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山上好风光

2018-08-08 02:36厉彦林
党建 2018年8期
关键词:沂蒙山沂蒙临沂

厉彦林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

这首诞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沂蒙山小调》,风靡齐鲁大地,感动祖国大江南北。无论何时何地,人们听到这悠扬动听的旋律,对沂蒙山的敬仰之情便油然而生。

以红色基因、红色文化著称的沂蒙山,如今正紧跟时代步伐,弹奏着绿色发展的旋律与篇章。

2018年5月27日,我沿着新改造的山村道路,来到中央电视台《舌尖上的中国》沂蒙煎饼拍摄地——蒙阴县垛庄镇椿树沟村,原生态的美景立刻扑入眼帘:整个村落依地势而建,农户门前溪水潺潺,房屋在板栗园中若隐若现,或被翠竹环绕,或被花锦簇拥,溪流声和鸟鸣声不绝于耳,游客穿行其间,其乐融融。村里新添了沂蒙煎饼文化馆,煎饼加工和煎饼展示展销点等。据当地同志说,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蒙阴县根据“全域旅游,全景蒙阴”的思路,以“崮秀天下、世外桃源”为目标定位,培植“农业+文化+旅游”新业态,对村镇综合改造提升,椿树沟村正在由“藏在深山人未知”的小山村成为古朴且现代、传统且开放,令人向往的美丽村庄。

椿树沟只是蒙阴县、临沂市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乡村的一个缩影。

当我们翻开共和国版图,跳跃着一串红色精神坐标。井冈山、延安、沂蒙山、西柏坡……她们都闪烁着耀眼的光辉。沂蒙山是沂山山脉与蒙山山脉的总称,主要分布在山东省临沂市境内。“沂蒙山”这个名称明确响亮地提出,始于1939年党中央、毛泽东主席对115师东进的电文:“要建立沂蒙山抗日根据地。”沂蒙山根据地成为一块全国著名的根据地、抗日杀敌的坚固堡垒,被赞誉为“华东小延安”。八路军、新四军、华东野战军曾在这里浴血拼杀,立下赫赫战功。刘少奇、徐向前、罗荣桓、陈毅、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这里留下战斗足迹。“蒙山高,沂水长,军民心向共产党……”沂蒙山经历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程,“红嫂”危急时刻用乳汁救活了一名八路军战士,沂蒙百姓以“最后一匹布做军装,最后一粒米做军粮,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无私奉献精神,掏心掏肺、舍家舍命地爱党、爱军队,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和英雄故事。在抗日战争最困苦、最艰难的危急时刻,沂蒙人民用生命和热血谱写出《跟着共产党走》这铿锵有力、气势磅礴的歌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伴奏曲。

昔日辉煌已写进历史,光明未来攥在自己手上。新中国成立后,沂蒙儿女铭记党恩,奋发图强,沂蒙大地凝结出“红嫂精神”“厉家寨精神”“九间棚精神”“商城精神”等一粒粒精神珍珠,与时代同步,与民心同向,涌现新典型,谱写新篇章。“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1955年至1957年,毛泽东同志三次亲笔批示,肯定推广莒南县厉家寨、王家坊前、高家柳沟三个村的典型经验,指导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村、农业工作,令人赞叹!

改革开放的春风唤醒沂蒙大地,沂蒙老区城乡面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巨变。要想富,先通路。1986年1月1日,兖石铁路正式开通运营,沂蒙山区从此告别不通火车的历史。1999年秋,京沪高速公路像彩虹穿越临沂市,沂蒙老区在全国革命老区中第一个开通了高速公路。目前多条高铁线路在建,临沂也将步入“高铁时代”,人民生活正从“基本生存型”向“享受发展型”转变。

临沂是革命老区,工业起步晚,传统产业比重大,区域环境污染一度比较严重。沂蒙人民爱党爱军,也爱绿水蓝天。他们响应党的号召从不含糊,抢抓机遇,自觉守护绿水青山。2015年春节刚过,临沂大地刮起了“环保风暴”,全市人民铁腕治污,在切肤之痛中寻找重生的契机,把生态文明融入城乡发展总体规划,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提升临沂城乡“气质”,保卫久违的“沂蒙蓝”,涵养自然纯美、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

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党中央的号召就是命令,沂蒙人民又勇立时代潮头,咬紧牙关,爬坡迈坎,铸造新时代的荣耀与辉煌,着力打造“美丽中国”的“临沂版面”。

查阅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足迹,你就会发现,我们党在革命战争时期的根据地大都选择在偏远的山区,独特的地理环境、自给自足的生产状态和良好的群众基础,容易培植和孕育革命火种。临沂也是如此。进入建设时期,当年的优势曾一度成为劣势;经历多年快速发展,再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去衡量,陡然发现劣势也是优势。痛定思痛:把自然生态保护下来,不人为破坏也是功绩;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应当像保护眼睛一样、像对待生命一样精心呵护。把自然、生态、人文关怀、公共参与同步展现,就是一幅当代中国乡村振兴的亮丽图景。

跨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红色基因已转化为沂蒙老区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动能。“沂蒙红嫂纪念馆”坐落在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这里几条崎岖的石板巷顺山而下,幽深曲折,树木错落有致,小巷两旁是石头砌成的老屋,形状各异的灰色石头记录了百年古村的历史沧桑。常山庄村仍是原生态、纯自然的古村落,每间老石屋都经历过战火纷飞的年代,见证了乡亲们英勇支前的故事和军民鱼水情深的场面。我曾问路边的老人:“为什么常山庄村仍然保持着小巷和石头屋?”老人说:“石头是有记忆的。为给子孙后代留个念想呀!”随机敲开每扇沂蒙老乡的门,你都能从淳朴的乡音中品出当年忠诚善良、与党生死与共的味道,感受到一股陈年老窖般浓烈的乡情。

大山深处原生态的民心,弥足珍贵!沂蒙山风光好,人更质朴实诚,这是沂蒙山最靓丽的名片!

沂蒙人民敢为人先,勇立時代潮头。把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紧密融合,探索走绿色发展道路,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正变为现实,明星镇、明星村星罗棋布。临沂市兰陵县卞庄镇代村曾是人心散、治安乱、高负债的落后村,如今进入美好时光。走进兰陵国家农业公园那片“花花世界”,感觉真像花容月貌的世外桃源,村庄富了美了,村民幸福了,党支部书记还光荣地出席了党的十九大。临沂在扩大对外开放、融入“一带一路”中创造着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临沂商城的发展史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是波澜壮阔的对外开放画卷中的靓丽一笔,更是沂蒙精神新的丰富与发展,被誉为“中国临沂,物流天下”。临沂商城已在匈牙利、沙特、阿联酋、肯尼亚、德国等地建有商贸城或海外仓。今年4月,巴基斯坦瓜达尔临沂商城正式运营,“中国山东临沂”几个大字格外耀眼醒目。

沂蒙精神,已成为临沂绿色发展的“红色引擎”。随着全域旅游品牌的打造,春秋走进沂蒙山,到处清水绿岸、鱼翔浅底、风光旖旎,一幅幅山水田园画,让你醉入至纯至美的大自然,流连忘返。

“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朵朵白云绕山间,一片片梯田一层层绿,一阵阵歌声随风传……”沂蒙人民对绿色的渴望和追求,正在新时代壮阔丰饶的沂蒙大地上变为美妙的现实画卷。

(责任编辑:王锦慧)

猜你喜欢
沂蒙山沂蒙临沂
建党百年视域下沂蒙精神的当代价值
登临沂天蒙山 行歌沂蒙调
登临沂天蒙山 行歌沂蒙调
沂蒙山银座天蒙旅游区盛大开园
傅有田
傅有田
《沂蒙六姐妹》:用沂蒙精神为沂蒙女性树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