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大学生道德教育模式研究

2018-08-10 09:28雷凤城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6期
关键词:德育措施大学生

雷凤城

【摘要】从当前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总体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态势,但是在这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大学生德育的重要性,存在着问题以及如何做好大学生德育的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 德育 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6-0240-02

引言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诚信作为立身之道、修业之本和立政之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和进入社会的通行证。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诚信作为公民道德的基本价值追求,凸显出了诚信的极端重要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互联网、智能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为代表的新媒体,信息量越来越大,在为大学生传递信息、提供信息交流平台的同时,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带来了新的课题。综观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现状,其思想和行为脱离了诚信教育的轨道,处于“诚信缺失”的舆论中心。对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研究,解决大学生的诚信危机,是新媒体时代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德育建设的重要性

大学生德育教育主要是指培养大学生群体崇高的理想信念、正确的政治发展方向、文明的行为习惯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它是高等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环节,和智育、体育以及美育等保持紧密联系、彼此渗透和协调,从而对大学生群体的健康和成长具有了极其重要的导向与保证作用。因此,加强实施大学生德育教育,有利于发挥大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与个人品德,实现心理品质的新提升。

然而,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道德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在一些方面存在着很多不足和误区,所以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的存在,科学分析它们的形成原因,从而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德育建设的顺利开展进行。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的主要问题

当前,随着信息化的发展,高职院校学生获取信息的手段多样化。国内外形势、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提出了新的课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总体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现象。

1.诚信缺失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是人最根本的道德准则,然而,目前我国大学生群体中诚信缺失问题日益突出,主要体现在思想、学习、生活等各个层面,具体表现为:诚信意识淡薄、抄袭作业、考试作弊、论文造假、故意欠缴学费、恶意拖欠国家贷款等。

2.社会责任意识差,人际关系淡漠

网络社会不同于现实社会,不需要人与人进行互动来维系关系,所以在网络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逐渐疏远。大学生群体由于课业任务相对较轻,并且对于网络社交工具掌握熟练,他们经常通过微信、微博等方式来传达信息和交流信息,虽然快捷方便,但是却感受不到对方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以及情感状态,甚至陌生人之间也可以畅聊无阻,导致大学生会产生出漠视人际关系、淡化自己的角色情感的现象。基于利益的网络人际交往使大学生群体有意识地逃避社会责任,逃避现实社会的人际交往,还会使其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

3.集体主义观念缺失

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除受学校教育影响外,更受到来自社会、家庭等方面的非主流文化或非正规渠道的思想的冲击。有些大学生只满足于眼前,享受当下,不思进取,只顾自我,不顾集体。思想上表现为认为自己的利益第一,集体和他人的利益并不重要,自私自利才实惠,在学习和生活中都以加分为目的进行学习和日常活动,而忽视了对社会、集体的責任和义务,缺乏集体观念,缺乏团队的合作精神。

4.心理承受能力缺失

多数学生面对从高中单一的学习生活到大学形式多样的课堂内外生活的转变,会出现人际交往障碍、学习不适、环境不适等各种情况,这些不适会带来一些心理上的不适。对于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的他们来讲,一旦遭遇挫折就垂头丧气,萎靡不振,心态低沉、消极,心理无法承受,不敢积极面对现实,导致了其中部分大学生精神抑郁,甚至个别的学生走上轻生之路。

5.消费行为失范

消费是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行为,而消费主义思潮的渗透,使得部分处于人生中需求最旺盛时期的大学生滋生了浪费性消费、炫耀性消费和非计划性消费等错误的消费观念。科技的发展、生产技术的日益成熟、商品供应的丰富以及新颖商品的层出不穷,使部分大学生在眼花缭乱的世界里迷失了自我,因对琳琅满目的数码产品缺乏抵抗力,部分大学生甚至将没有用坏的电子产品和过时的数码产品习惯性丢弃,将消费非必需品作为获得身份认同的标志。这部分大学生为了显示其独特的个性,凸显“自我价值”而助长了炫耀之风。还有部分大学生热衷于超前消费,错误的消费观念使得大学生消费行为失范,消费支出逐渐超出了自身所能承受的能力。

二、当代大学生道德失范的归因

1.西方社会思潮的传入和市场经济的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不断加快,西方社会的价值观念逐渐渗透到国内并呈蔓延之势,其蕴含的个人主义、工具主义、实用主义等思想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大学生正处于人生中价值需求最旺盛的时期,他们标新立异,自主选择,敢于探索和尝试新鲜事物,同时也更容易受西方腐朽思想的影响和侵蚀。西方社会思潮中蕴含的消极本质对于当今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起着销蚀、破坏的作用。就拿消费主义思潮来说,消费主义思潮会造成大学生的畸形消费心态,有损构建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并且还冲击了中华民族固有的传统美德和价值观。如果对大学生的道德养成不加以引导,势必会影响到其正确道德观的形成。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其产生的双重道德效应也影响着大学生:一方面,市场经济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他们的进取精神;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本元的利益至上原则也冲击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至上的价值导向,“使得一部分人走向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

2.教育方式的偏差

学生的教育主要分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从家庭教育来看,现今中国家庭独生子女居多,一方面,部分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子女过于施压,动辄训斥甚至打骂,给子女心理造成了伤害,容易使子女滋生负面情绪,或者催生子女的逆反心理;另一方面,出于对独生子女自身安全和利益等方面的考虑,家长们更倾向于教给子女“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为人处世原则,这与社会所倡导的无私奉献的道德品质相矛盾,使得子女陷入道德两难的境地,难以分辨美丑、善恶、真伪,家庭教育的异化也(下转51页)(上接240页)产生了较为严重的道德危机。

3.学生个性差异

首先,个体素质差异。当代大学生基本都是“95后”“00后”,独生子女较多,个性张扬,乐于表现自己,但依赖心理强,社会阅历浅、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心智不够成熟,道德认知能力弱,社会责任感不强,缺乏担当意识,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尤其是当自身利益得到满足时,遵守诚信意识的情况较好;当自身利益受挫或无法满足时,往往会做出违背诚信的行为。其次,责任意识缺失。责任是对言行的一种承担,宪法在赋予每个人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要承担责任和义务。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是对社会、对个人的责任意识的缺失,没有把责任看成是一种必须承担的行为。大学生要把诚信行为看成是一种责任,时刻约束自己的诚信行为,做一些符合道德规范的事情。

4.家庭教育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根深蒂固的。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自小娇生惯养,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这种思想和行为严重背离了诚信的本质。大多数父母往往注重孩子的智力培养,看重成绩,忽视了对孩子社会责任、诚信等优良道德品质的教育,对孩子的不诚实表现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或者没有及时制止。另外,身教重于言教,父母的言行举止、言传身教、楷模表率作用,都对孩子有重要的影响,家长做的一些不讲诚信的事情也会影响孩子优良诚信品质的养成。

三、高职院校大学生道德教育模式

1.以德为先,把道德教育放在首位

作为教育传播主阵地的学校,加强道德教育迫在眉睫,必须把道德教育放在专业知识、技能教育的首位。国家和学校各个相关职能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来辅助建设道德教育,可以加大德育建设的资金投入,形成一个相对完备的德育教育体系。德育体系不断完善,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对现有的道德教育课程要有足够的重视,不能漠视德育课的存在,以考试,分数衡量德育效果,而忽视情感、价值、态度的培养。此外,家庭德育教育也十分必要,实现家庭、学校、社会德育三者有机协调,整个社会形成一个德育建设的良好环境,来推动大学生德育建设的顺利进行。

2.重视发挥道德教育主体的作用

教师作为施教者,其作用只是引导启发学生,获得真正的知识要依靠受教育者自身。因此大学生德育建设过程中,强化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意识,教师要尊重学生,建立一个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学习德育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作为一个主人应有的责任,应注意的行为,从而约束自己,改掉不良道德习惯,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同时,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来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从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出发,以育人为中心,以素质提高为重点,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激发学生主体意识,促进学生主体发展。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当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大学生集体意识淡薄,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尤为重要。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启迪学生的心智,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沟通感情的桥梁。在共同参与的前提下,每个学生都是文化的主体,为文化活动投入智力和体力,个人的利益和荣誉也便融入其中,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也便于不觉中得到培养。建立和规范各种学生社团,支持它们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创造有深刻内涵并且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情境。毋庸置疑,科学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也有利于解决大学生缺失集体感、责任感的问题。

4.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机融合

当代大学生要形成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就必须要有健康的心理、心态,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条件,心理不健康,容易产生思想道德不良问题。这也就要求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要将心理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潜心研究心理学著作,学会掌握和运用心理学教育的原理。从心理因素考察、分析大学生中常见的某些思想道德现象和问題,结合学生的心理成长规律,运用思想内化理论,通过心理疏导、环境熏陶、知识普及、情景教化、实践锻炼、个别交流等途径,展开有针对性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同时,重视知、情、意、行的融合,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加强素质培养,让他们逐步从自我的小圈子中走出来,拓宽视野,爱己爱人,在与人的不断交流中增强其心理承受力。

5.坚持以主体保障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和专门力量建设

第一,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加强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培育和发展思政工作学生骨干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诚信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以自己的诚信形象去教育和影响学生。思政课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讲诚信、讲道德,发挥为人师表的作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才能影响和感召学生。第二,重视和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选拔一批政治素质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年轻教师从事辅导员和班主任工作,努力构建一支以专为主、专兼结合的辅导员队伍。第三,做好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学校后勤、饮食等部门工作人员,虽不直接从事教学工作,但其言谈举止、行为处事、做事风格等都对大学生产生着重大影响,“润物细无声”地渗透诚信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以优质高效的工作和勤奋敬业的工作精神状态影响和感染大学生,为大学生树立榜样。第四,加强对师德的监督、考核和奖惩,提升教师的师德水平和理论实践能力,以崇高师德、严谨师风来感染大学生。

四、结语

综上,正视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领域存在的问题,采取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式,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发现和解决新问题,以逐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为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冬辉.当代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

[2]何广寿.大学生网络共同体道德教育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09):77-80.

[3]周阳溪.大学生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结合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7.

[4]冯于珍.高职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D].长江大学,2017.

[5]袁雄,刘爱军.生态道德教育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新发展[J].继续教育研究,2017(03):43-45.

[6]吴洪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的大学生道德教育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7.

猜你喜欢
德育措施大学生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大学生之歌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