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文本资源,再造模仿新魅力

2018-08-12 16:00钟丽娟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8年26期
关键词:布局谋篇中求语段

钟丽娟

儿童都有着天然的模仿才能,而仿写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借助范文指导学生仿写,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發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教学时,只要紧紧依托文本资源,抓住契机,适时、适量地进行经典句、段、篇等方面的模仿、迁移,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掌握基本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之法,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就会慢慢提高。

一、典型句式模仿,犹如在画龙点睛

文本中有许多精美片断用了典型句式,教师在阅读训练中要精心选择精彩片断作为读写结合点,进行仿句练笔。如,《秋天的雨》一文中有两句较典型的被艺术化的句式:“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啊扇啊,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教学中,先带着学生反复诵读,细细品味,感受文本独特的语言美,然后启发学生:“秋天的雨还把什么颜色给了谁呢?”让学生学着课文的样子,也来写几个美丽的句子。学生有了课文的引导,结合生活经验,笔端流淌着美丽的文字:“它把红色给了苹果,红红的苹果像一盏盏小灯笼,照哇照哇,照亮了整个果园。” “它把黄色给了梧桐叶,黄黄的梧桐叶像一只只大手掌,招啊招啊,招来了丰收的喜悦。”“它把紫色给了葡萄,一串串葡萄水灵灵的,像一串串珍珠藏在绿叶底下,闪啊闪啊,闪出了甜蜜的希望。” 学生通过写话,不仅感受到秋雨给大地带来的绚丽多彩,更学会了文本独特的语言表达。在第三单元的习作中,学生都学到了使用这样的句式去写自己看到的秋景。典型句式的模仿、迁移练习,使学生在模仿、借鉴中生成自己独特的语言,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写作的成功,提升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这样,学生从仿句起步,一课一得,积少成多,融会贯通地掌握写句的方法,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进而提高构段、谋篇的能力,以便在日后的习作中有画龙点睛的亮点。

二、精美语段模仿,个性化精巧构思

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精彩的语段,教师除了引领学生反复品味外,还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训练点,进行仿写。如,《山中访友》第五自然段:“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在读文中抓住文本中的典型语段,揣摩其写作特点:这段话围绕中心句子,运用排比、拟人以及比喻等修辞手法,写“我”热情地与山中的一切朋友打招呼,表达了作者对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接着迁移学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山中的朋友还有哪些?他们是什么样的?你能模仿作者的表达方式与山中的朋友问好吗?”化静态的文字为动态的画面,既拓展了知识,又锻炼了写作能力。由于找准了模仿的训练点,学生写起来得心应手,构思精巧,享受到了“我笔写我心”的快乐之感,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

三、精彩篇章模仿,精妙于布局谋篇

模仿精彩篇章是着眼于整篇文章的模仿练笔,要抓住课文某方面的特点,如,分析文章的思路、结构的安排、材料的取舍、顺序的安排等,训练学生构思成文,把读落实到写上,进行练笔训练。比如,《北京的春节》一文,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作者按时间的顺序,抓住人物活动描绘了北京人过春节的习俗。学完课文后,就可以让学生仿照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这种写法,写写自己家乡的春节。春节是学生最喜欢的节日之一,加上刚过完年不久,学生还沉浸在欢乐与幸福中,于是在短短的练笔时间里创造出了许多匠心独具的佳作。有了精品文的引路,学生开拓出了一条条各具特色的“乡间小路”,就连平时最怕写作文的学生,也写起来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既有模仿又有创新,谋篇布局精妙,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写作之快乐。

教学时,教师要善于抓住读写结合点进行练笔,使学生不仅有话说,有东西写,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借鉴作者的布局谋篇之诀窍,消除害怕写作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实践证明,模仿性的随文练笔在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上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但是“仿”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 “仿”中求“创”,“仿”中求“活”,“仿” 中求“新”,以提高写作能力。通过这些模仿性的练笔,学生从不同程度上挖掘了文本的潜在资源乃至生成了文本的新资源,这正是从读学写、以写促读所绽放的活力和彰显的魅力。

猜你喜欢
布局谋篇中求语段
浅谈中年级“语段学习”实践策略
《富贵不能淫》阅读题
语段教学,语文教学之“纲”
让作文因阅读教学而精彩
浅析高考题中求离心率的策略
向教材文本追索写作价值点的策略浅谈
立体几何中求体积的若干方法(苏教版)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三法”
四不囿
如何压缩新闻语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