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好书如饮琼浆

2018-08-08 15:35李长莉
中国图书评论 2018年6期
关键词:文化

李长莉

2017年度“中国好书”获得推荐入围的人文社科类图书共15本,这些图书是由学术界、出版界、传媒界等领域的几十位专家学者,以兼顾知识性和普及性为标准,从全年出版的几十万本新书中,经过几轮精心挑选,反复讨论,投票表决而选出来的精品。这15本书可分为经济、历史与文化、人物传记三类,内容涵盖古今,涉及中外,反映了这些学科的前沿知识和最新思考。可以说每一本书都闪烁着知识、文化与智慧之光,读之令人爱不释手,从中获得智慧和心灵启迪。

新经济与新挑战

当今世界正处于全球化、信息化及人工智能的转型与巨变之中,我国作为后起的新兴发展中國家,经过改革开放40年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已经奠定了初步发展的基础,但面对一波波新经济浪潮的冲击,我们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新挑战。把握时代脉搏,洞悉未来走向,以找准我们的定位,规划发展战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急迫课题。

信息时代已经进入下半场扩展期,信息化、互联网正迅速而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瞬间变幻的生活样貌,令人目不暇接,仓促跟进,我们的思考与认知也需要快速跟进,对这些变化的系列效应进行省思与判断。互联网重新定义了人际关系及连接方式,亲情和友谊不再限于时空隔阂,感情与信任向虚拟空间转移。从微博、QQ群、人人网、知乎,到微信群、公众号、群聊、直播,网上交流平台快速替代了传统人际交往,形成新的无限扩大的虚拟连接。这种新的人际连接方式给我们的生活和经济活动带来了怎样的改变?我们的资源配置与互动方式发生了怎样的改变?我们怎样从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与发展空间?《复杂:信息时代的连接、机会与布局》一书,以社会学理论对这些问题做了解答,指出在网络虚拟空间里,人与人之间连接提供资源,圈子之间连接带来机会,有连接关系的人群在互动中以自组织方式维持秩序,最终形成一个复杂系统。了解这些网络时代的底层逻辑,就能够高效分配资源,把握机会,调动个人及企业的内部灵活性,在竞争与发展中占领先机。

2016年,面向个人的各类收费知识产品和互联网平台大批涌现,知乎live、得到app、在行和分答、喜马拉雅FM等付费知识平台纷纷上线,互联网知识经济的浪潮汹涌而来。在生活步伐日益加速的行进中,对知识充满焦虑与渴求的你,是否已经敞开胸怀拥抱这股知识消费的新潮流?《付费:互联网知识经济的兴起》一书,以丰富的行业实战探索,大量的案例调研,严谨的理论研究,描绘了正在发生的波澜壮阔的互联网新媒体和知识服务产业的前沿业态,互联网知识付费消融了媒体、知识与教育之间的界限,给人类带来新的知识消费方式,使每个人都能够纵身跃入知识海洋中畅游与吸吮。这种知识流通与传播方式的巨变,必将带来人类知识的大生产、大聚合与大创新,进而促使人的生活和思维出现飞跃。

在互联网经济方兴未艾之际,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汽车、机器人等新科技新产业又扑面而来,开辟出未来新产业方向。人工智能在解放人类头脑的同时,也对人类的智能和体能甚至是情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影响未来的新科技新产业》一书指出,科技和制度是人类智慧的延展,在这场人与人工智能生死之战的博弈中,人仍然是决定性因素,既是新竞赛的发起者和参与者,又是规则和标准的制定者。人工智能带来的未来产业,是大国深度布局、巨头激烈角力的“竞技场”,中国面临的挑战尤为严峻。

面对新经济的挑战,回望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走过的道路,当下正处于怎样的节点?脚下的路该走向何方?《读懂中国经济:大国拐点与转型路径》一书,为中国经济把脉,指出过去赖以实现高速增长的“人口红利”已经消失,今后要善用户籍制度和教育制度改革等“改革红利”,争取一个长期的“L”形曲线,有望在2050年之前仍然保持长期经济增长的良好效果。让我们把回望的眼光再拉长一些,看一看四五百年前早期经济全球化开启时代,中国曾经的境遇与回应。《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一书,讲述了那个技术革命初兴时代,西方人在积极追求工商业利益的驱动下,手持火枪走向世界,来到东方,东亚世界原有秩序被打破,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变局。在这个历史的十字路口,中国未能抓住机遇,以致落后挨打,乃至陷于民族危亡。我们要深刻反省这一历史教训,认清当今这次升级版全球化浪潮对我国的挑战,不能再丧失民族复兴的机遇。

历史与文化:民族复兴的软实力

实现民族复兴,既需要持续发力和发展的经济“硬实力”,也需要焕发内在生命力、凝聚民族精神的文化“软实力”。

我国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积淀了丰厚、精深的文明结晶。《国粹:人文传承书》以优美的笔法讲述中华民族的文明精华,阐释中国人的人文情怀、精神世界、心灵空间,揭示中国文化特有的理念、智慧、气度与神韵,我们可以从这些祖先留下来的文化瑰宝中,领略安身立命之道、生存处世的生活智慧。这是中国人心灵深处的文化自信,是支撑民族复兴的内在文化基因和强韧生命力。中华文明结晶还借由物质载体而传承,一些起自先古而流传后世的“中国制造”,凝聚着一代代祖先的技艺与智慧,成为流传后世的宝贵物质文化遗产。《鉴若长河:中国古代铜镜的微观世界》一书,讲述了历代铜镜的故事,从铸镜、磨镜工艺及形制的演变,到铜镜上的铭文诗词、神话传说和吉祥图案,图文并茂,娓娓道来,令我们领略祖先制作工艺与器物文化之美。

中国历代士人群体,作为文化精英和社会中坚,在文化传承与创造、社会改革与变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明代是中国传统文明的成熟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社会生活活跃,立于社会前沿且最为敏感的士人群体,对时代变迁有着怎样的感知与回应?《明代士大夫的精神世界》一书,展现了明代士大夫群体的精神世界与文化特性,他们既承继宋代理学而深探心性之理,又延续六朝风度而追求个性张扬、放言“清议”,他们在生与死、雅与俗、出与隐、德与才、君子与小人,乃至忠孝节义之间,困惑与辨别,展现了多样性的发展与探索,反映了商品经济初兴时代精神世界的激荡与躁动,也萌发了个性解放的近代精神曙光。

时代进入近代,随着列强侵入,民族陷于危亡,“一盘散沙”式生存的中国人开始觉醒,要团结起来,积聚力量,奋发而起,救亡图存。“中华民族”这个名称概念,由此在中华大地响起,作为凝聚国民齐心奋起的旗帜被高高举起。《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一书,对“中华民族”这一概念及内涵的形成和确定,做了深入的历史考索,揭示出它是在近百年间,伴随着中西思想的遇合与古今观念的交汇而萌生,在动员民众奋起反抗外敌侵略的战火之中粹炼成型,作为民族认同、团结救亡的旗帜而高扬。同时这一概念又包含着中国人情感与理智的冲突及融合,见证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调适。它是在中华民族百年苦难中高高举起、引领全民奋起的旗帜,也凝聚着中国人民族认同与国家命运的深刻内涵,成为近百年来我们这个民族群体的名称与标志。在百年前列强打开中国大门而连通了世界之后,国人也开始迈出国门走向世界。最早一批出国的有留学生、外交官,除此之外还有华工,他们怀揣着靠劳动谋生赚钱的梦想,历经艰险走向异国他乡。《金钉:寻找中国人的美国记忆》一书的作者,沿着美国第一条跨洲铁路———太平洋铁路,一路寻访百年前数以万计的筑路华工留下的历史印迹。那些沿途各地仍然矗立着的印有当年华工身影的老建筑、纪念物、坟墓,各地知情人士对当年华工生活的娓娓讲述,再现了华工当年艰苦劳动和生活的鲜活场景。他们拿着简陋的工具,在崇山峻岭和绝壁深谷中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有超过千人劳累而死,他们的血肉之躯化作金色道钉,铺就了美国东部联通西部的战略大通道,创造了当时的工程奇迹,带动了美国西部大开发。他们是旅美侨胞奋斗、进取、奉献精神的一座丰碑,永远矗立在中国和美国的历史上。

星光璀璨的人物英華

民族文化靠一代代中华儿女创造、发展、积淀、继承并流传下来,特别是一些杰出人才、民族精英,为此做出了突出贡献,就像天空中灿烂的星光,光彩夺目,被历史和后人铭记并流传。此次推荐入围的几部人物传记,就组成了这样一簇闪亮的星光。

《朱元璋传》以深厚的学术透视,翔实的史实故事,生动鲜活的笔法,描述了这位出身贫寒的乞丐小和尚,成长为明朝开国皇帝、开创了一朝伟业的波澜起伏的一生。《五百年来王阳明》讲述了明代思想家王阳明立功、立德、立言的一生,再现了他在千磨万击的人生困厄中创建心学的心路历程,追踪了五百年来“阳明心学”产生的广泛影响。《启功评传》的作者是追随启功先生近30年的学生,生动而翔实地记述了启功———这位当代著名书法家、画家、书画文物鉴定家、诗人、学者,也是资深的教育家和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毕生致力于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杰出贡献。《梦与真:许渊冲自述》则是著名翻译家、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许渊冲先生的自传,讲述了一个有宏伟抱负且学识渊博的知识分子近一个世纪的追梦历程。他精通多种语言,终生致力于中外诗词、美文的翻译,立志把各国的文化之美传递给世界,交流分享。他为此孜孜以求,锲而不舍,至今九旬高龄,仍笔译不止。在自述中可以领略他那些文思曼妙、文采飞扬的美文金句。《一生充和》则记述了一位充满传统文化光华风采的当代女子的人生。从苏州园林走出来的大家闺秀张充和,虽然生于乱世,一生颠沛流离,但她以一份淡定与豁达,浸润于传统文化之中,她精书画,工诗词,善昆曲,自成风格,别有韵致,处处闪现着传统文化的灵性之美。上述几位在历史不同时段光彩纷呈的人物形象,犹如星光闪烁,各放异彩。中华民族文化和历史,正是无数这样闪烁着光辉的星辰,群聚簇拥,相互照耀,汇成银河,布满太空,构筑中华民族浩瀚无垠的宇宙,照耀着子孙后代共享的天空,也启迪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

猜你喜欢
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文化镜头
文化生活更丰富了
传统文化
传承 民族 文化
什么是文化
文化摄影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