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ESI学科发展分析

2018-08-11 10:23曹华娟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7期
关键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曹华娟

【摘要】以ESI数据库提供的数据为依据,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入围全球前1%的学科数、总发文数、总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揭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科发展现状,并为学校的学科发展提供有力参考。

【关键词】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科分析

【中图分类号】G35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7-0032-02

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简称ESI)由全球著名的学术信息出版机构美国科技信息所(ISI)于2001年推出[1],它是基于全球12000多种学术期刊的1000多万条文献记录建立的计量分析数据库,是衡量科学研究绩效、跟踪科学发展趋势的基本分析评价工具[2, 3],目前已成为当今全球范围内普遍用以评价科研人员、学术机构、国家/地区学术影响力的重要依据[2-5]。

本文试图以ESI数据库提供的各項数据指标为依据,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入围全球前1%的学科数、总发文数、总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揭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科发展现状,并为学校的学科发展提供有力参考。

一、已入围ESI全球前1%的学科发展分析

ESI数据库2017年5月11日公布数据显示(数据覆盖范围2007年1月1日至2017年2月28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有6个学科入围全球前1%行列。 2010年9月,只有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科学2个学科入围。随着各学科的不断发展,工程学(2016年1月)、环境与生态学(2016年5月)、化学(2016年11月)、生物与生物化学(2016年11月)相继入围。其中,农业科学跃居全球前1‰(2016年11月)。

1.各学科发文数量分析

从各学科发文数量来看(见图1),最近5年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发表的农业科学论文数量增幅最大,从2013年的565篇,增长至2017年的2136篇,增幅高达278%。植物与动物科学论文数近5年的增幅为139%。最近两年内,工程学、环境与生态学论文数各同比增长26.5%、35.6%。

2.各学科论文总被引频次分析

从各学科论文总被引频次来看(见图2),最近5年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发表的农业科学论文总被引频次增幅最大,从2013年的2626次,增长至2017年的15615次,增幅高达495%。植物与动物科学论文总被引频次近5年的增幅为397%。最近两年内,工程学、环境与生态学论文数增幅分别为42.2%和58.8%。

3.各学科论文篇均被引频次分析

从各学科论文篇均被引频次来看(见图3),最近5年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发表的植物与动物科学论文篇均被引频次增幅较大,从2013年的3.74次,增长至2017年的6.21次,增幅达66.0%。农业科学论文篇均被引频次近5年的增幅为57.2%。最近两年内,工程学、环境与生态学论文篇均被引频次的增幅分别为12.5%和17.0%。

4.各学科ESI排名年度变化分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近5年入围ESI的6个学科排名情况见表1。最近5年内,6个学科中,农业科学的排名位次进步最为明显。2013年,农业科学论文总被引频次在全球入围的566个机构中排名第189位(位次比值为33.39%)。2017年,其在全球764个机构中排名61位(位次比值为7.98%),位次比值净增25.41%。其次是植物与动物科学。2013年,植物与动物科学论文总被引频次在全球入围的1032个机构中排名第443位(位次比值为42.93%)。2017年,其在全球1126个机构中排名203位(位次比值为18.03%),位次比值净增24.9%。工程学、环境与生态学、化学、生物与生物化学等4个学科入围只有两年,但排名提升较快。

二、顶级论文分析

1.顶级论文学科分布分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共有77篇顶级论文,分布在12个学科中。顶级论文数排名前六的正是其入围全球前1%的学科。其中农业科学和植物与动物科学顶级论文数为41篇,占总数的53.3%。经济学与商学、免疫学、数学、微生物学、多学科、神经科学与行为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精神病学与心理学、综合性社会科学、空间科学等10个学科没有顶级论文产出。临床医学、计算机科学、地球科学、材料科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物理学等6个学科虽然未入围,却有8篇顶级论文产出(见图4)。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科学等领域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这与其学科发展特色相吻合。

2.二级机构对顶级论文数量贡献分析

由图5可知,共有14个学院/实验室等二级机构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顶级论文数量作出贡献。其中,水土保持研究所贡献最大,产出数量为16篇,占比20.8%。顶级论文产出数量大于10的还有林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和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ESI顶级论文各机构分学科贡献情况如下:

农业科学领域,有11个二级机构对顶级论文产出作出贡献,排名前三的分别是:食品学院、水保所和资环学院。各机构产出的顶级论文数量差距较小。

植物与动物科学领域,有10个二级机构对顶级论文产出作出贡献,排名前三的分别是:逆境实验室、生命学院和园艺学院。其中逆境实验室产出9篇,占比接近50%。产出最少的是动科学院,仅1篇。

环境与生态学领域,有4个二级机构对顶级论文产出作出贡献,产出顶级论文最多的是水保所(8篇),最少的是资环学院(1篇)和农学院(1篇)。

工程学领域,有7个二级机构对顶级论文产出作出贡献,产出顶级论文最多的是水建学院(3篇),最少的是生命学院(1篇)、水保所(1篇)、机电学院(1篇)和林学院(1篇)。

生物与生物化学领域,动科学院、林学院、逆境实验室、农学院、资环学院等5个学院对顶级论文产出作出贡献。其中,动科学院顶级论文产出2篇,其他4个学院均产出1篇。

化学领域,理学院和食品学院对顶级论文产出作出贡献。其中,理学院产出3篇,食品学院产出1篇。

临床医学领域,动科学院和生命学院各产出1篇顶级论文。

林学院是唯一1个在地球科学领域产出顶级论文的学院。产出数量为2篇。

食品学院在材料科学领域、动科学院在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领域、水建学院在物理领域、生命学院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各产出顶级论文1篇。

3. 顶级论文作者贡献分析

共有14个学院/实验室等二级机构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ESI顶级论文数量作出贡献。顶级论文贡献较大的作者集中分布在水土保持研究所、林学院、葡萄酒学院、植物保护学院和园艺学院等5个二级机构。其中,林学院的彭长辉教授是顶级论文产出最多的作者,他是国家特聘专家“千人计划”入选者,是该校生态预测与全球变化领域的学科带头人。顶级论文产出量排在第二位的是水土保持研究所的穆兴民研究员、赵广举副研究员,以及葡萄酒学院的王华教授。顶级论文高产作者有的是引进人才,有的是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曾经或正在主持多项国家或省部级科研课题,他们对于学校顶级论文的产出和学术影响力的提升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目前入围ESI全球前1%的学科为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科学、工程学、环境与生态学、化学、生物与生物化学等6个学科,其中农业科学2016年跃居全球前1‰。6个学科近5年发表的论文数(发文量)、被引频次的绝对数量均有较大增长,排名不断攀升,呈现较好的发展势头。然而,6个学科的发展并不平衡。其中,农业科学和植物与动物科学两个学科进步较快,是该校的优势和重点学科,其余4个学科的发展相对较弱。

通过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发表顶级论文的学科、学院和作者进行分析,发现该校优势学科、重点学院和重点作者突出,产出论文较多的作者大多是特聘专家、引进人才或学科带头人。

2.建议

(1)重视人才引进与培养

无论是高校“双一流”建设和学科的发展,还是高校科研产出规模和学术影响力的提升,都离不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要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必须在优化结合和提高质量上下功夫。通过领导和有关专家到海内外积极宣传政策等形式,围绕学科发展需要,下大力气加大学科领军人才、具有较大学术潜力的杰出青年人才和科研创新团队的引进力度;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通过加大经费投入、完善激励政策、搭建创新平台等措施,充分挖掘和培育现有人才,鼓励一批有潜力的优秀青年人才尽快冒尖;灵活“共享”高层次人才,形成科教资源和中青年教师国际化,特色教学本土化、国际化的師资队伍。

(2)完善科研奖励和评价机制

完善科研奖励和评价机制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评价机制既要多元,也要突出重点。评价学院应以教育质量、学科与人才队伍水平为核心,评价教师应以教学与科研水平为核心。进一步修订科研奖励办法,完善科研奖励政策和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现有人才的成长动力。对取得重大贡献的科研奖励进行倾斜,如对于高被引论文和热点论文的作者,加大奖励力度。

(3)为科研产出者提供引导和支撑

相关职能部门要主动及时做好信息推送和支撑服务,引导科研工作者关注学科前沿和热点。如图书馆应优化馆藏结构,加强 ESI 收录期刊资源的建设,为科研工作者提供数据库和高被引期刊来源保障,还可为科研工作者制定各学科期刊投稿指南并定期更新。

(4)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地理位置相对特殊,要突破地理位置的限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拓宽合作渠道,扩大交流层面,多举办并参与国际大型会议,走出去,引进来,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工作,增强学科的国际影响力;继续鼓励学科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进行海外研修,积极谋求国际合作交流机会;继续鼓励并选拔优秀研究生到国外一流的院校去进修学习,参与国际合作项目,开拓学术视野;针对受客观因素限制难以引进高层次人才的现状,通过“兼职教授”、“短期讲学”、“座谈交流”等形式,主动聘请海内外高端人才来校讲学与交流。

参考文献:

[1] 周晓鸥,陈惠兰. 基于ESI的学科数据计量分析——以东华大学入围ESI学科为案例[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3(07): 38-40.

[2] 刘兵红,张惠荣,汪红武. 基于ESI数学学科的数据对比分析及对学科建设的思考——以武汉大学数学学科为例[J]. 图书情报知识. 2017(01): 114-122.

[3] 董政娥,陈惠兰. 基于ESI和SCI-E论文来源期刊分区的东华大学学科发展分析[J].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1): 107-112.

[4] 任瑞荣,董政娥,陈惠兰. 东华大学优势学科分析与研究[J].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42(5): 760-767.

[5] 汪莉. 基于ESI和InCites的高校潜力学科发展预测[J]. 情报杂志. 2017, 36(2): 53-58.

猜你喜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再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欢迎订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欢迎订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欢迎订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欢迎订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欢迎订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欢迎订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欢迎订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欢迎订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欢迎订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