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状差异与时间、数量范畴的关系:来自眼动的证据

2018-08-13 08:31
关键词:句法结构动宾单数

王 红 斌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文学院,北京 100024)

一、引言

“以投射为基础的句法—语义接口理论,包括词汇功能语法,中心语驱动短语结构语法和角色、参照语法等都侧重于研究动词的论元结构,一个重要的理由是:动词的语义匹配要求和从句(clause)的语义显现之间的关系高度透明(transparent)(对应)。”[1]

传统的形态句法学的研究认为:“如果动词的语义驱动语义结构的话,那什么驱动动词的语义?学术界一致同意是动词的动词类别(Aktionsart),或者是动词词汇内部体,动词体可以预测动词的形态句法。”[1]但是英语句法结构“The clown jumped for ten minutes”中的“jump”是瞬间动词(punctual verbs),“ten minutes”是持续性时间(durative adverb)成分,可整个句法结构的语义表示的却是连续性的事件,有些学者把这类句法结构称为“体压”(aspectual coercion)或称为时体语义压缩,这一术语见于Maria M. Piango等人的论文和著作中。[2]“体压”指的是动词本身的情状义由于受到包含该动词的句法结构中某一句法成分的激发(trigger),从而表现为与其本身的语义不一样的语义,而且还影响到包含该动词的句法结构的情状义。Maria M. Piango等认为“体压是语义合成的生成机制或者是词汇上的类型转换(即逻辑上的多义)从而使动词中心和它的时间介词词语获得了一致性”[2]。Maria M.Piango 等人用跨通道词汇决定(cross-modal lexical decision) 的心理实验方式来测试体压句理解上的特点,实验结果表明,下面例句 (1a)和(1b)[2](共 25 组)句法结构中的(1b)中的until的加工时间长于(1a)中的until。

(1)a. The insect glided effortlessly until it reached the far end of the garden that was hidden in the shade.

b. The insect hopped effortlessly until it reached the far end of the garden that was hidden in the shade.

(2)a. Even though Howard sent a large check to his daughter for many years, she refused to accept his money.

b. Even though Howard sent large checks to his daughter for many years, she refused to accept his money.

c. Even though Howard sent a large check to his daughter last year, she refused to accept his money.

d. Even though Howard sent large checks to his daughter last year, she refused to accept his money.

实验结果显示,被试识别(2a)中“表时间段的时间词‘many years’所用的时间比(2b)中的‘many years’所用的时间长。在同样结构中,如果时间短语是中性时间词(neutral modifier)‘last year’则不会出现理解所用时间长这种情况,因为中性时间词不是体压句的激发成分”。该结果同样支持语义激发成分所用的阅读时间(信息处理时间)显著长于语义非激发成分。之后,Todorova 的另一个实验也支持自己的观点。后来,Martin J. Pickering等[4]使用Maria M. Piango等[2]和Todorova等[3]的语料,分别用“self-paced reading”自我控制定速法和“eye-tracking” 眼动法做了实验,但结果不支持Maria M. Piango 等[2]、Todorova等[3]的观点。在十几年的英语体压句研究中,形成了下图[5]与句法结构的语义和词汇语义不匹配分辨假说相关的语义解释(处理)模型:

图1 句法结构义和其结构成分义不匹配分辨假说*第一层上,根据实验结果,发现被试对实验用句在认知加工有无差异方面,分为“语义精简”和“体压”两种观点。在承认“体压”这种现象的学者中, 又有把“体压”分为“瞬时体压”和“重复义体压”的两种观点, 持“瞬时体压”观点的学者认为“jump” 等动词“可以表达为一个在特定的语境中压缩进瞬间事件的动词”。持“重复义体压”的学者认为重复体压可以有两种处理方式: 一种与 “语用转移”有关,即“组合系统成功地把瞬间动词和长时时间副词组合在一起, 但是(该结构) 表示多义, 在语用表达阶段上可以解决这一不匹配的语义表达(Jonathan Brennan,2008:133-134)”;另一种与“语义转移”有关, 即“依据事件类型的差异动词可从语义上分为不同的类型, 时体上不匹配的解决可从语义压缩机制上解决”(王红斌:2013)[6]。

我们已经对“连续义”和“间断义”动词充任述语中心的句法结构进行了眼动实验[6],本文接着讨论数量名充任宾语的句法结构的认知加工过程。

在现代汉语中,没有与(2a)~(2b)在句法语义上完全相同的句法结构,如:

(3)a.*他吃了一个苹果很多天。

b.一个苹果他吃了很多天。

c.*很多天他吃了很多苹果。

d.*很多苹果他吃了很多天。

与(2a)~(2b)的英语数量名体压句的句法语义较为接近的是下面(4a)~(4d);

(4)a.每天他都要吃一个苹果。

c.昨天他吃了一个苹果。

d.昨天他吃了很多苹果。

(4a)~(4d)表现出对表示频度和过去时间的时间词具有选择性,如下(4a)~(4d)可成立,而(4a′~4d′)则不能成立,如:

(4)a.每天他都要吃一个苹果。 a′*昨天他都要吃一个苹果。

b.每天他都要吃很多苹果。 b′*昨天他都要吃很多苹果。

c.昨天他吃了一个苹果。 c′*每天他吃了一个苹果。

d.昨天他吃了很多苹果。 d′*每天他吃了很多苹果。

特早熟大豆育种研究进展……………………………………………………………… 张 琪,孙宾成,郭荣起,孙如建,柴 燊(41)

(4a)、(4b)结构中的动宾词组“吃一个苹果”和“吃很多苹果”具有[-完结]的语义特征,在认知上具有无界性。(4c)、(4d)结构中的动宾词组“吃了一个苹果”和“吃了很多苹果”具有[+完结]义,在认知上具有有界性。(4a)、(4b)表示的是习惯性的事件,这一习惯性的事件开始于过去某一时刻,可能一直保持持续状态,这一持续事件是由重复同质的同一事件构成了一个无界事件。以上(4c)、(4d)是一个有界事件。从句法语义上看,英语(2a)~(2d)在句法和语义上都是不透明的,而(4b)、(4d)在句法语义上是透明的,(4a)是非透明的,(4b)和(4d)中的数量结构属于聚合性(an assemblage representation)[7]数量范畴,相关实验表明:英语中充任主语的聚合性数量范畴的句法结构不会产生花园幽径效应*“花园幽径句是一种局部歧义现象,整个句子是没有歧义。”[10]花园幽径句所具有的让人在理解过程中需作一次或多次重新分析的句法语义称为“花园幽径效应”。,而离散性(a distributed representation)则会产生花园幽径效应。以下把(4a)~(4d)码化为:“时间词+动+数(单数/非单数)量宾名”,下文通过对现代汉语“时间词+动+数(单数/非单数)量宾名”结构的眼动实验,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其一,汉语的“时间词+动+数(单数/非单数)量宾名”的认知加工特征及其原因;

其二,汉语的“时间词+动+数(单数/非单数)量宾名”认知加工过程中的花园幽径效应。

二、实验方法和数据分析

1.被试:38名大三学生,被试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实验结束后付少量酬金。本实验完成于2010年6月。

2.实验材料:参见附录一*附录一:实验材料(部分)(示例),使用4组每组20个共80个句子,4组句法结构类型见上文(4a)~(4d),这4组共80个句子出自小说,并根据实验需要,稍加改写。另有填充句80个,实验材料中共有160个句子。另外还设计了4组24个练习句,是用来在实验之前让被试熟悉实验任务的。

3.程序:使用EB编写程序,每个句子做成一张图片,字体使用18号宋体字,句子居中显示。80个实验句和80个填充句随机呈现。被试每读完一个句子后,有一个与本句相关的判断对错的问题。

4.仪器:使用SR公司的Eyelink 1000眼动仪,17英寸DELL显示器屏,分辨率1024×768,被试眼睛距显示器70cm,取样1000Hz,双眼模式。实验大约需要40分钟左右,中间休息两次。

5.实验设计:实验采用2(数范畴:单数、非单数)×2[界性范畴(时间或事件):有界、无界]被试内重复测量设计。文中所说的“非单数”指的是数量词“一个”除外的数量词所表示的量,并且专指聚合性数量范畴。

6.数据处理:使用SR公司Date View 对被试的眼动数据进行处理,首先对(4a)~(4d)4个句子划分信息点,表示频度和过去时间的时间词语“每天”“昨天”等分别是一个信息点,动宾词组“吃一个苹果”“吃很多苹果”“吃了一个苹果”“吃了很多苹果”分别是另外的信息点。用眼动的4个指标“总注视时间、第一次注视时间、第二次注视时间、回视途径时间”考察被试对现代汉语“时间词+动+数(单数/非单数)量宾名”结构的加工过程。首先删除低于80ms和高于4000ms的数据,删除数据低于1%。然后对不同信息点的眼动注视数据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

7.实验结果:对表1的重复方差分析(MANOVA)显示:在总注视时间上,数范畴主效应显著,F(1.37)=21.81,P=0.00<0.05,单数动宾词组(动宾词组中的宾语之前的数词是单数,下同)前面的时间词的总注视时间显著长于非单数动宾词组(动宾词组中的宾语之前的数词是非单数,下同)前的时间词。界性(时间)范畴主效应显著,F(1.37)=23.22,P=0.00<0.05,频度时间词的总注视时间显著长于过去时间词,但数范畴主效应和界性范畴主效应交互作用不显著,F<1。

表1 “时间词+动+数(单数/非单数)量宾名”中的时间词的识解(M±SD) ms

a.每天他都要吃一个苹果,他爱吃苹果。 b.每天他都要吃很多苹果,他爱吃苹果。

c.昨天他吃了一个苹果,他爱吃苹果。 d.昨天他吃了很多苹果,他爱吃苹果。

判断对或错:他爱吃苹果。

时间词的回视途径时间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数范畴主效应显著,F(1.37)=13.00,P=0.01<0.05;界性(时间)范畴主效应显著,F(1.37)=15.82,P=0<0.05;数范畴和界性范畴主效应交互作用显著,F(1.37)=14.24,P=0.01<0.05。进一步的简单效应检测表明:在单数有界(上面例4c)和无界结构(上面例4a)的状态下,频度时间词的回视途径时间显著长于过去时间词的回视途径时间,F(1.37)=22.18,P=0.000<0.05;在非单数有界和无界结构的状态下,频度和过去时间词的时间范畴简单效应不显著,F<1。

时间词第一次注视时间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数范畴主效应不显著,F<1;界性范畴主效应也不显著,F(1.37)=1.79,P=0.189>0.05;数范畴和界性范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1.37)=1.67,P=0.205>0.05。

时间词的第二次注视时间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数范畴主效应不显著,F<1;界性范畴主效应也不显著,F(1.37)=2.22,P=0.145>0.05;数范畴和界性范畴的交互作用也不显著,F(1.37)=2.76,P=0.106>0.05。

由以上分析可知:(1)单数动宾结构前的时间词的总注视时间显著长于非单数动宾结构前的时间词;频度时间词的总注视时间显著长于过去时间词语。(2)当宾语前是单数的情况下,不管是有界还是无界结构,表频度的时间词的回视途径时间长于表过去的时间词语的回视途径时间。(3)对时间词的加工在第一次和第二次注视时间上无显著差别。下面看“时间词+动+数(单数/非单数)量宾名”中的动宾词组的识解时间。

表2 “时间词+动+数(单数/非单数)量宾名”中的动宾词组的识解时间(M±SD) ms

对表2重复方差分析(MANOVA)显示:在总注视时间上,数范畴主效应不显著,F(1.37)=2.61;界性范畴主效应显著,F(1.37)=17.36,P=0<0.05,无界动宾词组总注视时间显著长于有界动宾词组的总注视时间;数范畴和界性范畴交互作用显著,F(1.37)=5.28,P=0.027<0.05。简单效应检测显示:当动宾词组中的宾语是单数时,无界动宾词组的总注视时间显著地长于有界动宾词组,F(1.37)=19.55,P=0.000<0.05。

对动宾词组的第一次注视时间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数范畴主效应显著,F(1.37)=11.92,P=0.01<0.05,非单数动宾词组的第一次注视时间显著长于单数动宾词组;界性范畴主效应不显著,F(1.37)=1.02,P=0.319>0.05;非单数有界和无界动宾词组与单数有界和无界动宾词组的注视时间交互作用不显著,F<1。

对动宾词组的第二次注视时间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数范畴主效应不显著,F(1.37)=2.06,P=0.159>0.05;界性范畴主效应也不显著,F(1.37)=2.48,P=0.124>0.05;两者的交互作用也不显著,F(1.37)=2.55,P=0.119>0.05。

对动宾词组的回视途径时间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数范畴主效应不显著,F(1.37)=1.75,P=0.19>0.05;界性范畴主效应显著,F(1.37)=32.64,P=0<0.05,无界动宾词组的回视途径时间显著长于有界动宾词组的回视途径时间。

由以上分析可知:第一,当动宾词组中的宾语中的数量词是单数时,无界动宾词组的总注视时间显著长于有界动宾词组;第二,非单数动宾词组的第一次注视时间显著长于单数动宾词组;第三,无界动宾词组的回视途径时间显著长于有界动宾词组的回视途径时间。

三、讨论

根据第二部分的实验数据讨论引言中提出的两个问题。

1.汉语的“时间词+动+数(单数/非单数)量宾名”的认知加工特征及其原因

汉语被试在识别(4a)~(4d)的句法语义时,随着这4个结构中的语义不同而有不同的加工方式。由以上的实验数据可知,界性范畴和数量范畴在认知过程中相互交织在一起。根据汉语被试识别(4a)~(4d)结构中的时间成分和动宾词组这两个信息点的特征,分为以下T1—T3、V1—V3(“T”表示时间词,“V”表示动宾结构)两组原则:

(1)提取信息的难易度主要与句法结构中的数量范畴有关。

第一次注视时间反映了语义的早期加工情况,总注视时间反映了对兴趣点词汇通达、语义提取情况。

时间词 T1:单数结构中时间词的总注视时间显著长于非单数结构中的时间词。

T2:频度时间词的总注视时间显著长于过去时间词语。

动宾词组 V1:非单数动宾词组的第一次注视时间显著长于单数动宾词组。

V2:单数无界动宾词组的总注视时间显著地长于有界动宾词组。

(2)探测问题,后期整合句法语义。该阶段的认知加工主要与句法结构的界性范畴有关,眼动特征表现为回视途径时间。

时间词 T3:当“时间词+动+数(单数/非单数)量宾名”中的“数”是单数时,表频度的时间词的回视途径时间长于表过去的时间词语的回视途径时间。

动宾词组 V3:无界动宾词组的回视途径时间显著长于有界动宾词组的回视途径时间。

汉语被试对“时间词+动+数(单数/非单数)量宾名”识别加工原则“T1—T3”“V1—V3”与汉英在类型学上的差异有关:Smith的系列论文[8]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有时制语言、混合时制语言、无时制语言。英语、法语是完全时制语言,Navajo和Athabaskan语是混合时制语言,汉语属于无时制语言。在句法结构上表现为:其一,汉英时体表述在类型学上的差异。汉语形态成分少,汉语在时体表述上主要使用时间词或“了”“着”“过”“上”“下”等时体成分与动词和与动词相关的成分搭配来表述。英语的时体意义的表述主要是通过时间词和形态成分表述的。其二,这种差异表现在汉英在事件结构表述上语言成分配列序列的不同。由上面两点带来了被试对汉英不同句法成分识别上的差异。如上文的英文例句(1a)、(1b)和(2a~2d)所示,结构中的时间性成分位于句末,英语被试的加工序列是先加工动宾结构,后加工时间成分,同时“sent”的过去时形态表示的过去时间完成的动作与从句所表述的时间产生矛盾,引发了被试在加工英语的时间成分“until”“many years”时需要重新分析,从而产生了花园幽径效应。汉语的“时间词+动+数(单数/非单数)量宾名”结构句法语义的识别原则“T1—T3”“V1—V3”源于与该结构的句法语义相关的两个因素:一是组成该事件结构句法成分的配列序列及其句法语义关系的差异,二是该结构的事件类型。从句法成分的组合序列上说,汉语的“时间词+动+数(单数/非单数)量宾名”中的时间词位于句首,被试首先阅读的是时间词,时间词所表示的时间提供了一个时间框架。[9]从事件类型上看:(4a)和(4b)属于在无界时间框架中由单一或多个事件重复整合为具有无界性的复合事件;(4c)、(4d)是在有界时间内已经实现的单一或多个事件。

被试阅读汉语是从左往右,“T1—T3”表明被试首先关注时间词所表述的时间框架,在决定时间词所表示的时间和动宾结构事件是否匹配时,被试就需付出更多努力来分析,因此句前的时间词语所用总注视时间就长。同样频度副词也是提供时间框架的关键,因此无论是总注视时间还是重新分析,被试对频度副词的加工都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在时间框架中的动宾结构有[±有界]两个类型。原则“V1”反映在语义加工的初始阶段,“非单数动宾词组”词汇通达的重要性;而原则“V2”则表明(4a)加工为一个复合事件是由于句首的“每天”和动宾结构中的“单数”之间的矛盾产生的;原则“V3”则表明在后期的语义整合中由于无界动宾结构中无时体标记,相对于有界动宾结构来说其加工的难度大,因此所用时间长。

由此,本文认为英语的体压句的识别特征是由于英语的形态成分所表示的语义和时间成分所表示的语义产生冲突而带来的。现代汉语句子的情状类型的表述是通过句法成分的组合实现的,汉语的(4a)~(4d)的识别特征是不同语义的句法成分组合带来的,也表明(4a)~(4d)的加工是即时加工模式。

2.汉语的“时间词+动+数(单数/非单数)量宾名”认知加工过程中的花园幽径效应

花园幽径效应是阅读者在阅读“花园幽径句”时产生的,“‘花园幽径句’是一种局部歧义现象,整个句子是没有歧义的。最经典的‘花园幽径句’:The horse raced past the barn fell.由Bever于1970年首次提出的”[9]。上文所讨论的英语体压句也是花园幽径句的一种。

四、结语

英语体压现象对于句法—语义接口理论的重要意义在于“它解释了动词的体是一个动词形态学的不可信任的预测成分,而且词汇投射是一个不恰当的准允机制”[1]。汉语的时体研究也早已表明汉语的动词的词汇体同样也是一个不可信任的预测成分。通过以上的实验结果讨论汉、英被试各自对包含数量范畴和时间范畴的句法结构的认知加工过程,反映了语言之间存在共性,如汉、英两种语言对于单一事件在某一成分激发下理解为复合事件同样是需付出更大的努力。但汉、英两种语言在认知上还存在差异,如对汉、英两种语言时间成分、数量范畴的认知加工上的差异,这种个性差异的表现与两种语言类型上的差异有关。

猜你喜欢
句法结构动宾单数
单数和复数
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动宾式离合词的教学
现代汉语句法结构解读
《基本句法结构:无特征句法》评介
走迷宫
单数和双数
“救火”带标记动宾对象式结构语用认知分析
动宾结构中动词虚化的认知阐释
现代汉语“动宾式动词+宾语”的搭配规律研究*
构词派生:语义关系与句法结构