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四维度模型的分布式光伏创新服务研究

2018-08-10 08:18孔月萍李洁莹
电力需求侧管理 2018年4期
关键词:生态圈服务平台电站

吴 飞,孔月萍,李洁莹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 电力科学研究院,南京 210000)

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日趋严峻,分布式光伏发电因其具有装机容量小、运维成本低、建设周期短等特点,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1]。2017年1-11月我国光伏发电量达1 069亿kWh,同比增长72%,分布式光伏发电量达137亿kWh。截至2017年11月底,我国光伏累计装机容量达12 579万kW,同比增长67%,累计装机容量占总电力装机的比重达7.5%,同比增加2.7个百分点。我国分布式光伏产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分布式光伏发展迅速,2017年1-11月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新增1 723万kW,同比增长270%。二是分布式光伏地域特征明显,东部地区成为光伏发电新增装机热点地区,华东地区新增装机容量1 325万kW,同比增长9%。三是随着光伏产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光伏装机成本不断下降。

随着分布式光伏产业的蓬勃发展,分布式光伏服务也暴露出以下问题:各服务主体间信息流通不畅;市面上的分布式光伏服务及产品多针对普通光伏电站,对10 kV及以下小型分布式光伏电站,尤其是用户型分布式电源的服务基本处于空白;产业投融资困难;小规模分布式新能源项目运维水平较低;服务方式传统粗放等,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分布式光伏产业的发展。

服务创新的四维度模型[2]通过挖掘服务概念形成服务产品,选择合适的服务方式建立顾客界面,确定与顾客的合作关系;新服务传递系统指完善管理体系和组织结构,实现与客户的顺利沟通;在此过程中可以采用创新性技术手段。四维度模型揭示了企业服务创新服务的实施过程,可以引导分布式光伏创新服务的研究。

图1为基于四维度模型的分布式光伏服务模型,本文基于此探讨分布式光伏的创新服务,从概念创新、界面创新和组织创新等方面开展研究,解决分布式光伏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促进分布式光伏产业的发展。

图1 基于四维度模型的分布式光伏服务模型

1 概念创新

分布式光伏创新服务生态圈是分布式光伏创新服务研究中的概念创新维度。与传统的发电和用电产业相比,分布式光伏产业涵盖的社会对象复杂,既包含了电网公司和电站业主,又涉及设计施工、运维等各个市场主体,服务需求涉及报装、并网、运维、补贴结算等环节。由于涉及的环节和内容不同,不同主体对运营服务的需求根据其在市场中的定位决定有很大差异,且相互之间的关系密切复杂。各主体定位如表1所示,分布式光伏服务主体可以分为5类:政府、业主、金融机构、厂商、电网公司。构建图2所示的分布式光伏互动服务生态圈。“互联网+”即“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生态圈应用“互联网+”理论连接分布式光伏市场主体,减少各主体间不必要的流通环节和信息损耗,形成覆盖光伏电站建设-入网申请-电站监控-设备运维等光伏电站全生命周期的系列服务。分布式光伏互动服务生态圈在对服务主体正确定位的同时,促进资源、信息的流通,克服因信息不对称、商业模式传统带来的光伏电站设备选型、电站建设、融资贷款、并网申请和日常运维中的困难,最大化的保障各服务主体的利益。

2 界面创新

建设多渠道服务的分布式光伏信息服务平台是分布式光伏创新服务界面创新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创新分布式光伏服务与各主体间的服务界面,使各主体能够更方便快捷地享受服务。

图2 分布式光伏互动服务生态圈

分布式光伏产业服务主体需求主要分为信息发布、数据查询、互动服务和电站运维等几个方面。电网公司、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需要信息发布和信息交流的渠道;电站业主和参与融资的金融机构需要了解所属电站的运营情况;电网公司和电站业主希望减少业务办理体外流转环节;设备厂家、EPC厂家和运维公司希望能吸引到有意向的客户;电站业主则希望选择质优价廉的厂商提供产品和服务。

目前主流的互动服务渠道可分为APP、微信服务平台、支付宝服务窗、网页4大类,表2为各渠道的优势、劣势对比。

分布式光伏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实际上是由信息发布、收益分析、功能办理、运营诊断、运行维护等服务主题组建而成,可以满足各服务主体的服务需求。结合前文中分析得到的服务主体、服务需求和服务渠道,共同构建出分布式光伏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服务框架,具体如图3所示。

通过对分布式光伏服务主体服务内容的分析归纳和总结,形成涵盖基础应用、运营服务、辅助分析和互动服务4个层次的功能的分布式光伏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平台基于电站数据、电网数据和其他多源接入数据实现分布式光伏的运营服务;通过收益预测模型、统计分析模型等数据模型,结合大数据功能实现辅助分析功能;通过发布网页版、APP等多种版本和对微信服务平台及支付宝服务窗提供功能接口,实现互动服务功能。同时平台将进一步探索定制服务和广告等增值服务方式,拓展电网公司业务范围,培育新的效益增长点。

表1 分布式光伏各主体在市场中的定位

图3 分布式服务主体服务框架

3 传递系统创新

利用“互联网+”理论和分布式光伏互动服务生态圈融合创建新型互动服务模式,是分布式光伏服务组织创新最直接的展现。依托分布式光伏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功能,综合考虑目前的业务办理现状、人员、技术等多方面的因素,提出了“电站业主—电站”并网业务的O2O(online to offline)互动模式[3]和电站业主与设备厂家、EPC厂家之间的B2C(business to customer)互动模式[4]。

3.1 O2O互动模式

分布式光伏电站业主通过平台发起并网申请,平台将申请传递至内网后,由受理人员向现场处理人员派单,用户无需多次前往营业厅办理。在勘察、建设、装表并网等关键节点,及时通过平台向光伏电站业主反馈办理进度,大量减少由于并网业务流程周期较长导致的客户咨询。O2O互动模式如图4所示:

图4 电站并网业务的O2O互动模式

3.2 B2C互动模式

设备厂家与EPC厂家通过平台发布产品与服务;分布式光伏电站业主通过平台选取所需的设备与服务;设备厂家与EPC厂家获取订单后直接将设备运往电站所在地,由EPC厂家负责建设,整个过程电站业主均可通过平台收到反馈。建设完成后,通过网上银行将电站业主所支付的费用支付给设备厂商和EPC厂商,由业主对厂商进行评价。B2C互动模式兼顾厂商和电站业主的利益,既为电站业主提供了比较的空间,又为厂商挖掘了潜在客户,整个过程在平台的监控下,最大程度的减少了业主与厂商的附加费用。B2C互动模式如图5所示。

表2 主流互动服务渠道对比

图5 B2C互动模式

4 技术创新

分布式光伏互动服务生态圈为所有服务主体提供服务,因此需要接入客户数据、电网运行数据、地理气象数据等混合多源数据。为兼顾系统安全与可扩展性,采用内外网联通与混合云技术架构[5]。私有云位于电力内网,存放电站核心数据和来自电网公司的电网运行数据、设备台账数据和营销系统数据,其中电网运行数据存放在电力生产区,通过隔离装置将数据同步至私有云平台。私有云平台还负责开展应用于电网公司和政府辅助决策的大数据分析。公有云采用第三方云计算产品,部署在互联网,与私有云之间通过物理隔离装置分离,且可进行信息交互。公有云存放全量电站数据、用户信息数据、地理气象信息以及各服务主体上传的信息数据,并可存放部分已授权的脱敏数据。公有云负责开展电站状态监测、运营分析、收益分析、运营决策等大数据分析,为相关的服务主体(如电站业主、运维机构、金融机构以及政府机构等)提供定制化的公共信息服务。公有云在开放性和可扩展性方面拥有较大优势,可以适应未来不断增长的分布式新能源数据接入。混合云架构图如图6所示。

5 结束语

本文借助四维度模型研究分布式光伏互动服务生态圈的构建,从服务对象、服务需求和服务方式3个方面创新顾客界面与分布式光伏信息化服务平台,从技术角度阐述了分布式光伏全产业链服务平台“光e宝”的系统架构和主要功能;详细讨论了组织创新和技术创新对服务体系信息传递的支撑模式。

构建分布式光伏互动服务生态圈,将优化分布式光伏产业结构,实现领域内企业资源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加速产业发展;且有助于挖掘电网公司服务和平台作用,提高企业形象,拓展新的效益增长点。D

图6 混合云架构图

猜你喜欢
生态圈服务平台电站
打造一体化汽车服务平台
三峡电站再创新高
江苏省一体化在线交通运输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论基于云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低影响开发(LID)在光伏电站中的应用
基于云计算的民航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新区制造生态圈
跑步生态圈
崭新的“医疗生态圈”
科大讯飞:押注语音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