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研究

2018-08-10 09:33李佶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0期
关键词:课例研究教研

李佶

【摘要】学校领导班子认为,农村小学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主要渠道是同伴,在外出培训和邀请专家讲课之余,一直着力于寻找高效的教科研活动形式:同课异构、多人同课……等形式都进行了尝试,但都未达到理想的效果,对教师个人和教研组成员水平提高效果彰显不足。直到这一次……

【关键词】课例研究 《狼牙山五壮士》 教研

【中图分类号】G62-4;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0-0133-02

“课例”是一个课堂教学改进的实例,是对教学改进过程中的问题和教学决策的再现和分析。课例研究是教师以此进行对话切磋分享教学经验,也即讲述课堂教学研究背后进行的故事。为追求教学研讨能走进一线,永久小学尝试着以进行了一系列的研讨活动。

语文教研组决定围绕《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开展研究,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2课《狼牙山五壮士》成了研究的开始:

第一次上课:有小组讨论与表演。

……

在学习生字和了解内容后,教师展开了以下教学过程:

师:默读课文,勾出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五战士的“壮”?并在小组内交流?

教室内各小组讨论,师巡视各小组讨论情况。

师:好,我们请几个小组来汇报下。

(全班交流)

……

师:五壮士已胜利完成任务,为什么还要跳崖?

生1:前面是悬崖,后面是追兵,逃不掉了。

生2:可以避免被敌人抓住,免得再受严刑拷打。(还有其它想法吗?)

后3:可以打击敌人士气。在敌人多倍兵力包围的情况下,让敌人认清我军坚决抵抗的决心,哪怕付出生命也再所不惜。(答得真好,我们表扬一下他,学生击掌:啪、啪、啪啪啪)

师:为什么要喊出这两句口号?这声音仅仅是五壮士的声音吗?(不是)

师:是啊,这样的声音穿越时空,我们今天听来仍然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1:悲壮

生2:可以感受到打击敌人的坚决。

师:我找几个同学来讲台上像五壮士一样来跳一跳。

学生重复在讲台跳。

师:“多么悲壮感人的一幕啊!让我们再一次一起读!”

……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五、六年级阅读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理解课课文的基础上,提价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但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一篇课文,问题很多,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要结合学生思维能力、认识水平的实际,通过教师预设的方法与途径来达成教学目标,虽然途径与方法很多,但教师的每一个措施都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服务的,如果仅仅是为了要上成所谓的“好课”,就必须要有小组讨论、学生表演而忽视了方法的必要性与有效性,那就成了画虎不成反累犬了。

课文中的小组讨论,学生没时间去思考,根本就没有自动的想法,那学生分小组讨论什么呢?有讨论的价值吗?文后安排学生体验五壮士的跳崖,讲台上跳能体现壮士的跳崖的场景吗?能表现五壮士战斗的决心吗?答案显而易见,不能。因此安排这个个“跳崖”不但不能充实课堂,反而打断了学生的思維。这一举措肯定不可取。

我们在集体讨论和反思的基础上一致认为卖弄花枪,玩花拳绣腿是教学之大忌。不能人为哗众取宠,表现其改革精神,把课堂搞得分外热闹,但不讲求实效。上课教师也同意大家的观点,认为有必要再上一次,对教学环节的预计进行改进。

这次讨论所达成的结论中,教学设计的每一环节及过程性生成性语言都应为教学目标服务。实际上是老师们已经转变了对课堂教学评价的评价标准:由课堂中要有什么转变为每一项举措能否实现教学目标。

第二次上课:目的是什么?与达成目标了吗?

在学习生字和了解内容后,教师展开了以下教学过程:

师:默读课文,勾出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五战士的“壮”?并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思考后,教室内开始出现声音,越来越大,各小组讨论开始了,师巡视各小组讨论情况。

师:好,我们请几个小组来汇报下。

(全班交流)

……

师:哪些句子或词能体现“壮”?

生:我们认为“屹立”这个词语最能表现出“壮”。

师:哦,屹立就是站得很直。有点道理。你们小组还有补充呢?其他小组呢?

生:屹字是山字旁,屹立就是像山一样笔直不动摇的挺立着。有一种顶天立地的感觉。

师:你理解的非常到位。能给大家读读这句话吗?

生读: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

师:是啊,此时五们壮士屹立在顶峰,像山一样雄壮、巍峨,顶天立地。想像着这幅画面,让我们从字里行间感受五壮士的英雄气概。

师引读:此时此刻,在狼牙山顶峰,五位壮士——

生接着读。

师引读:此时此刻,在我们心中,五位壮士——

生接着读。

师:读了这一段,还有哪个动作感动着你?请接着交流。

生:我们找的词语是“眺望”“望望”,虽然他们都有看的意思,但在这里意思却不同。

师:说得非常好,同样是一望,意义不同,感情也不同。具体说说。

生:眺望远方,他们看到了成功转移的部队和群众,这是满怀深情的一望;回头望望,他们看到了正在向山顶爬的敌人,这是无比轻蔑的一望。

师:看来,你的确走进了五位壮士的内心世界。想像一下:他们还望到了什么?

生1:看到了敌人都被消灭了。

生2:看到了人民群众和部队都安全转移了。

生3:看到了我们取得了胜利。

师:是的,面对死亡,他们想到的是群众和部队已经成功转移,想到的是美好的未来,他们的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这就是—(视死如归)来,带着你的感受,我们一起把这幅画面读进心里:

引读,学生接读:五位壮士(像山一样)——屹立在狼牙山顶峰,(满怀深情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无比轻蔑地)——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展望美好的未来),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师:同学们,生命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在国家和民族面临危难的时刻,面对强敌,五位壮士选择了跳下悬崖,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这一跳,壮烈豪迈,感天动地。此时此刻,假若能再给他们一点点的时间,你认为他们会想些什么?

教师引导:〔音乐〕

a、马宝玉,作为一班之长,你这一跳,难道就没有别的选择吗?

生1:没有,如果选择投降,那我们又怎能取得胜利。

生2:我们没有子弹了,更不能投降,只有这一跳才能表现我们的爱国之心。

b、葛振林,你这老党员,这一跳,你难道就没有想想你的家人吗?

生:没有祖国哪有家,我相信他们一定能理解我。

c、还有你宋学义,这一跳,你不后悔吗?

生:不后悔。

d、胡福才、胡德林,你们才只有20多岁呀,这一跳,你们就不怕吗?

生1:不害怕。

生2:不害怕。

e、還有你,作为读者的你呢?此时此刻,你又在想什么?

生1:他们太了不起了,真不愧为壮士。

生2:壮士就是这么伟大,这么了不起。

师小结:说得真好!在祖国利益和个人生命之间,他们毅然选择了前者,这种精神、这种气概,正是来自于对祖国,对人民深深的爱呀。同学们,让我们怀着对烈士深深的敬仰,再读这一段。

生齐读此段:开头到“相继从悬崖上往下跳”。

师引读:此时,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这是马宝玉的声音——

生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师:这是葛振林的声音——

生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师:这是他们共同的声音——

生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师: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

生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师小结:这豪迈的声音告诉我们,这就是我们舍生取义的——

生齐读课题:狼牙山五壮士

生齐读句子:“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上往下跳。”

师:这一“相继往下跳”,跳出了什么?

生:惊天地泣鬼神。

师:此时,让我们把这幅画面和这五位壮士的名字深深刻在心里,他们是——生齐读五壮士的名字。(课件出示)

师补充背景资料(出示视频):

师:这五位壮士的壮举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从古至今,有多少英雄豪杰之壮举惊天地泣鬼神!(补充,组织学生说说典故)

……

课堂结束后,教研组的老师们再一次进行了讨论。

会议上,老师们说了很多,各人表达的共同意思是:原来还以为课堂上有这些环节就行了,现在知道这些环节是设置是为了更好是达成教学目标服务,除了环节设置外,还要更好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深层含义。不少老师说道:“听了赵老师的课后,我知道如果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了,读中悟原来是这个意思。”

老师们很兴奋:“课堂教学中,原来这样就可以解决我们的问题。”致此,我校的常态教学研讨活动形式基本形成。

猜你喜欢
课例研究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关注细节?灵动分享?打造生态课堂
依托课例研究 成就高效课堂
基于课例研究下的高校英语教师学习反思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教师到底需要怎么样的教研主题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