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

2018-08-09 03:00胡怡勇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22期
关键词:显微外科开颅血肿

胡怡勇

脑卒中是临床中常见于中老年男性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及致死率[1-2]。在临床治疗中,长期以来缺乏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而随着显微外科手术技术的发明与广泛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在脑卒中的治疗应用中已经显示出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3-4]。本研究以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92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来分析探讨对脑卒中进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92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6例患者。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及实验检查结果均符合脑卒中的临床诊断标准,无重大脏器及系统的严重疾病,对本研究知情且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对照组中,男31例,女15例,平均年龄为(44.92±7.21)岁;观察组中,男33例,女13例,平均年龄为(45.01±8.99)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为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开颅手术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实施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全身麻醉,常规消毒后,确定脑出血部位,用电钻获得手术切口,显微镜下将血肿清除,然后止血、生理盐水冲洗、消炎、放置引流管。为两组患者在术后进行一级心电监护,向血肿腔中缓慢注入尿激酶。

1.3 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将治疗效果分为治愈、有效、无效,治愈:术后患者脑血肿完全消失,在30天内,临床病症消失,意识恢复;有效:术后脑血肿消失,30天内患者意识障碍减轻,临床症状有所缓解;无效:脑血肿术后未消失,或者意识障碍没有好转[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手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30%,与对照组76.09%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显著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3 讨论

脑卒中又名“中风”,是脑部血管忽然破裂或者血液因血管不通而无法流进大脑等原因造成脑组织受损、脑血液循环障碍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6]。临床中多发于40岁以上的男性,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冠心病、饮酒、吸烟、肥胖都是其主要的危险因素,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单侧脸、手臂、腿等部位忽然觉得无力、突然昏倒,或者头痛、恶心、呕吐、眩晕、耳鸣、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失去平衡、意识不清等主要的意识障碍性表现。严重的脑卒中会对患者造成永久的精神损伤,若处于急性期的患者没能接受迅速、有效的诊治则极易引发严重的并发症,甚至造成患者死亡[6-7]。传统治疗脑卒中的手术治疗手段为开颅手术治疗,此法有效但创伤大、易感染、危险性大,临床应用效果不理想[8-9]。随着显微技术的出现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利用显微外科器材及光学放大设备的显微外科手术可进行针对脑卒中的精细治疗,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其已成为治疗脑卒中的一种十分热门的手术方式[10-11]。

本研究对46例观察组脑卒中患者实施了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30%(42/46),和接受传统开颅手术治疗的对照组76.09%(35/46)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显著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在何立新[12]的相关研究显示:对50例脑卒中患者实施显微镜外科手术治疗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0%,和接受常规手术治疗患者76%的治疗有效率相比显著较高(P<0.05),表明显微镜外科手术治疗脑卒中疗效较好,和本研究结论一致。

综上所述,为脑卒中患者使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

猜你喜欢
显微外科开颅血肿
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再植术后中指持续肿胀成功1例
小骨窗开颅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12例的临床体会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延续性康复护理对复杂性手外伤患者显微外科修复术功能恢复的影响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输精管结扎致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显微外科治疗(附28例临床报告)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快速开颅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抢救治疗中的效果
下肢平滑肌肉瘤误为慢性血肿1例
开颅手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