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创新与融合的当代建水紫陶

2018-08-10 19:10蔡细林
神州·上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紫陶传承创新

蔡细林

摘要:2008年,建水紫陶烧制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紫陶行业迎来了春天,从中央到地方、从都市到乡村,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发展建水紫陶都髙度重视,把建水紫陶的地位提升到了能充分体现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层面,新形势、新局面对建水紫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建水紫陶产业的迅猛发展,如今已是百花齐放,各种新工艺层出不穷:老一辈匠人的制陶传统、新一代制陶艺人的新技法、还有随着我们这些来自景德镇的外地陶艺匠人的融入而带来的新理念、新技艺及不一样的装饰风格。本文就建水紫陶如何传承自身独特的传统工艺与风格,在多元的途径及传统的文化中如何传承与创新,期待进一步探寻未来发展及前景进行思考。

关键词:紫陶;传承;创新

云南紫陶文化史,据现有史料和实物考证,始于清,形成的历史距今不过百年有余,源流却十分久远。1988年从建水燕子洞古人穴居遗址出土的陶饰、陶坠、陶片和1982年从建水龙岔河西汉古墓出土的陶片,都向现代人展示了距今35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和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代建水境内曾经有过的古老陶艺。产生于清光绪年间的建水紫陶,最初主要制作烟斗、汽锅等器物。从民国初年起,在紫陶上由名家书画,采用断简残帖等装饰方法,经雕刻填泥、高温烧制、无釉磨光后,呈现出典雅秀丽、自然斑驳、浑朴古拙、别具一格的金石韵味,以“手工拉坯、名人书画、阴刻阳填、无釉磨光”的独特工艺而闻名于世,器形质如铁、亮如镜、润如玉、声如磐。上世纪50年代以来,建水紫陶开始兴旺,先后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全国陶器行业评比中获奖。作为当时唯一的生产企业——建水工艺美术陶厂的产品十分畅销,甚至占领了东南亚市场,并多次被选为赠送外国元首的礼品。但由于产品单一、管理不善,陶厂不仅不赚钱,还连年亏损。多年来,建水紫陶始终没有形成产业规模。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逐渐走入低谷。随着当前社会文化产业的大发展,以及众多外地陶瓷艺人的加入,紫陶以全新的面貌再一次被瞩目。

紫陶艺术是一门较为全面的艺术。它融工艺、雕塑、绘画、书法、篆刻等艺术于一体,尤其是它独特的彩填工艺和残帖装饰,使得紫陶的艺术表现力更加丰富。一件紫陶珍品首先要求泥料好,烧成好,温度要烧到恰到好处,充分体现材质美,成品质地致密,叩之声音“当当”,陶感要足。二是造型,一件好器型的作品,不用装饰,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讲到器型,就是传统与创新的问题。创新是艺术永恒不变的追求,作者设计思想与理念的融入,为一件好作品的诞生提供了一方面的保证。器型的线条要流畅,飘逸而有韵律,要有动感,有精神。三是字画图案的装饰。经典的图案与原创的书画从学养殷实、字画功底深厚的作者脑海反映到陶上,依笔墨刻填,装饰结合器型融为一体。四是整体感觉好。作品要有活力、情趣,能打动或是感动我们,让人思考或是感到愉悦。打磨与否,抛不抛光,到什么程度要依作品而定。紫陶的拙雅源自于它本地独特的五色土泥料,来自于刻填色泥等工艺。神奇的五种颜色的泥料按比例配成坯料,再根据颜色效果调成色泥。刻填及修坯一般都是女性完成,长期的实践使她们的刻刀犹如毛笔一般在陶上飞舞,刀到土落也是激情四射;还有就是直接用空心刀在坯体上刻写,当然这需要很深的功底。原汁原味色泥的古朴,刻填的金石韵味,烧成的材质美让人心旷神。

紫陶能历久而不衰,源于紫陶先辈和前辈们不断的创新融合,王永清、丁吉三、沈河清、向逢春等各自在他们年代的艺术领域里独领风骚、风流称雄。作品清气古雅、造型精美,不求数量而求精致,不度浮华而尚品质,这恰恰是当代紫陶艺术所缺失的,是急待我们去传承和发扬光大的。取其精华、舍其糟粕是传承的根本所在。我们不能持全部否定之态,应该有选择地吸收。而紫陶艺术的传承也不能只局限于建水,而應对民族文化艺术遗产进行广泛研究探讨,吸取其它陶艺之精华,融入现代审美理念,例如融合借鉴景德镇书法绘画的技艺墨法、形式构成、思想情趣等,涉取越多创作作品品位越高,创新能力则更强。我将浮雕元素融入建水紫陶中,创新传统的建水紫陶工艺创作出直径62厘米、重约10公斤的古铜色“荷花浮雕大盘”紫陶作品在“2016首届中国昆明陶醉中华——云陶艺术节”上,让人耳目一新,最终在500件展品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金奖。该作品对丰富紫陶品种,促进建水紫陶工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从景德镇到建水的这些年,通过不断的钻研探索,我们目前已经创新了浮雕、青花、镀金、镂空、二次烧成的粉彩工艺与紫陶相结合的5种工艺。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鉴赏水平在不断提高,审美要求在不断变化。任何一门艺术要想引领时代,只有传承而没有创新是万万不能的,传统是创新的基石,因为民族传统艺术是几千年文化的积淀,是几千年来逐步形成的民族文化的鲜明符号,是东方文明的特征。这种积淀、符号、特征在创新中不能减弱而只能增強,否则会偏离方向误入歧途。所以既要保留紫陶艺术的传统,而又不能克守传统教条;既要创新,而又不能脱离紫陶的本体语言。紫陶艺术的创新应把握时代的脉搏,审视现代审美要求,引领潮流趋向。积极提倡紫陶作品的原创性,提升紫陶作品的艺术性。一件好的紫陶艺术品关键在于陶瓷艺人的创作能力、态度、思想、品位。许多紫陶艺人不自觉地、潜移默化地受到了长期以来固守和匠化的严重影响,对于当下的紫陶创作人员来说,多半未受专业系统学习,学历普遍不髙,所以重新认识自己、审视自己、解放自己显得尤为重要。多看、多想、多动,不断地充实提髙自已的文化底蕴、艺术造诣和创新能力,这是紫陶艺术进入到新时代的新要求。

紫陶的历史、紫陶的现状、紫陶的未来,从踏上云南这片土地时便让我们充满着希望,同时也肩负着历史重任,正确摆正传承与创新的关系,重视传承,正确地对待传承;同时我们必须敢于创新,不断创新。任何艺术只有创新才有旺盛的生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创新才能真正地使紫陶艺术的更好的发展,不被时代所遗弃,才能永久地屹立于中华民族艺术之林!

参考文献:

[1]郑伟林.建水紫陶:中国陶艺奇葩[J].红河学院学报,2015,13(06):13-15.

猜你喜欢
紫陶传承创新
建水紫陶研究:红河州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紫陶作品
建水紫陶研究:学生紫陶作品(二)
马行云艺术作品欣赏
建水紫陶:中国建水紫陶古陶斗美术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