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艘古沉船的故事

2018-08-12 02:08
百科探秘·海底世界 2018年7期
关键词:古船船型蓬莱

1984年6月,蓬莱县政府在对登州古港实施清淤工程时,无意发现了一艘古代沉船的船头和左右舷,上级文物部门迅速组成“蓬莱古船清理发掘专家小组”,对这艘古代沉船展开清理发掘工作。考古工作者用了三天时间,仔细地把沉积在古船上的黑色淤泥一点点儿清除,一艘像刀鱼形的古船轮廓显露出来。后经过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这艘残长28.6米,残宽5.6米的大型古代木制沉船终于被发掘出来。

在对残余的船舱进行逐个清理时,工作人员发现了一些残存的文物实物,包括铁剑、灰弹瓶、石炮弹、高足杯、人骨、草席、橡子等,同时还有一件舱楼窗扇,三个楠木制成的滑轮,一个滑轮架和三个石旋等船具。文物考古工作者科学地对古船和发掘物进行了测绘和编号,同时为了探明地层堆积情况,对沉船下的淤泥也进行了勘测,发现了被炸断的铜镜、刻有“史”字的陶香炉、浙江龙泉窑青釉碗、高足杯等历史文物。

更令人惊讶的是,在这艘沉船西部二十多米处,又发现了两艘古代木制沉船。人们不得不怀疑,是否这个区域比较容易导致古船沉没?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已经发掘的古沉船中,绝大多数是货船,而眼前这艘却是一艘古代战船,据专家考证,这是当时世界上发现的最长的中国古船,也是我国船史研究中被确定为古代战船的第一例实物发现。所以,它的可贵之处可见一斑。

在我国古代,水军战船的制造水平代表了那个时代造船业的发展水平。元朝建立后,海军得到了大力发展,曾经征讨过缅甸、日本等国,所以元朝建造的战船已经具备了远海作战的能力。而在蓬莱登州港发掘的这艘元朝古战船,便集中体现了那个时期战船的优越性能。

首先,快速性。蓬莱古船长宽比接近5:1,船型瘦长,且船壳光滑,所以它在水中航行阻力较小,速度当然就比较快。对比中国古代的货船,如泉州宋船,多数都是“短肥型”,船型较宽且船舱较深,这样的船型稳性就会相对更好,适合装载更多货物。瘦长型的古船确实能提高航行速度,但速度快了,船的强度和稳性是否能保证,这一点仍需要进行研究。

其次,适航性。所谓适航性,就是船舶的各个方面能够满足航行、作业中一般的安全要求,能够克服可预见的风险而安全航行。蓬莱古船的船底采用尖圆底造型,既不同于平底的沙船,又区别于尖底的福船,结构坚固,可进入我国北方的各个港口和不同水域。由此可知,它的建造是根据不同海域的情况,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了战船的适航性。

最后,就是抗沉性。想必同学们已经知道,我国的古船多数都采用了水密隔舱技术,就是用隔舱板把船舱分成互不相通的一个个舱室,这样做既能增强船舶的牢固性,又能分门别类地存放货物,最为重要的是能在船舱破损时不至于整艘船都进水沉没。蓬莱古船有多达14个水密舱,舱壁靠近龙骨处留有6-8厘米的水眼,舱壁钩连十分严密。船底板还用麻丝、桐油、石灰调成的腻料填缝腻实,水密程度很高。这些技术的使用,使得战船在作战、巡逻、侦察中,一旦遇到被敌方击伤、碰撞或触礁等而使船体破损的情况,即便几个舱室进水仍能具备一定的贮备浮力和稳度,使船不会出现过大的横倾和纵倾,仍能保持足够的航海性能和战斗性能。

此外,在蓬莱古船上发现的火器也充分说明,我国古代海军是世界上最早掌握和使用火器的海军部队,他们驾驶着性能优越的海军战船,巡视着祖国的万里海疆,为抵御外来侵略,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讲完了蓬莱古船的故事,接下来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新安沉船,因为出土于韩国新安外方海域而得名。

1975年7月,韩国的一名渔民意外打捞出6件完整的青花瓷,便带回了家中,他当教师的哥哥认为这是古物,应该向文物管理局报告。得知这一情况的考古专家们推测,此处应该有一艘古沉船。1976年9月,6名渔业潜水员成功地找到了沉船的确切地点。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考古队从沉船里发掘了2万多件青瓷和白瓷制品,2000多件金属制品、石制品和紫檀木制品,以及800万枚重达28吨的中国铜钱,发掘出的瓷器基本包含了中国元朝的各地名窑产品,如龙泉窑、景德镇窑、定窑等,体现了元朝制瓷业的发展水平。当时,这一考古成果震惊了全世界。

1982年夏,对新安沉船遗骸的打捞工作开始了。古船的上层建筑已经无存,只剩余船底的残体,现存龙骨长24.6米。它采用了中国古代传统的“船壳法”进行建造,这与泉州宋船、蓬莱古船的龙骨安装顺序一样,即先安船壳板,后加框架结构。那么,问题来了:这艘古船造于什么年代?从哪里出发,又要往哪里去?航行途中到底发生了什么而沉没?现在,就让我们从发掘的船货上来探究一二。

从新安沉船发掘出的木牌上保留了“至治叁年”的墨迹,铜制秤砣上则刻着“庆元路”的字样,“至治”是元朝时元英宗的年号,共计3年(1321年-1323年),“庆元路”则是现在的宁波,因此专家推测,这艘装满了中国货物的海船是14世纪早期(大约1323年前后),从中国的庆元路(宁波)出发,经朝鲜半岛南端,前往日本的国际贸易商船,途中因台风等原因,最终沉没在高丽(韩国)的新安外方海域。历史上元朝与日本的贸易主要通过庆元路进行,龙泉窑瓷器也主要通过庆元路外销,这一史实更加印证了新安沉船的出发地为宁波。

然而,船史专家席龙飞教授则认为,根据一个刻有“庆元路”铭文的秤砣和一些间接的史料来判断新安古船始发地就是宁波,证据不够充分。他认为新安沉船属于中国著名船型之一的福船船型,全船被7道隔舱板分为8个舱区,其结构和船型与泉州古船一致。因此席教授認为,它的出发地很可能是泉州或者福州。

虽然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定论,但新安沉船上发掘出的文物实在太多,随着中、韩、日等国考古专家的不懈研究,更多关于新安沉船的秘密会逐渐被公布于世。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新安沉船与蓬莱古船的异同之处。这两艘同是元朝时期建造的海船,都采用了曲线形龙骨,舱壁板则采用了凹凸的榫卯连接技术,在造船工艺上比较相似,都体现了我国元朝时期造船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光辉成就。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新安沉船为远洋货船,船型短肥,舱室大且深,适宜装载更多的货物。而蓬莱古船为元朝战船,船型瘦长,追求良好的航海性能和战斗性能。

(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 吴春霞 供稿)

猜你喜欢
古船船型蓬莱
蓬莱小面有性格
沉睡的船
古船和木墩
过大梅沙
古船和木墩
老妻
你不知道的蓬莱书法那些事儿
浙江省集装箱河海联运发展现状与趋势
我国内河船型发展相较于航道发展的优越性分析
提高天津港主航道船舶交通流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