脑部微血管病变,皮下蛋白质病变及微梗死[5]。人侧脑室位于大脑半球内,具有明显的左右对称性,内含透明脑脊液。临床对侧脑室进行研究,能反映脑白质、脑叶萎缩程度[6]。影像学诊断技术包括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脑CT、MRI,其中MRI具有较高的分辨率,能较好的显示脑灰白质分界。MRI可多方位成像,为临床提供更多的解剖影像,协助医生了解患者病变信息[7],为AD、VD、FTLD鉴别诊断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影像学信息。MRI的T2WI能精准的显示1cm左右的早期白质病变与缺血性损伤,是了解认知障碍的重要手段[8]。

表1 CT平扫结果比较(%)

表2 MRI平扫结果(%)比较

表3 MTA评分结果(,分)

表3 MTA评分结果(,分)

组别 n 颢叶内侧萎缩 全脑皮层萎缩AD组 35 2.29±0.64 2.25±0.41 VD组 34 1.84±0.62 1.84±0.47 FTLD组 31 1.41±0.61 1.21±0.41 F / 5.980 12.720 P / 0.0040 0.000

本文CT平扫结果显示,AD多出现皮质萎缩、脑沟增宽、海马内侧脑脊液池增宽现象。有报道认为[9],AD患者CT平扫萎缩部位主要集中在额叶及颞叶。VD及 FTLD组皮质萎缩、脑沟增宽、海马内侧脑脊液池增宽CT平扫结果发生率相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MRI平扫结果显示,AD患者主要以海马萎缩、颞顶叶萎缩为主,伴有少数的出血病灶。VD患者主要以出血病灶及白质稀疏为主,血管病变情况明显多于AD患者。VD多发生腔隙性脑梗死灶,且病灶分散、不对称,这与程喆等[10]的研究结果一致。MTA评分结果表明,AD患者早期MRI表现为内侧颢叶扣带回后部、颞顶叶皮质的轻微萎缩,其中以颢叶内侧萎缩、全脑皮层萎缩为代表,可作为早期痴呆特异及敏感的诊断指标[11-12]。VD主要由脑卒中或长期脑缺血引起,以脑萎缩、多发性脑梗死灶为主。FTLD患者海马体积与正常健康人相比无显著差异。FTLD呈现对称或不对称的额叶及颢叶前部萎缩。随着病情的进展,萎缩部位最终发展成“刀片”样改变[13]。但本文研究受病例数量限制研究结果较片面,缺少对路易体痴呆、多系统萎缩患者的研究,评价方法仅用MTA评价标准,未能对全脑皮层(额、颢、项、枕叶)萎缩方面进行研究,缺少系统化的评价结果。这是本文研究的缺点,也是我们日后工作的重点。

综上所述,CT平扫对老年痴呆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影像清晰度及鉴别能力不抵MRI。AD患者的MRI影像主要以海马萎缩、颞顶叶萎缩为主,伴有少数病灶出血。VD患者MRI影像主要以病灶出血为主,伴有少数白质稀疏。FTLD患者在MRI平扫上的局限性额叶、颞叶前部萎缩可区别于AD广泛的脑萎缩。

猜你喜欢
顶叶白质皮质
IL-6、NES以及新生儿颅脑超声对早期诊断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应用价值
人参-黄芪与熟地-山茱萸影响肾上腺皮质瘤细胞皮质酮生成的比较研究
皮质褶皱
迎秋
暗香浮动
缺血性脑白质脱髓鞘病变的影响因素
发现脑白质疏松不必紧张
MRI测量中国汉族不同性别正常人顶叶体积
出血性脑梗死的核磁共振成像分析
去雄携带顶叶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