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显微镜教学的有效性

2018-08-10 10:28谢光兴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7期
关键词:微观世界显微镜有效性

谢光兴

【摘要】教材《练习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观察动物细胞》,离开了显微镜,或不会使用显微镜,任凭你讲的天花乱坠,也是枯燥乏味,味同嚼蜡,结果也是学生死记硬背罢了。本文通过浅析把显微镜、教材、学生课后做练习册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使学生一是学会并娴熟使用显微镜;二是能观察和做临时装片,达到学会做一些临时装片的技能技巧;三是直观零距离地认识细胞结构。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在“玩”的心态下轻松地掌握知识技能技巧,对微观世界充满无限的向往。

【关键词】显微镜 细胞 微观世界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7-0138-02

众所周知,在罗伯特﹒虎克利用自制的显微镜认识到细胞以前,人类是不知道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更谈不上人类对细胞的研究,产生了后来的细胞学说。尽管现代科技手段可以把细胞的结构立体地、鲜活地、动感地展示在人们眼里,但给学生的认识还是模糊的、呆滞的图像罢了,反正书上说的是这样的。但是通过在显微镜下真实的看到肉眼看不见的细胞,生物体却是无数的细胞构成的(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再回过头来看那些巨大的细胞,电子显微镜下的细胞,能不对生命体的奇妙产生无限的探知欲望吗?

一、学会使用显微镜就是目的

激发兴趣,使学生自觉参加到学习当中,就会事半功倍。真实使人信服,要领略客观实在,认知细胞,必先学会使用显微镜,这是关键的一步。如果教学中学生能每人使用一台显微镜,最好不过了。可惜我校条件有限,只好四个学生共用一台了。就是这样,学生也兴奋起来,迫不及待地要去动显微镜,在老师的指导和示范下,学生们规规矩矩按步骤操作起来。取镜安放,对光,老师检查每台显微镜是否对好光,然后观察永久装片。在显微镜下找到细胞的,争相向老师报告,找到了,找到了!高兴得笑脸如花,兴趣盎然。这时候的显微镜成了“玩具”,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知不觉,学会了使用显微镜,那些还没有看到细胞的,更是十分耐心地找,终究是要找到细胞的。这样一来,少了老师无数空洞的说教,于是老师因势利导:像的放大倍数是怎样计算的,像是倒立的。并让学生回答:“玻片的移动方向与像的移动方向一致吗?”答曰:“相反的,玻片向左移动,像向右移动,玻片向右上方移动,像向左下方移动。并发现放大倍数小,看到的细胞就小些,但观察到的细胞数量多些,视野亮度大些;如果放大倍数大,看到的细胞就大些,但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少,视野亮度暗些。这些都是学生的真实感受,离开了显微镜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达到了掌握知识技能的有效性的目的。当然老师还是煞费苦心的作了充分准备,课前检查了每台显微镜,准备示范镜,给学生使用容易找到物像的永久装片等。并要求学生课后完成练习册,巩固实现有效性。

二、观察临时装片,突出有效性

上一节课,已让学生体验了许多新奇,这一节课要让学生感受到花样百出,奇妙无穷。观察到我们生活中的一些植物细胞,为确保成功,先让学生将显微镜对好光等待。老师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用镊子撕下来,再放到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展開,这样很费事,因为撕下的一大片表皮会卷裹起来,用镊子展开后边角又卷叠了。我得一法,又快又省事:先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部分,用刀片划出许多小方格来,用镊子夹取一小片表皮,是不会卷的,正好用来观察。用碘液染色后让学生看了,学生说跟书上的图像是一样的。于是我开始发观察材料,飞快地用镊子一格一格地取,放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盖上盖玻片,用碘液染色,然后拿给学生自己去观察。待学生观察了洋葱表皮细胞后,又让他们洗净了玻片重新来做一次临时装片,观察到细胞即可。又拿一条黄瓜来,洗净了用刀片刮取黄瓜表皮,刮一下在培养皿中浸洗一下,刮下的部分在水中舒展开来,大家再用镊子挑取可供观察的制成临时装片,这次不染色。学生们又惊呼起来,真和图片上的黄瓜果肉细胞差不多。大家都有些成就感,骄傲的不得了,想未学习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以前,可知这奇观么?

我又拿过一根水花生的茎,做起徒手切片来。我用刀片飞快的切,一边告诉学生,要切得越薄越好,不然不透光,就难以观察到水花生茎的细胞了。培养皿里飘着许多圆圈的水花生茎的横切片,学生们都挑最薄的拿去观察了,见了无数密密麻麻的细胞,反倒不惊奇了,因为他们已经知道,生物体是由无数的细胞构成的。这节课不仅巩固了显微镜的使用,更加能熟练操作了,又感觉大开了眼界,而且学会了制作临时装片,怎么染色,怎样做徒手切片。只要组织得好,操作得法,细心周到,这一节课又有了双重的有效性。为学生打开了一条微观世界的道路。当然,课后作业是必不可少的,除了巩固知识外,还要自学一些东西,补充相关知识。

三、巩固有效性,归纳与实练

生物科学的特点,知识内容多是描述性的,抽象又难以理解,很多时候在课堂上平铺直叙,自认为语言直观,确难生动。如讲遗传和变异,染色体和基因。学生直摇头,老师很无奈,只能拜托学生的努力与天分了。但不是说无规律可循,无重点可抓,无难点可突破,无主要和次要之分。不扯远了,还是来归纳总结讲解一下前面三节课的精要部分,学会使用显微镜,认识微观世界,我们是从细胞着手,教会学生基本的认知方法,为以后的创造性学习开辟道路的。学习是为了使用,而使用是更重要的学习。把学和练结合起来,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创新理论,所以每节课后做一定的练习,巩固提高有效性,如记住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动、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区别等。同时培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给你四台显微镜,每台的放大倍数不同,问你哪台看到的细胞多?哪台看到的细胞最大?又如在显微镜的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你有什么办法判断污点是在玻片上还是在物镜上?还是在目镜上?再如有一生物样品,它是来自植物体还是动物体?请你鉴定。其实这些都不是难题,只是要你回忆,想办法,知识应用,找出答案来,通过思维训练,达到教学的有效性。

追求教学的有效性不是教师的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传道授业解惑,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但没有教学的有效性,一切都无从谈起,所以教学的有效性,又是师生的共同愿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而如何充分利用教具,巧妙构思课堂结构,不拘一格布局,以实用有效为目的,把有效性发挥到极致。怎样方便就怎样下手,或用图片,或用模型,或使用多媒体等手段,只要有效就行。

猜你喜欢
微观世界显微镜有效性
微观世界
显微镜
微观世界的“士兵突击”
显微镜下看沙
显微镜下的奇妙微生物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