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外固定架在长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2018-08-11 08:46王大鹏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8年3期
关键词:效果

王大鹏

【摘要】目的:探讨多功能外固定架在长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选2014年3月-2017年5月,我院骨科门诊收治的长骨骨折患者77例,作为研究主体。随机分成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8)。对照组予以交锁髓内钉治疗干预,观察组予以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干预。对两种治疗方式的价值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指标上,相比较对照组而言,明显更低,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而在治疗优良率指标上,两组组间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针对长骨骨折患者而言,将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方式于其临床治干预中应用,可有效的促进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缩短其康复时间,同时,安全性较高。因此,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长骨骨折;效果;多功能外固定架

长骨骨折作为骨科疾病中常见的一种,其主要的发病原因多为外伤所致,该病在全身各部位骨折中的发病约占10%,为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以往针对该病进行治疗通常采用的方法为交锁髓内固定术。该治疗方式虽然可以实现精准复位,但是对患者的骨膜和软组织所产生的损伤较大。近年来,随着科研的不断深入,多功能外固定架开始逐渐的被应用于长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该方法作为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治疗方式,完全符合生物力学固定原则,对于促进患者骨折的早日愈合,具有重要的作用。立足于此,本文特此展开探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选2014年3月-2017年5月,我院骨科门诊收治的长骨骨折患者77例,作为研究主体。随机分成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8)。對照组中男27例、女11例,年龄区间36岁-61岁,平均年龄(48.47±1.22)岁,其中交通意外伤18例、高空跌落伤11例,重物砸伤9例;观察组中男28例、女11例,年龄区间35岁-61岁,平均年龄(48.43±1.23)岁,其中交通意外伤19例、高空跌落伤13例,重物砸伤7例。在基本资料的比对上,两组均借助SPSS软件完成,差异无明显性(P>0.05),实验可行。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交锁髓内钉治疗干预,观察组予以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干预。具体如下:以患者实际情况为依据,选择恰当的麻醉方式。针对于开放性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者,首先使用肥皂水、含量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以及含量为0.1%的新洁尔灭清理伤口,然后,将失去活性的组织切除。以患者接受手术前X线诊断检查结果为依据,对病灶的位置、性质进行判断,以便于确定具体的手术方式和策略。针对闭合性横、斜型骨折,在C臂下,将手法复位作为主要方式,针对上述方式收效不显著者,可予以切开复位、辅之以闭合穿钉外固定方式按于。其中螺钉的数量控制在2个为最佳。与固定支架连接,保持骨干长度,C臂确定骨折折断端接合的稳定性和良好性,将螺母拧紧,针对粉碎性骨折及其闭合缺乏稳定性患者,予以骨折为中心的外侧入路法,予以小切口切开复位法,尽可能的将对骨膜、神经及其血管的损伤降至最低。针对合并却故偏多者,可予以植骨处理,并予以闭合或部分穿钉外固定及其简单螺内钉内固定,在外固定方法的选择上,与上述方式相同。针对开放性骨折者,在将伤口清理干净后,于直视下,予以手法复位发,针对碎骨偏多者,可使用钢丝将其捆绑住,在C臂确认下分别予以骨折两端钻孔螺钉固定,并以实际情况为依据对软组织进行修复,与外固定架连接。手游患者,均以实际情况为依据,予以牵伸、加压、或是中和位固定,手术后,将患侧的患肢抬高。并予以抗生素干预7-12天,对于肢体严重肿胀者,可使用脱水剂干预,待患者的疼痛症状换届后,可逐渐的进行肢体锻炼,并以其术后恢复程度为依据,适当的调节外固定支架,以促进患者康复。对于经x线检查结果显示连续性骨痂形成者,且行动灵活无任何疼痛感者,可将外固定支架拆除。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其治疗优良率指标评价、分析、比对。

1.4评级标准

治疗优良率评判依据:优:骨折部位愈合良好,患处疼痛感消失、骨关节活动能力恢复到受伤前状态;良:骨折部位愈合一般、患处偶有疼痛感、骨关节活动能力基本恢复至受伤前状态;差:骨折部位无任何改善,患处疼痛感强烈,活动能力受限。治疗优良率=100%-差的例数/n*100%。

1.5统计学处理

在SPSS20.0统计学软件的辅助下完成组间数据对比分析,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的表述方式分别为“构成比”、“均数±标准差”,检验方法分别为卡方和T,且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的条件。

2结果

2.1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

观察组在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指标上,相比较对照组而言,明显更低,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细数据资料如表1所示。

2.2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在并发症发生率指标上,相比较对照组而言,明显更低,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细数据资料如表2所示。

2.3治疗优良率

在治疗优良率指标上,两组组间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详细数据资料如表3所示。

3讨论

现阶段,因交通工具的普及,车辆较多,发生意外事故的频发都导致长骨骨折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升高的特点。针对该病在以往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多采用交锁髓内钉方式固定治疗,但是该方式所取得的效果并不显著,同时极易损伤患者的软骨组织和骨膜。这对于患者术后的早期康复训练而言,极为不利。近年来,随着医学发展水平的不断进步,外固定支架固定术逐渐的被应用于长骨骨折的临床治疗中。该手术方式具有固定强度大、并发症少、骨折愈合快、感染发生率低、抗生素使用频率低等诸多的优点,并且完全符合长骨的生理学、生物力学以及解剖构造学的特征。因此是较为可靠的方式之一,并受到了众多医生的认可和一致好评。在笔者的此次试验探究中,系统化、科学化的分析实验研究所得数据结果后可知:观察组在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指标上,相比较对照组而言,明显更低,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而在治疗优良率指标上,两组组间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这一实验结果充分说明,相比较传统的交锁髓内钉的方式,外固定支架在长骨骨折患者治疗中应用,所取得的效果更为显著。

综上所述,针对长骨骨折患者而言,将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方式于其临床治干预中应用,可有效的促进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缩短其康复时间,同时,安全性较高。因此,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猜你喜欢
效果
放射性核素碘131治疗甲亢的效果观察
当上课忘了带笔……
如此外墙,防水还扛得住么?!
灵动耳环
小画匠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没效果
慢跑是有成果的
巧手DIY家用吊灯
事关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